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监测的临床意义

李皓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白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的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本组40例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血压控制在90~140/60~90mmHg,平均(130±5.6)/(80±4.6)mmHg。未发生一例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优质护理,能有效、迅速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降压药物应用(对照组,n=50)与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经统计示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测定值无有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管血脂水平高低,均需在应用降压药物常规服用的同时,取他汀类药物在早期联用,除可对血脂进行调节,且使动脉弹性改善,长期应用,使粥样硬化病变得以延缓,使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降压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作者:曾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MRS海马代谢异常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难治性癫痫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动态脑电图(EEG)、MRI和MRS检查。采用MRS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的水平。结果①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35例MRS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病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显著降低;癫痫对侧组NAA/(Cr+Cho)、NAA/Cho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硬化组(HS组)、非海马硬化组(N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NHS组。结论 MRS检查在难治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生化异常改变的检出率。

    作者:蒋静子;康俊玲;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合理控制与科学治疗,50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以缓解,无1例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例达100%。结论老年人可通过控制因素,改变饮食习惯,以及适当增加运动时间等,预防糖尿病该并发症。

    作者:杨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体会

    目的:对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体会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治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二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治疗疗效比较上,对照组明显不如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55.00%,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的水平变化中,除高密度脂蛋白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持续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均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各环节检验质量分析前的控制,并予以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临床免疫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符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E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仪器和药物的选择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均为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受检对象的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合理干预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加强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患者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符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体会

    目的:探析联用多种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首先常规服用氨氯地平片以及厄贝沙坦片,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每天加服25到50毫克双氢克尿噻片, B组患者则每天加服20到40毫克安体舒通片以及6粒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等指标经治疗之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3%,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较大,在TC、TG、LDL-C以及HDL-C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比较,两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多种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不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目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血管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苏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CI术后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急发性心包填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法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心外科收治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急发性心包填塞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11例急发性心包填塞患者经抢救治疗及科学的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诊断,积极处理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婉斌;杨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PAG)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9/52),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AG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11/52)。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脉直接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冠脉直接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患者94处病变实施有选择的血管病变分为DS组和B+S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DS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6.30%,B+S组支架植入的成功率为97.83%,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S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支架长度等明显低于B+S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多数病变患者实施冠脉直接支架植入是可行的,但是成功率低,与常规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其手术时间、造影剂量以及支架植入短。

    作者:穆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病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进行治疗的近期效果,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治疗后γ-GGT、ALP、AST、ALT、TBIL等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异甘草酸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使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雪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