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华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白亮东;胡述光;郝改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和完善,使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认知.本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姚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角膜异物健康宣教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相关疾病认知度及就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诊治的750例角膜异物伤病患,根据健康宣教情况将其划分为对照、研究两组,对照组361例,研究组389例.研究组予以角膜异物伤相关健康宣教,对照组不予角膜异物伤相关健康宣教.回访两组患者健康宣教前、后对角膜异物疾病的认知及就诊依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角膜异物疾病的认知方面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角膜异物的就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推行角膜异物健康宣教,可大明确提高患者对角膜异物的相关认知程度,增加就诊依从性,提倡推广.
作者:梁毅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早期检测、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研究有着重要作用.PHC血清学标志物可以有效地筛查、诊断疾病状态,并监测治疗效果,具有经济、便捷、灵敏等特点.本文综述近年来PHC血清学标志物的新研究进展,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赵莹;王国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肛裂切除松解术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23例肛裂患者参与本次试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2例)与对照组(161例),分别采取肛裂切除松解术和传统肛裂侧切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较对照组(80.1%)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4.2%)较对照组(38.5%)更低,组间对比P<0.05.结论:采取肛裂松解术对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许鹏;陈斌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患有压疮的病人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对于病人伤口愈合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压疮的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对比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患有压疮的病人的状况.结果:在康复治疗组的40位病人中,有92.48%的病人压疮情况好转或是痊愈,在和常规治疗组的病人压疮情况比较中,相关差异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病人承受的压疮痛苦,有助于加速病人压疮的痊愈,通过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来治疗压疮的效果要好于应用干性愈合治疗方法的效果.
作者:陈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和诊治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的3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发生于开腹胆道手术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其中4例损伤较轻,手术后出现胆汁漏,行腹腔引流而痊愈,7例发现损伤处置T管引流而痊愈,4例胆总管端端吻合,16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2例行左右肝管汇合部与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4例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29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手术中发现胆管较小损伤(<3mm)慎用单纯修补,应积极实施T管引流.手术中发现胆管横断,新鲜缺损<1.0CM,胆管端端吻合术.新鲜损伤>1.0CM及所有陈旧性损伤,手术后数天发现胆管损伤或重建手术失败者,胆肠Roux-en-Y吻合手术为首选术式.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腹部手术时意外造成胆管损伤,通常是肝外胆管的损伤.主要见于胆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时也可发生.另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也有致胆管损伤的.
作者:程磊;王晋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束手术之后全部提供优质护理,对患儿手术之后的FLACC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患儿手术之后的FLACC疼痛评分不断下降,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手术之后出现1例并发症患儿.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之后,通过使用优质护理能够缓解患儿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2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3例患者症状消失、脑脊液化验基本正常,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出院时双下肢活动障碍经治疗护理后基本可以独立行走.1例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1例患者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可转变患者概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巧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静配中心是医院的重要机构,一般来说,在静配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是由药学技术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组成.静脉用药的调配需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将药学技能以及护理技能相互结合,才能按照国际的标准进行严格的配备.全静脉营养药,细胞毒药物,抗生素等静脉用药都需要在静配中心进行调配,要求进行调配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成熟的专业技能.本文主要分析护理人员在静脉中心成立初期起到的作用,然后对他们的岗位转变进行简单的阐述.
作者:贾丽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对抗血小板的药物生化抵抗的发生和复发过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当中的相关性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有190例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5例患者.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一年以后的脑梗死的复发率和抗血小板药物生化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抵抗总发生率要低,其中对照组为43.16%,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过程是存在药物生物抵抗的,这时,患者更加容易脑梗死复发,所以需要注重脑梗死药物的临床使用,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该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能量消耗较摄入为多,体重常锐减,疲乏无力,生活质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肠道吸收糖分,加速肝糖原分解,但由于氧化利用加强,一般空腹血糖正常,仅有餐后血糖增高,耐量多异常,常使糖尿病加重,甲亢控制后减轻或恢复.此病并不多见,但二者相互影响,甲亢可进一步促使糖尿病代谢紊乱,而代谢紊乱又加重了甲亢,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只有长期坚持饮食疗法,病情得以控制.
作者:王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研究对象平均分配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当中.在对照组中,对其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外,还对其实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对比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在两组中的表现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中的护理总有效为75%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同时,观察组中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情况为8.33%,小于对照组中的21.67%,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几率,所以存在积极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赖化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入院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8.8±3.6)分、(18.9±3.3)分,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产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8.3±3.2)、(14.3±3.6)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产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全身心的康复.
作者:陈金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运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20例低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生技术,而观察组则运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低危孕妇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以减少会阴侧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苏彦梓;庞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肾衰宁片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68例CRF患者档案资料,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硝苯地平控释片配合肾衰宁片与肾衰宁片治疗方式,评估2组不同时期各指标、治疗状况、并发症状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治疗后Scr、BUN指标更好(p﹤0.05);实验组治疗状况更好(97.06%vs.70.59)(p﹤0.05);2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均为出现肝功能损害、恶心、腹痛、发热、过敏等不适反应(p﹥0.05).结论 在CRF临床治疗中,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配合肾衰宁片,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状况,减少护患纠纷事件,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传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子宫肌瘤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宫腔镜电切除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2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粘膜下子宫肌瘤实施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朝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24例按照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AS、MO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凤华;赵国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以近一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作为案例,随机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后续护理指导存在差异,因此随机分组后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健康教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护理效果分析.结果:以满意率参数为衡量指标,数据分析后可知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甲组的住院时间15.5±0.5d,乙组的住院时间8.39±0.5d,乙组的住院时间少于甲组.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熊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在急腹症患者分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1月我科室急腹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依据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进行分组,对照组(n=40,患者自主选择)及观察组(n=40,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对比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就诊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等.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候诊时间:0.21±0.13 h VS 0.68±0.29 h,P<0.05;确诊时间:1.26±0.42 h VS 3.39±0.38h,P<0.05).观察组就诊满意度、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分别为100.00%(40/40)、95.00%(38/40)、97.50%(39/40),对照组就诊满意度、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80.00%(32/40)、80.00%(32/40)、87.50%(35/4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在急腹症患者分诊中,能够缩短候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提高就诊满意度及分诊准确率,有效救治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