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桑;王晓松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按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双抗血小板、调脂、抗凝及行PCI术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出院后随访1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曹应坤;欧新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均给予规范化的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因人而异,统计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患者身体评分(11.7±3.4)分、情绪评分(11.1±3.2)分;治疗后,身体评分为(7.8±2.3)分、情绪评分为(5.7+3.2)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给予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可使心率及血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启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00例高血压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1.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华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控制相关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症的有190名,对患者进行生活一般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测量患者的体脂测量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程、年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腰臀比、总胆固醇等(P<0.05).其中病程、血压、腰臀比和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相关因素(P<0.05);病程、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病程、年龄、血糖值和总胆固醇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年龄、腰臀比、血糖值和总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有病程、年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腰臀比、总胆固醇等,而且不同的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也有偏重,临床上要严密的监测这些相关因素,更好的预防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脂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1250例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 TC与血压成正比率关系,但血压升高时,TC升高不明显;TG随着血压升高有规律的升高,TG升高组血压也明显升高;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血脂中TG对血压影响大,TC与TG均升高的占总数的比率,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人通常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原因可能是因为TG水平的不断升高.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除了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之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就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韩熙瑞;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值对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及意义,探讨联合监测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妇科病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的结局分为安胎治愈组48例、安胎未愈组42例,观察两组之间血清E2、P、β-HC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之间各孕周血E2值6~10孕周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血P值7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6孕周、9孕周、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孕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值6~9孕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0孕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三项指标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血清E2较P、β-HCG更为敏感.
作者:丁锦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方面、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上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院前进行优质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重情况,缩短入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其病死率,便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作者:陈品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病情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0%,在进行临床有效处理之后,患者临床死亡率达到了4.00%,对照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为32.0%,患者临床死亡率为14.0%.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死亡风险,必须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期再出血的预防,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
作者:房正华;方耀春;马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宁泌泰胶囊在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8月-2014年12月所接收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成不同临床方法治疗组:研究组患者借助宁泌泰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借助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于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96.0%和对照组80.0%相比,临床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糖尿病尿路感染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宁泌泰胶囊药物疗法作用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又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以及正常妊娠女性80例,将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治疗方法以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分析,得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有着相对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将会对患者以及胎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作者:马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剖腹产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4~3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70例.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结果 HR、MAP于麻醉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LF、HF、LF/HF于麻醉后5分钟即出现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15分钟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LF、HF、LF/HF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继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肾炎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Cr指标水平以及24小时尿蛋白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Cr指标水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华桑;王晓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口服5mg/d的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后,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药量均为10mg/d.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3.33%,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6.67%(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更好地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脂和高血压状况,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及 63.0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5%及 12.31%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分别是(54.21±8.85)mm、(47.96±9.65)mm、(53.87±10.19)%、(12.44±3.30)%,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7.09:±4.40)mm、(34.91±3.88)mm、(66.96±6.56)%、(6.73±1.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刘羽;宋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设为观察组,另外30例给予一般护理,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7%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429,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技术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卢竹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以药物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行为改善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朱应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召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脊髓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梅立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