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肠梗阻患者肠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李颖;李进展;吴雪燕;吴俊伟;卢壁辉;黄壮生;林忠亮;张会迎

关键词:ω-3鱼油脂肪乳剂, 肠梗阻, 肠粘膜通透性, 菌群移位
摘要:目的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其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9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检测比较两组病例入院时、治疗后第3日、第7日的常规指标、免疫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血浆谷氨酞胺(Gln)浓度和全血细菌DNA检测,同时进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测定.结果 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血糖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恢复性升高(P<0.05);早期IgA水平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另外对照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高于治疗组(P<0.01),而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剂使用具有维护肠梗阻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根治术后胆瘘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心动过速(HR>120 bmp)、发热(体温>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7例患者中有6例经保守治疗后3~8周治愈,另1例经再次手术引流8周后治愈.结论 术中胆总管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胆瘘治愈的关键.

    作者:李定云;张涛;凌亚非;赖家骏;曾德强;朱晓峰;翁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RI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各种方法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17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经MRI诊断为脑静脉畸形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和T1WI增强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做过SWI、MRV扫描.结果DVA位于幕上区有12个,幕下区5个;引流静脉在T1WI、T2WI、T2FLAIR均表现流空低信号,髓静脉大部分为细条状或丝瓜囊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低信号;DWI、SWI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区域均为斑点状或细条状低信号;TIW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见髓静脉呈轮辐状或树枝状汇入引流静脉;MRV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引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但对髓静脉的显示不及增强扫描.16例患者中6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T1WI增强扫描及MRV可明确诊断脑DVA及其并发症,可替代脑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徐玉琴;陈跃平;张来顺;蒋永建;唐淑慧;汤华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消炎镇痛液持续输注结合臭氧注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基础上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A组:硬膜外腔单纯输注消炎镇痛液组;B组:硬膜外腔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每日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一次小剂量的臭氧组.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二天起每天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腔在持续输注消炎镇痛液的同时再结合小剂量臭氧注射,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朴;尧新华;王保;卿朝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EK/ERK1/2在LPS抑制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大鼠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MEK/ERK1/2信号途径的调节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LPS按不同时间刺激NRK-52E细胞,并以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干预.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NRK-52E细胞ERK1/2、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LPS在0.001、0.01 mg·L-1作用72h对NRK-52E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在0.1、1.0 mg· L-1抑制NRK-52E细胞增殖;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显著抑制NRK-52E细胞增殖,其作用在2.5、5、10、20 μM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U0126预处理加强LPS对NRK-52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LPS诱导NRK-52E细胞ERK1/2和Akt磷酸化;U0126单独或联合LPS处理NRK-52E细胞72 h阻断ERK1/2蛋白磷酸化,伴有pAkt蛋白水平上调.结论 MEK/ERK1/2可能在LPS抑制NRK-52E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吕军;苏芳;梁蔚文;刘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甲基亚砜抑制吗啡诱导热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对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及其对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吗啡组)、B组(10%DMSO 5 mL/kg+吗啡组),C组(10%DMSO 5 mL/kg+生理盐水组)和D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大鼠分别每d3PM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MSO,30 min后皮下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1d,注药后3d、6d、10 d大鼠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变化及脊髓背角TNF-α表达情况.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A组注药后3d开始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缩短,10 d进一步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注药后6d、10 d热刺激撤足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脊髓背角TNF-α表达较其它组增高(P<0.01).B组TNF-α的表达较A组低,较D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SO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TNF-α的产生而减轻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

    作者:杜素娟;杨涛;陈瑞霞;叶西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NGF及其受体P75在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中表达

    目的 研究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中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F及其受体P75在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中表达.结果 NGF及P75均在椎间盘软骨细胞胞浆中表达,NGF及P75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5.8%和23.7%,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椎间盘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9.7%和38.7%,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NGF及P75阳性率高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0.05).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中NGF及受体P75表达并无明显相关.结论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中NGF及其受体P75较椎间盘突出症表达更高,可能与退行性椎间盘患者腰痛较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更明显相关.

    作者:王刚;毛荣军;吴勋福;曹正霖;关宏刚;霍智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RI放射状扫描成像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放射状扫描序列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疑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MRI常规扫描及放射状扫描图像,两者相互比较,并将常规扫描诊断结果、常规和放射状扫描两者相互结合后的结果分别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扫描序列和放射状扫描序列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放射状扫描和常规扫描相结合能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常规检查(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于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及后角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50%(62.50%),80.90%(95.23%),72.72% (78.78%);特异度为98.00%(94.00%),89.19%(78.37%),92.30%(92.30%).MRI常规检查(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于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及后角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4.28% (78.57%),76.47% (88.00%),82.35% (94.11%);特异度为97.72%(96.45%),92.68%(85.36%),97.56%(97.56%).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放射状扫描对半月板边缘部、近根部的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细节显示优于常规扫描,二者结合可减少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放射状扫描序列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雷立昌;陈建宇;杨泽宏;蔡兆熙;刘珍珍;李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蔬果类初始进食模式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 观察蔬果类初始进食模式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 将7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相同基础治疗上,研究组39例以蔬果类初始饮食模式进食,对照组以经典模式进食,2组均以3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1疗程,系统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2组的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比较,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峰值及后一天,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38例,治愈率97.44%,暂停进食率5.13%;对照组治愈33例,治愈率84.62%,暂停进食率20.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蔬果类初始进食模式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在降低患者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及减少进食后病情反复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效果;精心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少丽;陈玉娟;林伟根;陈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短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二期肝切除,其中腹腔镜手术46例,开腹手术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资料.所有患者中,左半肝切除35例,右半肝切除28例,不规则楔形切除术31例;原发结直肠癌切除后3~6个月再次采取手术进行肝内病灶切除.结果 腹腔镜肝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具有较低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白细胞水平(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二期肝切除患者,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短期疗效较开腹好.

