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利平

关键词:静脉溶栓,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AMI)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体会

    目的:对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体会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治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二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治疗疗效比较上,对照组明显不如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55.00%,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的水平变化中,除高密度脂蛋白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5例,并选取同期未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55例作为对照。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比较相关人口学数据,观察引发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消化道疾病史和脑卒中史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情严重的脑梗死患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后期6个月随访中,对照组患者累计死亡7例(12.73%),观察组患者累计死亡19例(34.5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脑梗死严重程度、既往消化道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脑梗死类型等。且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要加大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金月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血糖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目的:对患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其自身心脑血管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让患者接受控制血糖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三酰甘油以及载脂蛋白等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PaO2、Sa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6浓度下降,IL-10浓度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ARD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抗炎因子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79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130.8±5.5)/(84.6±4.3)mmHg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大出血、流产率(7.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证母体及胎儿平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关于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的效果体会。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治疗共分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15天,每个阶段均采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每个阶段彼此间隔2-3天。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复查,其治疗结果为:各个治疗阶段,改善情况不同,随着治疗过程的深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88.5%。其中治疗结果中显效患者41例,占总体的42.7%,有效患者45,占总体患者46.9%。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作者:杨谦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常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采取常规心电图显示ST-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0例,对其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对照组为无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每组各50例。根据冠状动脉的结果联合临床症状评价,判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当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43例,其阳性率为86%,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有21例,其阳性率为42%,实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一定要联合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以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等综合考虑,如果单一采取常规心电图改变进行临床诊断容易发生漏诊、误诊。

    作者:倪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增长,现已成为世界工人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危险性,以期通过分析,能够提高专家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进行糖尿病的预防。

    作者:张瑜华;王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提升治疗的疗效,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方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高血压的病人80例,采取数字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加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77.5%,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1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27.5%,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翁增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护理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中抽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6例患者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甲组),给予另46例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乙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应防治与护理,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5.7%、乙组为8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甲组为97.8%、乙组为7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为2.2%、乙组为17.4%,甲组显著少于乙组(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早期实施综合治疗与优质护理可使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增强,对于有效防治心肌梗塞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朝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归双降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要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PBG、HbAlc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昆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66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观察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为有效控制血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体检者进行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结果在366例健康体检者中,高血脂症患者有176例,占总检者的48.1%,且多发于30-50岁的男性中,健康体检患者的相关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予以重视,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29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全部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本组研究患者住院时间为(10.6±3.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29)。结论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加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小花;赵咏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资料。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67.8%,组织多普勒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74.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联合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意义重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清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云;罗玲;何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