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3015
  • 国内刊号:44-1581/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510080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2015年11期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 (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 (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王莉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观察体会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探讨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出血发生率,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4%对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5.2%,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而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是临床上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设为观察组,另外30例给予一般护理,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7%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429,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技术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卢竹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干预治疗

    目的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治疗采用不同的方式,观察患者的质量情况和影响治疗的原因.方法 将医院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抽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只是用单纯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医嘱按时服药,生活情况方面对实验没有影响,实验组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加强护理,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收缩压(126.72±6.98)mmHg、舒张压(80.21±5.67)mmHg,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收缩压(149.73±16.22)mmHg、舒张压为(81.27+7.21)mmHg,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治疗年人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的质量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明险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杨天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 分析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00例高血压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1.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华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心血管内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血便、黑便、心律失常、皮肤黏膜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焦虑、抑郁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期间的整体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菊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自我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小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总结其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回顾分析对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总结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经验.结果 来我院就诊的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和专业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血压均控制在160~180/100~110mmHg.7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4.1)天.结论 医护人员在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临床救治和临床护理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临床救治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控制患者病情,从而让其得到成功治疗.

    作者:庞艳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6月~2014年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状况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焦虑量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上更低,低血糖、饥饿、感染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妇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孕妇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产妇缓解紧张心理与焦虑情绪,有效提升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石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论妊高症孕妇的心理状况探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高症孕妇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患有妊高症的孕妇和正常的孕妇各5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些孕妇年龄差在3岁之内,身体其它状况正常,职业相近,产次相同.经过医护人员对其生活的调查,让所有人员填写调查表格,初步评估心理状况,然后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在妊高症组和对照组生活事件对比中,妊高症组的各项生活内容,如工作学习的压力过重、工作不满意程度较高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妊高症产妇和一般产妇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其心理调查表进行分析,其中妊高症组的主要症候群为身体症状,出现抑郁、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发现妊高症组患者的各项心理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对防治妊高症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徐家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以及正常妊娠女性80例,将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治疗方法以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分析,得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有着相对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将会对患者以及胎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作者:马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病情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0%,在进行临床有效处理之后,患者临床死亡率达到了4.00%,对照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为32.0%,患者临床死亡率为14.0%.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死亡风险,必须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期再出血的预防,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

    作者:房正华;方耀春;马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肾炎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Cr指标水平以及24小时尿蛋白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Cr指标水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华桑;王晓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探讨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院外防治.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经我院治疗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访1年,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防治接受知识讲座后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未接受知识讲座前,并且接受防治后血压明显处低于防治前,防治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院外防治能够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远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方面、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上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院前进行优质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重情况,缩短入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其病死率,便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作者:陈品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血脂控制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1250例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 TC与血压成正比率关系,但血压升高时,TC升高不明显;TG随着血压升高有规律的升高,TG升高组血压也明显升高;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血脂中TG对血压影响大,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人通常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原因可能是因为TG水平的不断升高.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清晨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宁德市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其中A组108例为高血压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B组74例患者为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应用动态血压测量评估清晨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0.65%;与A组患者作比较,B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较高,B组患者的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清晨血压水平,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及早发现治疗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叶林峰;黄财城;陈建东;黄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方法 抽取2013年3月到2014年6月我院患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他身体状况与本实验没有影响,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10名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和分析后在6-12个小时之内完成妊娠,其余10名患者在12-24小时之内完成妊娠.对照组有15名患者在6-12小时之内完成妊娠,其余15名患者经过治疗在12-24小时之内完成妊娠.结论 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可降低临床误诊以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家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之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牛津残障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处于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相关治疗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各项指标的尽快地、有效的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口服5mg/d的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后,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药量均为10mg/d.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3.33%,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6.67%(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更好地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脂和高血压状况,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例未经降压治疗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肼苯哒嗪、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与凝血功能.结果 由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妊高征心脏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但在妊娠期使用会对母婴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应当避免在妊娠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作者:李万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结合康复医学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医学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84例中风偏瘫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就诊顺序把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治疗组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单纯康复医学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71%,使用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可将患者偏瘫症状有效改善,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应推广运用.

    作者:王金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特点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临床资料,给予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头颅CT检查,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除合并出血外,均给予抗凝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急性期后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6例基本痊愈,占12.24%,显著进步的33例,占67.35%,无变化7例,占14.29%,死亡3例,占6.12%.结论 对老年人心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进行早期的有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栓塞的发生.

