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心力衰竭老年病人的急诊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谭敏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 LVEF 与 BNP 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检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 hs-CRP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化痰通络汤中药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60例),吸烟非中药干预组(60例),正常非吸烟对照组(60例)三组。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给化痰通络汤浴足,非中药干预组给温水浴足,2个月后,检测三组志愿者 NO、FMD。结果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 NO、FMD 高于非干预吸烟组。和非吸烟正常对照组接近。结论化痰通络汤浴足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或阻止血栓发生。

    作者:张清伟;方显明;潘朝锌;刘雪玲;吴海姗;黄明剑;卢健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概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球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损害直、结肠黏膜,临床主要表现明显,并发症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为一些青壮年。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 UC 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红燕;冯义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4层螺旋 CT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64层螺旋 CT 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 ACS 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 SA 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 CT 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51±27)HU。结论64层螺旋 CT 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892例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B 组以 A 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AB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 两组患者检查时情绪均有所缓解,但是 B 组患者情绪缓解程度更大,并且其检查时间显著小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急躁与害怕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检查时间,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目的: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0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患者服药时间的增长,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的比率,而且患者还不出现耐药性,大大提高了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恩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校医务所就诊的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4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当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增强心理治疗和消毒隔离;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针剂雾化,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疗效进行记录,由此来治愈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结果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5.7%。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方法要比对照组更加适合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结论对于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而言,除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外,相应的辅助手段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的有效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尼群地平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物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 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毓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宝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χ2=1.09,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患者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作者:苏中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英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62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75.81%,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治疗后 LVDD下降、LVEF 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总有效率高,LVDD、LVEF 变化明显。

    作者:韦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奥瑞姆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端姆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奥瑞姆自护理论的基本内容,实际操作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结果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瑞姆自护理论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在奥瑞姆自护理论指导下,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刘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及对策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9例临床常规护理(比较组),另39例从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病情复杂、自理能力差、心理状态不佳、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经相应护理,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4%(38/39),比较组为74.4%(29/3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评分上,研究组要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要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使其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张黎敏;吴娟;王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边远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龙县龙蟠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该县1993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机体血液实验室检查并记录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993例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16%,且大多数均属于轻度贫血(98.07%),仅0.16%患儿属于重度贫血;621例学龄前贫血儿童中,男性患儿所占比例为51.85%,略高于女性患儿(48.15%),年龄在0-6个月患儿所占比例低(5.31%),7-12个月患儿所占比例高(38.65%),此后患儿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与母亲发生孕期贫血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相关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定期抽查掌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从而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开展应用。

    作者:蒋晓琼;和士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目的:对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10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以及农药中毒反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农药中毒反复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8.0%。结论留置胃管间断洗胃可有效排除患者体内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防止毒素再吸收,显著降低了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张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