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CO2处理树突状细胞源性外体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杨峰;王金林;袁淑仪;陈卓林;黄青;李柱威

关键词:热二氧化碳, 树突状细胞, 胃癌, 增殖抑制
摘要:目的 探讨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DC)源性外泌体(DEX)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处理DC2.4细胞后,提取DEX并通过透射电镜鉴定其形态.体外培养胃癌AGS细胞,用各组DEX干预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GS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GS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p-AKT和bcl-2的活性.结果 成功提取DEX,热CO2气腹组AGS细胞的增殖率为54.73±2.04%,与单纯热处理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CO2气腹组AGS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热CO2气腹组p-AKT和bcl-2相对活性为41.28±2.31%和36.49±1.92%.结论 热CO2处理DC后,DEX能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活化和bcl-2表达及活性的降低有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热CO2处理树突状细胞源性外体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热CO2处理后树突状细胞(DC)源性外泌体(DEX)在胃癌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热CO2气腹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处理DC2.4细胞后,提取DEX并通过透射电镜鉴定其形态.体外培养胃癌AGS细胞,用各组DEX干预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GS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GS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p-AKT和bcl-2的活性.结果 成功提取DEX,热CO2气腹组AGS细胞的增殖率为54.73±2.04%,与单纯热处理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CO2气腹组AGS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热CO2气腹组p-AKT和bcl-2相对活性为41.28±2.31%和36.49±1.92%.结论 热CO2处理DC后,DEX能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活化和bcl-2表达及活性的降低有关.

    作者:杨峰;王金林;袁淑仪;陈卓林;黄青;李柱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标准纳入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6,P<0.05);干预组的患肢上抬高度、外展及旋转功能优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47,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36,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延伸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锻炼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文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8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3年12月15年间经手术治疗的1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中4例合并胰管结石,5例合并胰腺囊肿;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同时行胰肠吻合和胃空肠吻合术.结果 17例完成手术,1例损伤肠系膜上静脉大出血术中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切口裂开1例.获随访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疼痛完全消失;胰肠或胆肠吻合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顽固性疼痛,反复住院治疗.结论 外科手术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显著.

    作者: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俸家伟;王志萍;习源娇;于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46例诊治体会

    目的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45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8例6~12月,3例复发.结论 高脂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且病情较重.早期快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助于病情的缓解.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降低血脂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杜安平;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腹腔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5例腹腔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3.4岁.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5例均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随访时间6月~5年,其中1例局部复发.肿瘤3例来源于大网膜,2例来源于肠系膜.免疫组化Actin、Vimentin、SMA多呈阳性,S-100、CD117、CD34呈阴性.结论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症状往往随着病变的切除而消失,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其又具有一定的恶性倾向,部分患者术后复发,所以需要密切随访.

    作者:叶俊文;李铮宇;梁景琳;蔡永华;周家铭;汪普宁;黄美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内栓塞联合开颅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栓塞术后结合开颅减压术的方法治疗Hunt-Hess分级Ⅲ-Ⅳ级合并颅内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病人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共12例.符合以下条件: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形成;②Hunt-Hess分级在Ⅲ-Ⅳ级;③头颅CT扫描显示脑中线移位>0.5 cm但<1.0 cm;④经过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并成功栓塞,然后转手术室再行减压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3个月~1年得以随访,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5分7例,4分2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合 理应用神经放射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对合并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赵庆顺;邓其峻;崔连旭;钟伟健;董安石;谭宝东;陆大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肝癌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于外院误诊为肝癌而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肝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并结合文献知识复习.结果 HAML,多好发于女性,多数无明显不适症状.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血管及脂肪3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对HMB45、Melan-A、SMA表达阳性.结论 HAML临床症状缺乏一定特殊性,影像学检查表现多样,术前容易误诊.诊断不明时建议可行肝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性质,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毕方方;计勇;吴志鹏;李清汉;甄作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喜疗妥软膏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喜疗妥用于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盆+喜疗妥软膏外涂.对照组35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盆+太宁软膏外涂.观察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有效率为6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喜疗妥软膏对于血栓性外痔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嘉辉;彭水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商环行小儿改良包皮环切术80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商环行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商环行改良性包皮环切术,用3把血管钳提起包皮口,将商环内环倾斜塞入龟头与包皮内板之间,再将商环外环套于包皮外板外并卡紧,对800例患儿行包皮环切术,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脱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4.65±1.25 min,平均出血量<3 mL,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0.50%(4/800)、包皮明显水肿3.12% (25/800)、伤口裂开0.25%(2/800)、伤口出血0.25%(2/800),脱环时间14±5 d,术后再粘连2.25% (18/800),外观满意率达99.38% (795/800),98.13%(785/800)的家长觉得治疗费用合理.结论 应用商环行小儿改良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率高,是治疗小儿包茎、包皮过长的良好方法,具有优势.

    作者:曾乐祥;邓小耿;伍耀豪;张杰;周嘉嘉;邱荣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肝细胞核因子4α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lpha,HNF4A)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对其进行病毒包装、鉴定与滴度测定,为进一步研究HNF4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法扩增人类基因组DNA中HNF4A的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CDH-CMV-MCS-EF1a-GFP-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上,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PCDH-CMV-HNF4A-EF1a-GFP-puro表达载体、pCMV-VSV-G和pCMV-dR8.91三质粒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收集上清,将获得的病毒悬液浓缩后梯度稀释后感染HEK-293T细胞,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检测病毒滴度.将重组慢病毒感染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s,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NF-4A的表达.结果 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HNF4A-EF1 a-GFP-puro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载体构建成功,并得到滴度为1×108 TU/mL的病毒液.病毒感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HNF4A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通过优化载体构建方法成功构建人HNF4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可在HFFs内显著过表达HNF4A,为HNF4A的研究提供更高效稳定的基因载体.

