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斌;杨聃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白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研究组为95.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颅内外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再将这两项检查与CTA进行对比,显示符合率。结果 TCD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查的例数及支数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87.5%,结果基本一致。讨论 TCD及颈动脉超声在诊断后循环缺血中的优势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准确性高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脑卒中常规超声检查。
作者:杨宗瑜;安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增长,现已成为世界工人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危险性,以期通过分析,能够提高专家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张瑜华;王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难治性癫痫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动态脑电图(EEG)、MRI和MRS检查。采用MRS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的水平。结果①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35例MRS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病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显著降低;癫痫对侧组NAA/(Cr+Cho)、NAA/Cho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硬化组(HS组)、非海马硬化组(N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NHS组。结论 MRS检查在难治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生化异常改变的检出率。
作者:蒋静子;康俊玲;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确认牧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新疆牧区495例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并按操作规范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次受调查的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得分平均为(29.32±10.95)分,其中96.77%的研究对象属于健康素养缺乏范围;性别、学历、月收入和病程进入健康素养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性别、学历、月收入和病程是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庆华;詹怀峰;叶力夏提;王红军;代亚丽;艾孜再姆罕;张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肠内营养鼻饲以及抑酸剂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鼻饲组和抑酸剂组,给予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分别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内营养组的出血率为51.4%,抑酸组的则为25.7%,两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抑酸剂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肠内营养组明显要好。结论采用抑酸剂比单纯用肠内营养鼻饲能更好地预防危重病人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陶希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性组,将室上性组和室性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性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性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病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拔牙风险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变化进行回顾,完成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拔牙风险的临床分析。结果根据监测过程中得出的数据显示,在拔牙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随着拔牙手术的复杂程度的增大而升高,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拔牙手术时要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控,可以有效的减少拔牙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几率。
作者:汤春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先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急发性心包填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法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心外科收治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急发性心包填塞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11例急发性心包填塞患者经抢救治疗及科学的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诊断,积极处理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婉斌;杨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归双降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要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PBG、HbAlc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昆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本社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新生儿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93例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技术,再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常规产科护理结合抚触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吃奶量、身长、头围及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技术对增强新生儿睡眠,减少哭闹;促进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吃奶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新生儿中护理及抚育中多重视对抚触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降压药物应用(对照组,n=50)与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经统计示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测定值无有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管血脂水平高低,均需在应用降压药物常规服用的同时,取他汀类药物在早期联用,除可对血脂进行调节,且使动脉弹性改善,长期应用,使粥样硬化病变得以延缓,使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降压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作者:曾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云;罗玲;何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79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130.8±5.5)/(84.6±4.3)mmHg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大出血、流产率(7.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证母体及胎儿平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