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评价指标

钱威宇

关键词:高血压, 肾损害, 评价指标
摘要:肾损害是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规血液及尿液检查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对及时和准确评估肾功能状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或延缓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一些评价指标作一综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胺碘酮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用胺碘酮的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优于口服普罗帕酮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颇佳,可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前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脏植入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采用心脏植入三腔起搏器治疗5例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试验显著长于术前(P<0.05)。结论心脏植入三腔起搏器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病需要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呵护。

    作者:保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血细胞分析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探讨

    分析研究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临床当中的实用效果,对白细胞分类技术、血细胞自动化分析技术等相关措施进行描述,对红细胞面积大小、网织血小板等相关参考数据在临床当中的实用效果以及本文作者的一些心得,对我国血细胞分析仪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作者:杨艾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8月于我院就诊随访的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和130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观察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明显低于治疗组,舒张压高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比例明显少于治疗组。两组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脉压差明显降低,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脉压差增大,收缩压升高,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充分了解,并且个体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寿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血脂、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成冠心病(CHD)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随访1年,观察血脂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DM+CHD组血清HDL和ApoA1水平低于CHD组和DM组(P约0.05),DM+CHD组LDL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CHD组和DM组(P约0.05);治疗后DM+CHD组HDL和ApoA1水平明显升高(P约0.05), 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P约0.05);DM+CHD组LVEF水平明显改善(P约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荣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均为49人,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周心绞痛发病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心率、血压及血糖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绞痛发病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病次数、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及空腹血糖均有所降低。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病次数并降低血糖,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评价指标

    肾损害是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规血液及尿液检查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对及时和准确评估肾功能状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或延缓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一些评价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钱威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功能磁共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边“半暗带”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中半暗带出现的阳性率及半暗带在时间及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方法以4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接诊收治的2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第1、3、5及25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进行MRI动态检查,记录观察数值,分别对不同时间及不同空间位置下灌注标准及代谢标准中半暗带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灌注标准下阳性病例为8例,阳性率28.57%;在第1、3、5、25天检查中半暗带出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57%、7.14%及10.71%。代谢标准下阳性病例25例,阳性率89.29%。代谢标准下,在第1、3、5、25天检查中半暗带出现的阳性率分别为39.29%、20.00%、16.00%及20.00%。半暗带在内侧多见,代谢标准下内侧发现13个半暗带,占52.00%,灌注标准下,内侧发现3个半暗带,占37.50%。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在血肿周围存在半暗带,且半暗带在内侧多见,存在于出血危险期的各个时间段。

    作者:谢家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述

    本文主要综述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一些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作用;探讨了局部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在预防性全脑照射的临床意义。同时,我院分析了251例患者在我院进行综合学科的治疗结果,为今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蒋鹏;章龙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硝酸脂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分析

    目的研究硝酸脂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入的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降压效果、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较治疗前相比,舒张压变化不大,但收缩压与脉压差改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和脉压差较对照组均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脂水平经治疗均下降,但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1.8%,而对照组为20.6%,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硝酸异山梨醇酯为代表的硝酸脂类药物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收缩压和脉压差,缓解临床症状,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和血尿酸的形成、扩散与患者治疗、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给予血尿酸检测的冠心病病人180例(实验组),并且再次抽取在这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对照组)当做对比分析观察。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血尿酸含量:(421.23依43.52)μmol/L;对照组的血尿酸含量:(362.45依40.57)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对照组病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平均)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形成、扩散是造成患者血尿酸的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对于冠心病病人应该采取定期对血尿酸进行检测,这样对及时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杨桂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治疗两周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于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力变化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确切,其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永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A组、B组及C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使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各时间段体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体内血脂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经临床治疗两个月及四个月后,体内血脂中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下降幅度越大,C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HDL-C含量则随治疗时间延长出现上升趋势,C组患者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5),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三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体耐受性良好且无他汀类药物禁忌症情况下,可适当加大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使用量,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但若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作者:施明;袁光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6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专职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简单教育,观察两组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实施后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约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约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约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采用专职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舒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运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观察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运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的患者。结论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运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刘安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目的对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特征进行总结及分析,旨在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电图改变。结果86份心电图中,有79例心电图异常,占据总体的91.8%,有7例心电图正常,占据总体的8.2%。结论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心电图检查及心电图变化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具备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及价值,医务人员应当提起高度重视,并且在临床诊断中加以应用及推广。

    作者:袁晓静;佟念念;蔡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合理治疗策略分析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内科患者中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因素和病理生理有多方面的重叠,因此在极大多数的心衰患者中同时合并心房颤动的存在,而后者的出现无疑是对心衰患者的又一大危险因素,因此从临床治疗上来讲,需要兼顾二者,合理用药。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做分析同时对合理用药治疗策略做介绍,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3年04月收治的12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患者进行过治疗心功能在II级以上的患者占96例,经过药物综合治疗后基本上得到控制,16例患者需要转院进行换瓣术治疗,6例患者在出院后猝死,10例患者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结论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更为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地信息。

    作者:何岚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层级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护理管理的护士15名进行分析,通过科学设置护士层级进行管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充分调动现有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黄秀芳;邹长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3例体会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收治的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的西药对症,比如扩冠、吸氧;治疗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营养、心肌。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及探讨两组治疗的优缺点。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用药4个月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NYHA分级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均有疗效,对照组治疗作用缓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营养、心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四堂;王志生;杨永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