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华;王程明
目的:探讨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本组40例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血压控制在90~140/60~90mmHg,平均(130±5.6)/(80±4.6)mmHg。未发生一例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优质护理,能有效、迅速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止血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例瘢痕子宫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本次选择的10例疤痕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止血介入治疗均1次成功,手术结束后1-2d实施清宫术,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无大出血,手术顺利完成,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个月,无闭经,月经均来潮。结论疤痕子宫出血应用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具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促进短期内患者尽早康复,避免子宫切除等,同时满足了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对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发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作者:齐江敏;郝重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为有效控制血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体检者进行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结果在366例健康体检者中,高血脂症患者有176例,占总检者的48.1%,且多发于30-50岁的男性中,健康体检患者的相关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予以重视,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提升治疗的疗效,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方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致残情况和病死情况。结果研究数据得,对照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3.5%、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21.7%)和病死率(8.7%)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进而减少因脑出血而引起的致残情况和病死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
作者:黄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对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朱秀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一套综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将不同护理的两组病人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结果也不一样,对照组经过一般护理之后,有效率为84%,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3%。结论100例患者经过不同分组进行护理后,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对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病患的治疗和恢复,对于病患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传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宫外孕,顾名思义是指孕卵着床在子宫腔外,包括输卵管和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残角子宫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多。以往一经诊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现在有条件的医院对稳定性宫外孕可采取非手术疗法,以保求年轻患者的生育机会。现介绍下我们采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宫外孕的方法。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增长,现已成为世界工人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危险性,以期通过分析,能够提高专家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张瑜华;王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白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清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79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130.8±5.5)/(84.6±4.3)mmHg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大出血、流产率(7.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证母体及胎儿平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体会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治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二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治疗疗效比较上,对照组明显不如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55.00%,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的水平变化中,除高密度脂蛋白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