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昆玲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研究组为95.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提升治疗的疗效,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方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资料。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67.8%,组织多普勒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74.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联合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意义重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PAG)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9/52),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AG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11/52)。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7±2.4)天、(20.5±3.8)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5%,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邝本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非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及治疗后心肌梗死组患者Hcy水平,分析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治疗后,心肌梗死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高表达为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高Hcy为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琼;秦天赐;秦顺华;周汉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于2011年11月-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脂、降黏、降血压、扩冠等对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中医炙甘草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疗效明确,治疗效果优于采取单纯西药对症治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这对提升治疗疗效,改善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映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难治性癫痫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动态脑电图(EEG)、MRI和MRS检查。采用MRS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的水平。结果①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35例MRS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病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显著降低;癫痫对侧组NAA/(Cr+Cho)、NAA/Cho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硬化组(HS组)、非海马硬化组(N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NHS组。结论 MRS检查在难治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生化异常改变的检出率。
作者:蒋静子;康俊玲;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EF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其肺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胡相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对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朱秀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增长,现已成为世界工人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危险性,以期通过分析,能够提高专家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张瑜华;王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白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与老年组,以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为主要监测仪器,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方式进行监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平均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心肌缺血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缺血时间等作为监测对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对比。结果给予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之后发现,老年组患者在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比中年组患者高,且心肌缺血时间大多分布于凌晨(0:00)到上午(8:00)这一时间段之内。结论伴随着人们的年龄不断的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临床中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使患者尽早发现其心肌病变,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促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采取常规心电图显示ST-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0例,对其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对照组为无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每组各50例。根据冠状动脉的结果联合临床症状评价,判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当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43例,其阳性率为86%,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有21例,其阳性率为42%,实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一定要联合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以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等综合考虑,如果单一采取常规心电图改变进行临床诊断容易发生漏诊、误诊。
作者:倪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作者:齐江敏;郝重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