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文昌德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摘要: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报道

    目的:研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8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固尔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李胜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24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1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考察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药组与晚药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口服进行治疗,80mg/次,1次/d,其中的晨药组选择于清晨8:00给药,而晚药组则选择晚间8:00给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dSBP、dDBP、nSBP、nDBP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血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晚药组改善程度较晨药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时的晚间给药效果明显优于晨间给药。

    作者:蔡文标;冯建启;刁军;武维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对胫骨 Pilon 骨折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当中抽取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26例 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治疗,另26例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组),评定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2.31%(24/26),比较组为76.92%(20/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为(46.34±7.45)个月,比较组为(51.36±5.67)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为7.69%(2/26),比较组为23.1%(6/2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来说,通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可以使胫骨的正常解剖功能得到维持,手术之后患者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不失为临床治疗的好方法。

    作者:姚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中西医相结合对中风的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06年1月到2006年12月被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的78例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39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将西药脑活素溶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加脑复康进行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 B1、维生素 E。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其中医中药的配合进行针灸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8例痊愈,6例显效,6例好转,19例无效。有效率为51.3%。而治疗组有16例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为92.3%。通过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 P 小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中风的后遗症比单纯的进行西医治疗的有效率高,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

    作者:柳亮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脏彩超对房缺行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王可;邹翰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0例,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对照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对照组72.5%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时,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金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及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及 SDS、SAS 评分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1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赤首乌与白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目的:分析研究白首乌和赤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方法采取 DAD(RP-HPLC)方法,对赤首乌和白首乌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的各个样品指纹图谱相似,白首乌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区别,两者加工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同。结论对赤首乌和白首乌可以采取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作者:易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氯吡格雷给予治疗,临床治疗以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获得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施甸县城乡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施甸县城乡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施甸县城乡2003年6月-2012年6月5所幼儿园的1050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对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2012年,本县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呈上升趋势,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近10年,本县学龄前儿童在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上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保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应加大对健康饮食知识与平衡膳食的宣传与普及,改善儿童的营养供给,预防儿童肥胖,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检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 hs-CRP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 SD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 SDS 评分较之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 SDS 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可明显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析消化内科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通过消化系统用药不合理分析,发现临床用药错误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 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红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