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陈品伟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方面、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上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院前进行优质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重情况,缩短入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其病死率,便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及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分别为100.00%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x2=7.636、6.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8%、0.00%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65、6.461、11.351,P<0.05).观察组等候时间、抢救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9.526、12.252、10.785、5.263,P<0.05).结论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AMI患者等候时间及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彭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以药物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行为改善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朱应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脏彩超探析

    目的 探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分别是(54.21±8.85)mm、(47.96±9.65)mm、(53.87±10.19)%、(12.44±3.30)%,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7.09:±4.40)mm、(34.91±3.88)mm、(66.96±6.56)%、(6.73±1.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刘羽;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探讨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受到何种危险因素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防治.方法 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时间范围内,从我院选取接受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共包括150例,根据年龄段方面存在的不同,将患者进行科学分类,Ⅰ组患者年龄段位于55岁-70岁范围内,Ⅱ组患者年龄段位于70岁-85岁范围内.通过一定分析调查,对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加以有效分析记录,然后对患者进行有关数据统计.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统计分析,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吸烟及嗜酒等一系列行为习惯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在吸烟率方面,Ⅰ组患者(74.67%)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40.00%).在熬夜方面,Ⅰ组患者(37.33%)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28.00%).相对而言,Ⅱ组患者在高脂饮食与易怒方面,明显具有更大关联性(P<0.05).在嗜酒方面,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都存在嗜酒现象,且均被认为心血管疾病重要影响因素,但是Ⅱ组患者关联性相对要更大一些,P<0.05.Ⅱ组患者与Ⅰ组患者进行对比,高收缩压(72.00%)相对而言比Ⅰ组患者(39.60%)更易发生,但体重异常及高血糖方面,Ⅱ组患者明显更低.结论 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发病过程中,易怒、熬夜与吸烟都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嗜酒同样起到间接性关系,肥胖、高血压同样起到直接性影响.

    作者:张绍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口服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5mg,1次/d),对照组(30例,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2次/d),两组均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次/天,辛伐他汀20mg 1次/天.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相比,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组治疗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率疗效均显著提高(P均<0.05),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结论 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组能在不增加患者不良事件的基础上,明显提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庄波;任长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价值的再探讨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分为RCA组和LCX组,均行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以不同心电图特征指标作为对照,观察结果.结果 在各个心电图特征指标中,判定IRA为RCA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的是STⅢ↑/STⅡ↑>1且STaVL↓/STI ↓>1;判定IRA为LCX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低的是STaVR ↓≥0.1mv.结论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有着重要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作者:宋荣华;黄建隆;崔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观察体会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探讨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出血发生率,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4%对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5.2%,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而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是临床上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治疗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访观察我院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36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心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李镇;邵名亮;胡龙;杨辉;冯启凡;章敬水;王贤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的应用.方法 病例组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刮宫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多种指标中无显著差异.病例组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福珍;李励军;林力华;周燕;许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6月~2014年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状况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焦虑量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上更低,低血糖、饥饿、感染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妇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孕妇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产妇缓解紧张心理与焦虑情绪,有效提升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石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探讨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院外防治.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经我院治疗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访1年,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接受知识讲座后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未接受知识讲座前,并且接受防治后血压明显处低于防治前,防治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院外防治能够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远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心绞痛1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3)与实验组(n=83),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实验组为(1.01±0.21)次/d,对照组为(1.96±0.75)次/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实验组为(3.17±1.14)min,对照组为(5.73±1.2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18%,对照组为81.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缓解病痛,医疗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东;王宏军;郝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 (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 (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王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论妊高症孕妇的心理状况探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高症孕妇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患有妊高症的孕妇和正常的孕妇各5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些孕妇年龄差在3岁之内,身体其它状况正常,职业相近,产次相同.经过医护人员对其生活的调查,让所有人员填写调查表格,初步评估心理状况,然后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在妊高症组和对照组生活事件对比中,妊高症组的各项生活内容,如工作学习的压力过重、工作不满意程度较高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妊高症产妇和一般产妇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其心理调查表进行分析,其中妊高症组的主要症候群为身体症状,出现抑郁、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发现妊高症组患者的各项心理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对防治妊高症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徐家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血脂控制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1250例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 TC与血压成正比率关系,但血压升高时,TC升高不明显;TG随着血压升高有规律的升高,TG升高组血压也明显升高;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血脂中TG对血压影响大,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人通常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原因可能是因为TG水平的不断升高.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电图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心电图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31例,对其不同发病时期、溶栓后进行心电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aVR导联中R波幅度以及肺动脉压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经统计发现,随着肺动脉压的升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aVR导联中R波振幅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肺动脉下降低,aVR导联中R波振幅也随之降低.结论 aVR导联中R波振幅的变化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间接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罗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10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治疗及强化管理的要点,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门诊确诊高血压病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对照组,社区组给予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隔3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次.从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心脑肾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失访7例,余106例对比中发现:社区组在3个月内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自第2次随访始,社区组在血压的控制上,并发症的发生均优对照组.结论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控制好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见效慢但效果切实,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全;杨亚西;张伟;谭启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宁泌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宁泌泰胶囊在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8月-2014年12月所接收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方法治疗组:研究组患者借助宁泌泰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借助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于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96.0%和对照组80.0%相比,临床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宁泌泰胶囊药物疗法作用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又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清晨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宁德市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其中A组108例为高血压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B组74例患者为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应用动态血压测量评估清晨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0.65%;与A组患者作比较,B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较高,B组患者的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清晨血压水平,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及早发现治疗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叶林峰;黄财城;陈建东;黄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病情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0%,在进行临床有效处理之后,患者临床死亡率达到了4.00%,对照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为32.0%,患者临床死亡率为14.0%.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死亡风险,必须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期再出血的预防,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

    作者:房正华;方耀春;马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