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观察及护理

张雪娟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异甘草酸镁, 熊去氧胆酸, 效果,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进行治疗的近期效果,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治疗后γ-GGT、ALP、AST、ALT、TBIL等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异甘草酸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使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PaO2、Sa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6浓度下降,IL-10浓度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ARD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抗炎因子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白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的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本组40例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血压控制在90~140/60~90mmHg,平均(130±5.6)/(80±4.6)mmHg。未发生一例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优质护理,能有效、迅速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本社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新生儿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93例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技术,再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常规产科护理结合抚触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吃奶量、身长、头围及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技术对增强新生儿睡眠,减少哭闹;促进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吃奶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新生儿中护理及抚育中多重视对抚触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系统治疗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吴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EF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其肺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胡相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胺碘酮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9例患者胺碘酮治疗(甲组),另39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4.9%(37/39),乙组为87.2(34/39),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室早数、短阵室速数、QTC间期、PR间期和QRS波时限上均得到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甲组要显著优于乙组(P﹤0.0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值得推广。

    作者:赵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护理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中抽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6例患者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甲组),给予另46例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乙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应防治与护理,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5.7%、乙组为8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甲组为97.8%、乙组为7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为2.2%、乙组为17.4%,甲组显著少于乙组(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早期实施综合治疗与优质护理可使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增强,对于有效防治心肌梗塞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朝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资料。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67.8%,组织多普勒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74.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联合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意义重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与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作者:齐江敏;郝重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先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PAG)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9/52),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AG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11/52)。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可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但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体会

    目的:对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体会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治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二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治疗疗效比较上,对照组明显不如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55.00%,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的水平变化中,除高密度脂蛋白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联合运用溶栓+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4例,均为2007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2例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另42例给予溶栓+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并对比两组再次发生心梗的几率与病死率。结果经相应治疗,在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再次心梗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溶栓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症状上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使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再次发生心梗的几率得到降低,对患者预后质量进行明显改善,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蒲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66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观察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为有效控制血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体检者进行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结果在366例健康体检者中,高血脂症患者有176例,占总检者的48.1%,且多发于30-50岁的男性中,健康体检患者的相关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予以重视,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归双降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要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PBG、HbAlc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昆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清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