    作者:刘菊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胆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黛力新联合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痛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痛合并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进行加味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结论 黛力新联合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段立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及 63.0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5%及 12.31%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n=30)患者予以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n=30)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绞痛发作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7,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联合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家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按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双抗血小板、调脂、抗凝及行PCI术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出院后随访1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曹应坤;欧新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脊髓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梅立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的关联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89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9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LCR、PDW),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统计学软件对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hs-CRP以及MPV、PCT、P-LCR、PDW四项血小板参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LT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hs-CRP仅与PLT呈负相关,与其余四项血小板参数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仕红萍;赵德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呼吸困难与缺血性ST-T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应给予综合治疗,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玉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口服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5mg,1次/d),对照组(30例,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2次/d),两组均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次/天,辛伐他汀20mg 1次/天.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相比,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组治疗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率疗效均显著提高(P均<0.05),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结论 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组能在不增加患者不良事件的基础上,明显提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庄波;任长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价值的再探讨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分为RCA组和LCX组,均行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以不同心电图特征指标作为对照,观察结果.结果 在各个心电图特征指标中,判定IRA为RCA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的是STⅢ↑/STⅡ↑>1且STaVL↓/STI ↓>1;判定IRA为LCX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低的是STaVR ↓≥0.1mv.结论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定位有着重要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作者:宋荣华;黄建隆;崔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心绞痛1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3)与实验组(n=83),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实验组为(1.01±0.21)次/d,对照组为(1.96±0.75)次/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实验组为(3.17±1.14)min,对照组为(5.73±1.2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18%,对照组为81.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缓解病痛,医疗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东;王宏军;郝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及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站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120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350例,实施药物流产,对照组为850例,实施手术流产,观察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人工流产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在婚姻状况上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的服务满意度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流产以及手术流产的可接受性没有明显差异,且药物流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收入情况.药物流产比较容易被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群所接受,应尊重女性对于流产方式的知情选择权,有效开展流产后的计划生育工作.

    作者:王凤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观察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探讨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值对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及意义,探讨联合监测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妇科病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的结局分为安胎治愈组48例、安胎未愈组42例,观察两组之间血清E2、P、β-HC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之间各孕周血E2值6~10孕周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血P值7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6孕周、9孕周、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孕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值6~9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三项指标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血清E2较P、β-HCG更为敏感.

    作者:丁锦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有皮肤瘙痒症的老年尿毒症患者71例,其中,HD组(血液透析)24例,联合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22例,PD组(腹膜透析)25例,统计比较三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在瘙痒评分上,HD组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组和PD组显著降低(P<0.05),且PD组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在治疗效果效果上,联合组和PD组显著优于HD组(P<0.05),联合组和P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者有良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宗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在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

    目的 分析与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采取内镜微创治疗,在围术期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 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采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20例行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升内科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徐德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手术方式对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以及心血管钙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甲状旁腺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后,观察期在血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贫血、脂质代谢以及透析充分性的变化,并分析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发病机制与心血管之间的联系,对手术治疗继发性甲亢与心血管钙化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切除甲状腺结节3.96枚,均重3.32g,术后血钙、磷、IPTH、甘油三酯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应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实践.

    作者:洪猛猛;洪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控制相关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症的有190名,对患者进行生活一般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测量患者的体脂测量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程、年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腰臀比、总胆固醇等(P<0.05).其中病程、血压、腰臀比和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相关因素(P<0.05);病程、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病程、年龄、血糖值和总胆固醇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年龄、腰臀比、血糖值和总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有病程、年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腰臀比、总胆固醇等,而且不同的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也有偏重,临床上要严密的监测这些相关因素,更好的预防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宁泌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宁泌泰胶囊在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8月-2014年12月所接收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方法治疗组:研究组患者借助宁泌泰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借助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于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96.0%和对照组80.0%相比,临床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宁泌泰胶囊药物疗法作用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又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 分析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患者诊断中的运用.方法 抽选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收不孕症患者150例,均借助宫腔镜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 150例不孕症患者中,宫腔异常患者95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42.1%),粘膜下肌瘤患者5例(5.3%),子宫不全中隔患者2例(2.1%),弓形子宫患者12例(12.6%),宫腔黏连患者7例(7.3%),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2例(12.6%),内膜炎患者17例(17.9%).其余55例患者宫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宫腔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诊断率高的临床优点,是诊断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为有效的手段,值得使用.

