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子;康俊玲;俸军林;曾爱源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作者:齐江敏;郝重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降压药物应用(对照组,n=50)与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经统计示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测定值无有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管血脂水平高低,均需在应用降压药物常规服用的同时,取他汀类药物在早期联用,除可对血脂进行调节,且使动脉弹性改善,长期应用,使粥样硬化病变得以延缓,使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降压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作者:曾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为有效控制血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体检者进行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结果在366例健康体检者中,高血脂症患者有176例,占总检者的48.1%,且多发于30-50岁的男性中,健康体检患者的相关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予以重视,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云;罗玲;何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持续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均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先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病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各环节检验质量分析前的控制,并予以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临床免疫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符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E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仪器和药物的选择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均为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受检对象的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合理干预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加强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患者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符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宫外孕,顾名思义是指孕卵着床在子宫腔外,包括输卵管和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残角子宫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多。以往一经诊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现在有条件的医院对稳定性宫外孕可采取非手术疗法,以保求年轻患者的生育机会。现介绍下我们采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宫外孕的方法。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98例,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原则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采取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联合卡托普利并配合常规对症治疗,而对照组单纯采取卡托普利并配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四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压均能得到显著降低。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00%、85.7%,P﹤0.05,前者疗效显著优于后者。在药物安全性方面,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卡托普利对照组(12.2%)。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疗法对于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血压,并能抑制卡托普利的副作用。
作者:罗德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同自身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技术以及血脂检测技术分别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人群进行研究,对两组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率和血脂水平同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人群中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不同,对照组中载脂蛋白E3等位基因所占比例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中E2和E4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携带E2等位基因的人群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携带E3和E4的人群,携带E4等位基因的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高于携带E3和E2的人群。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载脂蛋白E2及E4等位基因的比例较高,提示两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之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E2等位基因具有相关性,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同E4等位基因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婷;杨兰辉;穆剑强;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7±2.4)天、(20.5±3.8)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5%,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邝本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对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朱秀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增长,现已成为世界工人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危险性,以期通过分析,能够提高专家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张瑜华;王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高血压的病人80例,采取数字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加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77.5%,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1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27.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翁增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PAG)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9/52),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AG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11/52)。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本社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新生儿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93例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技术,再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常规产科护理结合抚触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吃奶量、身长、头围及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技术对增强新生儿睡眠,减少哭闹;促进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吃奶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新生儿中护理及抚育中多重视对抚触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