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观察体会

李惠香

关键词:超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出血,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探讨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出血发生率,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4%对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5.2%,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而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是临床上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有皮肤瘙痒症的老年尿毒症患者71例,其中,HD组(血液透析)24例,联合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22例,PD组(腹膜透析)25例,统计比较三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在瘙痒评分上,HD组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组和PD组显著降低(P<0.05),且PD组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在治疗效果效果上,联合组和PD组显著优于HD组(P<0.05),联合组和P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者有良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宗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观察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探讨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值对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及意义,探讨联合监测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妇科病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的结局分为安胎治愈组48例、安胎未愈组42例,观察两组之间血清E2、P、β-HC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之间各孕周血E2值6~10孕周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血P值7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6孕周、9孕周、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孕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值6~9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三项指标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血清E2较P、β-HCG更为敏感.

    作者:丁锦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胆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黛力新联合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痛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痛合并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进行加味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结论 黛力新联合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段立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的探讨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进行探析.方法 抽选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SPECT获取患者的全胃半排时间,并对患者进餐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受到时间影响的程度进行记录.结果 进餐相关组的胃半排空时间是(121.58±39.01),进餐无关组是(117.46±42.96),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随着患者进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与患者的胃半排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潘仰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在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

    目的 分析与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采取内镜微创治疗,在围术期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 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采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20例行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升内科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徐德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脏彩超探析

    目的 探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分别是(54.21±8.85)mm、(47.96±9.65)mm、(53.87±10.19)%、(12.44±3.30)%,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7.09:±4.40)mm、(34.91±3.88)mm、(66.96±6.56)%、(6.73±1.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刘羽;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2014年诊断为持续房颤的2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用稳心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实验结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9.70%,两组疗效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兴国;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以药物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行为改善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朱应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6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39%),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谷超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清晨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宁德市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其中A组108例为高血压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B组74例患者为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应用动态血压测量评估清晨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0.65%;与A组患者作比较,B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较高,B组患者的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清晨血压水平,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及早发现治疗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叶林峰;黄财城;陈建东;黄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微栓子检测的意义

    目的 研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微栓子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成阵发性心房纤颤和健康对照两组,微栓子信号检测评定.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MES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微栓子信号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潜在脑栓塞风险.

    作者:颜丽丽;董礼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手术方式对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以及心血管钙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甲状旁腺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后,观察期在血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贫血、脂质代谢以及透析充分性的变化,并分析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发病机制与心血管之间的联系,对手术治疗继发性甲亢与心血管钙化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切除甲状腺结节3.96枚,均重3.32g,术后血钙、磷、IPTH、甘油三酯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应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实践.

    作者:洪猛猛;洪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总结其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回顾分析对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总结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经验.结果 来我院就诊的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和专业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血压均控制在160~180/100~110mmHg.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4.1)天.结论 医护人员在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临床救治和临床护理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临床救治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控制患者病情,从而让其得到成功治疗.

    作者:庞艳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心血管内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血便、黑便、心律失常、皮肤黏膜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焦虑、抑郁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期间的整体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菊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 分析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00例高血压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1.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华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除了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之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就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韩熙瑞;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枣仁汤在老年高血压病伴失眠中的应用

    随着国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现代医学主要是以控制血压及防止升高的血压对其他系统造成损害为主,然而对一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失眠的症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失眠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对血压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有较好疗效,在高血压痛的一些中医证型中应用酸枣仁汤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而且还可以协助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张云洪;衣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低下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引起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肌损伤就是其常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损伤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 (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 (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王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率变异性在剖腹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剖腹产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4~3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70例.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结果 HR、MAP于麻醉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LF、HF、LF/HF于麻醉后5分钟即出现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15分钟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LF、HF、LF/HF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继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