    作者:林静;陈桂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旨在掌握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本情况,找出有效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对这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诊治情况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在对5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情况研究之后发现,主要包括Ⅰ型呼衰患者、Ⅱ型呼衰患者,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是20例和30例,主要包括慢性呼衰患者以及急性呼衰患者,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是31例和19例,在对50例患者临床抢救之后,抢救成功患者48例,无效患者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结论 要想有效治愈呼吸衰竭患者,必须在掌握临床诊断结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情况诊断,还要对患者进行肺功能诊断检查以及影像学诊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症治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率.

    作者:温金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气化切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后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QOL评分,降低IPSS评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江明;连小明;郭新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的探讨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进行探析.方法 抽选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SPECT获取患者的全胃半排时间,并对患者进餐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受到时间影响的程度进行记录.结果 进餐相关组的胃半排空时间是(121.58±39.01),进餐无关组是(117.46±42.96),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随着患者进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与患者的胃半排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潘仰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的应用.方法 病例组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刮宫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多种指标中无显著差异.病例组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组织清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福珍;李励军;林力华;周燕;许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议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目的 探究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均给予规范化的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因人而异,统计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患者身体评分(11.7±3.4)分、情绪评分(11.1±3.2)分;治疗后,身体评分为(7.8±2.3)分、情绪评分为(5.7+3.2)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给予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可使心率及血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启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究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召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脏彩超探析

    目的 探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分别是(54.21±8.85)mm、(47.96±9.65)mm、(53.87±10.19)%、(12.44±3.30)%,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7.09:±4.40)mm、(34.91±3.88)mm、(66.96±6.56)%、(6.73±1.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刘羽;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顽固性心衰伴低钠血症的防治探究

    目的 分析研究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低钠血症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低钠血症的病人一共有47例,对47例病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之上,区分真性和稀释性低钠血症,其中对轻度低钠血症采取钠盐(口服)治疗,中度和重度低钠血症采取静脉补钠为主,同时对临床疗效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稀释性低钠血症一共有39例,其中治愈一共有28例,占总体的71.79%;好转一共有10例,占总体的25.64%;死亡一共有1例,占总体的2.56%,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43%,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衰.缺钠性低钠血症一共有8例,其中治愈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62.5%;好转一共有2例,占总体的25%;死亡一共有1例,占总体的12.5%,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7.5%,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结论 血钠水平是反映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低钠血症会使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增加,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低钠血症病人可以通过口服钠盐以及静脉补钠维持血钠正常,对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曹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末端脑钠钛前体测定在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对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 我院在2012年12月1日-2015年8月9日期间共做了8599例N末端脑钠钛前体测定的标本,随机抽取其中确诊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1.97±0.06)log,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分别是(3.54±0.24)log、(2.78±0.34)log,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是(42.8+5.7)mm、 (65.9±2.1)%,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分别是(70.3±10.2)mm与(57.2±9.8)mm、(45.1±4.7)%与(54.7±6.3)%,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N末端脑钠钛前体测定在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良好,提高病情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卢灿娣;魏权;陈丽娟;罗俐莺;詹燕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麻醉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术中麻醉处理,以指导临床术中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药物应用、术中麻醉管理、临时起搏器及食道超声监测、术后患者情况等,总结临床麻醉方法.结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发生麻醉不良事件.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可在全身麻醉下顺利进行,完善的食道超声监测、临时起搏器的合理应用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妥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