    作者:邓洁敏;邓小耿;蒋雯丽;邱荣林;伍耀豪;曾乐祥;周嘉嘉;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对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根治性肝癌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月外周血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变化,将患者分为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 NLR降低组(108例)和NLR升高组(47例)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80.4%、49.5%和80.2%、71.6%、42.5%(P<0.05).肿瘤复发时间(TTR)中位数:NLR降低组为19.9月,升高组为15.2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LR变化、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后NLR变化是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NLR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陈捷;叶义标;罗兴喜;张金岱;鲁振环;吴潇;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2~2013年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颜面部外伤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与周期另外50例使用常规清创缝合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清创缝合的处理方法相比,应用医用胶水进行创面的粘合处理,减少了创口周围红斑、硬结及瘢痕增生;术后创面更加平整,美观;不增加感染机会减少,且免去拆线.使用医用胶水同时减少了清创时间,患者对该方法的满意度增加.结论 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处理较传统的清创术效果更好,但应正确选择适应症.

    作者:余凯;常瑞明;温立强;江志鹏;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C-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情况分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组(A组,n=64)和TACE治疗组(B组,n=48),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78.12% VS 47.92%);治疗前后CD3+、CD4+、CD8+、CD19+、NK、CD3+/CD4+、CD3+/CD8增加或减少值均高于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A组死亡病例明显低于B组(6.25% VS 16.67%,1.78% VS 12.82%),但两组18个月的死亡病例数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祖余琪;薛平;蒋小峰;温子龙;张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附39例报道)

    目的 评估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选择39例肾肿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39~86岁,平均58±3岁.其中左肾肿瘤20例,右肾肿瘤19例;所有均为单发.肾上极肿瘤18例,下极肿瘤12例,中部肿瘤9例.肿瘤大径2.0~5.0 cm,平均3.5±0.6 cm.所有病例在临时阻断肾段动脉后,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39例手术均于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85±16 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0~42 min,平均26±5 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25 mL.无术后继发出血、尿外渗、种植;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效果确切;大限度保护了肾功能,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的优势.

    作者:陈南辉;陈智林;黄志成;彭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影响切口疝发生的因素分析

    目的 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经常需要胰腺清创,并且有发生切口疝(IH)的风险.然而,目前尚未见关于坏死性胰腺炎中切口疝发生率的相关报道.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其发病率,并且确定胰腺清创后IH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临床查体及病人访谈确定IH的存在.技术及临床方面的数据包括:切口类型,关腹方式,缝线材料,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DM),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手术次数.结果 149例胰腺清创患者中63例(42%)发生了IH,且IH患者多为老年(P<0.05).在外科手术方式或临床危险因素方面组间未见差异.结论 需要手术清创的NP患者IH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常规剖腹探查者.具有创新性的筋膜关闭技术,如非合成补片进行初次手术筋膜支撑,应予关注.

    作者:崔凯;姜博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肝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术前误诊为肝脓肿,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纤维肉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该患者术前病史及影像学诊断均考虑肝脓肿,术中发现为肝肿瘤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纤维肉瘤,存活2个月.结论 肝纤维肉瘤恶性程度高,临床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主要依靠病理确诊,预后差,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作者:林树文;欧阳红飞;吉成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因“左侧腰痛伴尿失禁2月”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向左下肢放射至左小腿,伴有麻木感,并伴有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时明显,入院查体提示:腰椎L3~4棘旁压痛(+),鞍区感觉下降明显,左股四头肌肌力Ⅳ-,左髂腰肌肌力Ⅳ+,左胫前肌肌力0级,左直腿抬高实验(-),左股神经牵拉实验(+).MRI检查提示L3~4椎间盘周围膨出,相应水平椎管内见类圆形软组织信号,增强后见有强化.

    作者:王正飞;盛晓文;薛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萘普生钠联合舒芬太尼在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萘普生钠联合舒芬太尼在上肢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PCIA)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锁骨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行PCIA,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F组)、萘普生钠联合舒芬太尼组(SF+N组),每组30例.3组PCIA配方分别是:①F组:芬太尼20 μg/kg+盐酸昂丹司琼0.15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②SF组:舒芬太尼2.0 μg/kg+盐酸昂丹司琼0.15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③SF+N组:舒芬太尼1.5 μg/kg+萘普生钠10 mg/kg+盐酸昂丹司琼0.15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N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y镇静评分与另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SF+N组显著少于F组和SF组(P<0.05),总体满意度高.结论 萘普生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低和满意度高.

    作者:胡志强;武斌;吴树辉;黄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泌尿外科的应用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开展后腹腔镜手术的价值、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手术成功,1例肾上腺肿瘤因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1例肾囊肿术后活动性出血转开放手术止血.手术时间0.5~7.5 h,平均2.5 h,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14 d,平均5.5 d.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只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同时认真对待开展初期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基层医院亦能顺利开展后腹腔镜手术.

    作者:吴序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腰髂联合外支架固定对骨盆前环伴经骶骨Denis-Ⅱ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媛髂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对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腰髂固定联合前路外固定支架治疗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病人11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均为Tile-C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1例.经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结果 随访时间11~64月,平均36.4月.均获骨性愈合,Majeed评分平均84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90.9%.术后切口感染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1例,清创拆除支架换药后愈合.结论 腰髂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可有效稳定骨盆环,手术创伤小,效果可靠.是治疗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强;章相锋;郑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