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心内膜炎75例临床分析

刘发琼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动图, 血培养, 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7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有关的临床特点,同时讨论治疗方法。结果发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占比为89.3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近80%的患者有赘生物。血培养细菌阳性患者有52例,占比为69.33%。本组患者共有41人发生血管并发症。其中:肠系膜动脉栓塞21例,脑栓塞15例,脾栓塞3例,其他并发症2例。治愈出院68例,出院患者无晚期死亡;院内死亡3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虽然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但是通过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心动图检查情况和血培养情况,可以较为及时的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提高治疗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发病几率。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且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服用该种药物的几率增加,应加强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警惕性,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作者:杨理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全麻诱导时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对全身麻醉的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存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了上腹部施行全身麻醉相关手术且ASA分级为1到2级的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共30例)以及芬太尼组(共30例),然后对两组抑制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的对应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地佐辛组中,其心血管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要比芬太尼组强,而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相关升高程度方面也比芬太尼组要低,这两组对气管插管中的应激反应进行制止时,其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都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地佐辛来对全身麻醉气管中的插管应激反应进行抑制的话,其效果相对满意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作者:方砚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药干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干预效果。方法研究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活血化瘀药物干预前后,以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均进行血糖含量检测。将研究组干预前后体内血脂代谢情况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前,其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健康人群显著减少,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研究组干预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含量较干预前显著减少,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正确的中医分型,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活血化瘀给药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脂代谢情况,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辛春;全洁丽;朱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5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目的:研究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50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将患有下壁心肌梗死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并有右室梗死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了17例血压低、15例心律失常、5例休克,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了血压低、8例出现了心律失常,0例休克,两组统计比较显示,临床症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约0.05)。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压低、心律失常、以及休克。

    作者:黄修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优质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约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

    作者:聂英;雷素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在洗胃、灌肠、吸氧、补液、利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后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经积极治疗73例患者抢救成功,5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2%;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较血液灌注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度急性中毒的患者行血液灌流抢救,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换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黄京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广安花桥居民高血压认知情况及对策分析

    目的:调查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农民群众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当地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人一卡直接询问的方式,对花桥镇居民高血压认知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该地区群众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高血压患者较非患者认知情况好,但生活习惯、行为改变不明显。结论应采取建立高血压病防治网、定期进行广泛普查、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和制定预防方案等对策,提高农民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行为,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优化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冯亚岚;梁君;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氟伐他汀,共39例)和对照组(长效钙拮抗剂,共39例),治疗随访12月。结果治疗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v s 81.7%及87.4%v s 74.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可有效减少高血压病患者的心房颤动。

    作者:薛龙;易勇;何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10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其中56例使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作为治疗组,51例常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梗塞血管再通率和降低病人死亡率,是值得广大基层医生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中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NAHC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方案血压监测情况探析

    目的:观察NAHC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NAHC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接受该治疗方法2周后,进行随访跟踪观察,主要的观察项目有心率、显效率以及舒张、收缩压与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24小时的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内,男性舒张压为(78.4依8.44) mmHg,女性舒张压为(78.2依7.97)mmHg;男性收缩压为(126.8依9.22)mmHg,女性收缩压为(126.7依9.07)mmHg。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脉搏无波动变化。结论采用多种小剂量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在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效果上有着显著疗效。

    作者:何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将150例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西医中常规性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配合治疗。两组均将6d分为1个疗程,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10个疗程的系统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显效25例,好转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75例患者显效16例,有效3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5%。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毕振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浆脑钠素在心衰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心衰患者诊断及治疗中血浆脑钠素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接待的79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待的3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皆利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来对他们的血浆脑钠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利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对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进行测量,同时采用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对心功能加以分级。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在血浆脑钠素浓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脑钠素浓度在心功能分级上,玉~域级、芋级、郁级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血浆脑钠素的水平与LVEDD、LVEF、LVESD的值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对于心衰患者的诊断而言,血浆脑钠素在其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其可以灵敏的反映心室功能的相关指标,同时这些指标也能很好的指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远清;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新活素疗效的观察

    目的:分析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新活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豫明显高于对照组68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LVEF变化情况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新活素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庞君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析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

    目的:对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4例老年患者在入院后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衰、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等;出现并发症有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在经过医院诊治后治愈出院的有68例,死亡病例有6例,治愈好转率为91.89%,其中有2例因心肌梗死严重死亡,有2例因严重心脏衰竭死亡,有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老年人的冠心病在临床上表现并不明显,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加上易并发多种合并症,因而其预后也较差。医院应提高老年冠心病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出现,尽早为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护理探析

    目的:深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后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吸氧、药物护理、体征检查以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了急救护理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其中26例恢复良好,5例患者恢复效果较差,其中3例出现了并发症现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及时而又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转归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减低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恢复率有着明显的帮助,是值得在临床实践急救中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两周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效54例,有效38例,无效死亡16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通过积极合理治疗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白波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视可尼喉镜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视可尼喉镜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视可尼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系统的是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即刻,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且插管后观察组患者中无明显不适症状发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4例门牙出血和20例咽喉不适症状。结论视可尼喉镜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指标影响较小,能够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正常,且临床不适症状少,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光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儿科护理,循证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比啰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啰循证护理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心功能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护理前改善(P<0.05),循证护理组护理后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循证护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道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进展分析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传统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后出现了药物联用治疗,使得血压控制达标率有所升高,并且通过干预升压机制,也使得靶器官保护作用更加良好。为了探究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本文主要就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该病的进展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先从其单用展开了分析,进而对其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次论述对相关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余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治疗时用亚低温的效果。方法64例脑出血病人,入院就诊时间为2012年8月-2013年5月,年龄在61岁-76岁,平均年龄68.57依4.39岁。随机将诊查出的6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脑出血研究组和脑出血观察组。两组病人的诊治都是以常规的基本药物为基础。对脑出血研究组以常规的基本药物治疗时,再辅助亚降温治疗。对脑出血观察组以常规的基本药物治疗。观察脑出血研究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3周后与5周后的疗效。结果在脑出血研究组中,康复人数、效果明显人数、有进步的人数、没有起色的人数与概率、病症加重的人数、死亡的人数分别是:15、10、4、3、0、0,对应概率:46.87%、31.25%、12.50%、9.376%、0.00%、0.00%。在脑出血观察组中,康复人数、效果明显人数、有进步的人数、没有起色的人数与概率、病症加重的人数、死亡的人数分别是:7、8、6、6、2、3,对应概率:21.88%、25.00%、18.75%、18.75%、6.250%、9.376%。结论对急性的脑出血患者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少耗氧量、保护脑组织、防止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使康复人数、效果明显人数、有进步的人数都明显增加,能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秉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