    作者:陈永聪;赖可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电图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心电图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31例,对其不同发病时期、溶栓后进行心电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aVR导联中R波幅度以及肺动脉压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经统计发现,随着肺动脉压的升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aVR导联中R波振幅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肺动脉下降低,aVR导联中R波振幅也随之降低.结论 aVR导联中R波振幅的变化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间接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罗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简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分析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接诊的经病理尸解确定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36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分析结果显示,36例小儿心血管畸形患儿中,室间隔缺损17例(47.2%),房间隔缺损9例(25.0%),动脉导管未闭5例(13.9%),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8.3%)、房室间隔缺损以及卵圆孔未闭各1例,发生率均为2.8%.临床诊断符合率显示,16例新生儿中5例(31.3%)完全符合病理,≤6个月的12例患儿中8例(75.0%)完全符合病理,≥15个月的8例患儿全部符合病理结果,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可通过此种检查方式准确筛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作者:闫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探讨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受到何种危险因素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防治.方法 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时间范围内,从我院选取接受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共包括150例,根据年龄段方面存在的不同,将患者进行科学分类,Ⅰ组患者年龄段位于55岁-70岁范围内,Ⅱ组患者年龄段位于70岁-85岁范围内.通过一定分析调查,对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加以有效分析记录,然后对患者进行有关数据统计.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统计分析,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吸烟及嗜酒等一系列行为习惯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在吸烟率方面,Ⅰ组患者(74.67%)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40.00%).在熬夜方面,Ⅰ组患者(37.33%)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28.00%).相对而言,Ⅱ组患者在高脂饮食与易怒方面,明显具有更大关联性(P<0.05).在嗜酒方面,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都存在嗜酒现象,且均被认为心血管疾病重要影响因素,但是Ⅱ组患者关联性相对要更大一些,P<0.05.Ⅱ组患者与Ⅰ组患者进行对比,高收缩压(72.00%)相对而言比Ⅰ组患者(39.60%)更易发生,但体重异常及高血糖方面,Ⅱ组患者明显更低.结论 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发病过程中,易怒、熬夜与吸烟都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嗜酒同样起到间接性关系,肥胖、高血压同样起到直接性影响.

    作者:张绍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7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5)与治疗组(n=75),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组另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症状表现、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病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疗效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广泛推广.

    作者:马司光;宋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及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分别为100.00%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x2=7.636、6.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8%、0.00%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65、6.461、11.351,P<0.05).观察组等候时间、抢救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9.526、12.252、10.785、5.263,P<0.05).结论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AMI患者等候时间及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彭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10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治疗及强化管理的要点,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门诊确诊高血压病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对照组,社区组给予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隔3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次.从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心脑肾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失访7例,余106例对比中发现:社区组在3个月内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自第2次随访始,社区组在血压的控制上,并发症的发生均优对照组.结论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控制好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见效慢但效果切实,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全;杨亚西;张伟;谭启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以药物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行为改善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朱应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2014年诊断为持续房颤的2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用稳心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实验结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9.70%,两组疗效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稳心颗粒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兴国;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6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39%),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谷超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治疗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访观察我院1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36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心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李镇;邵名亮;胡龙;杨辉;冯启凡;章敬水;王贤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率变异性在剖腹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剖腹产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4~3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70例.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结果 HR、MAP于麻醉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LF、HF、LF/HF于麻醉后5分钟即出现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15分钟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LF、HF、LF/HF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继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实施稳心颗粒药物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实施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洪娜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微栓子检测的意义

    目的 研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微栓子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成阵发性心房纤颤和健康对照两组,微栓子信号检测评定.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MES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微栓子信号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潜在脑栓塞风险.

    作者:颜丽丽;董礼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11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59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单纯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74.14%),其心室率达标时间[(7.48±1.50)d]短于对照组[(16.21 +2.21)d],24h内室性早搏次数[(104.82±8.94)次]少于对照组[(280.10±10.11)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显,心室率达标时间短,24h内室性早搏次数相对比较少,效果显著.

    作者:胡亚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枣仁汤在老年高血压病伴失眠中的应用

    随着国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现代医学主要是以控制血压及防止升高的血压对其他系统造成损害为主,然而对一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失眠的症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失眠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对血压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有较好疗效,在高血压痛的一些中医证型中应用酸枣仁汤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而且还可以协助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张云洪;衣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理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

    心电图是常用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方法,它是通过体表不同位置安放的导联记录到的反映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心脏的电活动不仅具有一定的强度,而且具有方向性,凡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强度或方向的因素都可能使心电图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生理因素可导致心电图出现正常的变异,从而影响心电图的正确诊断,这一点日渐引起了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蔡钰;马维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除了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之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就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韩熙瑞;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低下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引起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肌损伤就是其常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损伤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

    强化护理措施,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心力衰竭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患者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护理工作中,从心理、饮食、生活、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等多方面加强护理,并向患者宣传与这些护理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自身的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出院后,可以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主要就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陆爱华;韦靖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