    作者:龙孝斌;郭仪;刘晓飞;罗吉辉;刘光军;邓治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PX1和SOD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1)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 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肿瘤中的潜在联系以及它们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SACC和18例癌旁腺体中GPX1和SOD1的蛋白表达,分析GPX1和SOD1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各自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PX1和SOD1在SACC肿瘤组织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腺体(P<0.001);肿瘤细胞核中GPX1和SOD1的表达均与神经浸润有关(P=0.044和0.009);且两指标间存在正相关(P=0.022).结论 GPX1和SOD1的核表达均与腺样囊性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对腺样囊性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柳叶青;李海凤;韩静静;黄志权;李海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LA和OA的93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及恢复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A比较,小儿LA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容等优势,是治疗小儿阑尾炎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嘉嘉;邓小耿;张杰;伍耀豪;曾乐祥;邱荣林;陈汝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肠梗阻患者肠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目的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其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9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检测比较两组病例入院时、治疗后第3日、第7日的常规指标、免疫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血浆谷氨酞胺(Gln)浓度和全血细菌DNA检测,同时进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测定.结果 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血糖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恢复性升高(P<0.05);早期IgA水平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另外对照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高于治疗组(P<0.01),而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剂使用具有维护肠梗阻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颖;李进展;吴雪燕;吴俊伟;卢壁辉;黄壮生;林忠亮;张会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作者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并记录近期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20例患者中13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同期切除,2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原发灶及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期切除,5例行腹腔镜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2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2±5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40±28 mL,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3.15±1.58 d,平均住院时间为10.26±1.89 d.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手术对减轻患者的创伤、解除肠梗阻症状及延长生命也有一定帮助,腹腔镜辅助治疗能为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较好的选择方案.

    作者:叶义标;罗兴喜;陈捷;张金岱;吴潇;陈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病例资料共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结果 全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46.3min,平均住院时间11.2 d.术后出现胰液外渗并腹腔感染1例、胰瘘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45.5 d(36~92),拔管后有3例胰腺假性囊肿复发,需行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结论 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红卫;陈亚进;李闻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和爽和甘露醇对结肠镜清洁肠道疗效的比较

    目的 为需做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探寻一种快捷、方便、肠道清洁效果好的口服药,为临床提供一种满意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和甘露醇组,以问卷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比较2组结肠镜肠道清洁度评定分级.结果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肠道清洁总有效率为97%,高于甘露醇组的88.0%(P<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性强,准备时间短,不需要饮食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是一种较好的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刘伟燕;许榕霞;褚忠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Flotrac/Vigileo系统测量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对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下,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泌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腰麻平面固定后,Dex组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啶,Con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时间为10 min.通过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平面稳定后、开始泵注药物后1 min、3 min、5 min、7 min、10 min、30 min的MAP、HR、CO、CI、CVP,根据以上参数在Vigileo监护仪上计算相应时点的外周血管阻力(SVR),并从桡动脉抽血行血气检测以了解相应时点的血乳酸值.结果 与Con组相比,Dex组患者用药lmin后SVR降低、CVP升高(P<0.05);5 min后CO及CI均下降(P<0.05);7 min后MAP下降(P<0.05);10 min后HR下降(P<0.05);Lac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可引起血压下降伴心率、心输出量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CVP升高.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能更早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作者:胡楚文;陈倩茹;王飞;赵一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直肠腺癌并神经内分泌分化研究进展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1年统计,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已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及胃癌,发病率为31.39/10万[1].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异常分化,即向一种不成熟的方向退行性发育,出现正常细胞没有的新的分化特征或原有一些特征的变化,肿瘤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cell differentiation,NED)现象是其中之一.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现象不仅影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可能影响肿瘤的预后.

    作者:褚忠华;曾育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比较additive EuroSCORE,logistic EuroSCORE,EuroSCOREⅡ风险评分系统在评估中国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additive EuroSCORE,logistic EuroSCORE及EuroSCOREⅡ风险评分系统在预测中国心脏外科患者行心脏手术住院死亡率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接受心脏手术的594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8例,女246例;平均年龄57.59±14.27岁.分别按additive EuroSCORE,logisticEuroSCORE及EuroSCOREⅡ计算每例患者的预测死亡率,按预测死亡率把患者分6组(Ⅰ组0~1.99%,Ⅱ组2%~3.99%,Ⅲ组4%~5.99%,Ⅳ组6%~7.99%,V组8%~9.99%,Ⅵ组大于10%),比较每组实际住院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校准度使用Hosmer-Lemeshow拟和优度检验.结果 594例患者住院死亡31例,实际住院死亡率5.22%,additive EuroSCORE预测死亡率3.46%±2.62%,logistic EuroSCORE预测死亡率3.61%±4.32%,EuroSCOREⅡ预测死亡率2.81%±4.26%.EuroSCOREⅡ低估了Ⅱ、Ⅳ、Ⅴ组住院死亡率,但在其余各组中均较好预测住院死亡率.EuroSCOREⅡ较additive/logistic EuroSCORE区分度好(AUC 0.727 vs.0.704,0.715),除logisticEuroSCORE的Hosmer-Lemeshow拟和优度检验(P<0.05)外其余两种方法校准度均较好(P>0.05).结论 EuroSCOREⅡ评分系统较适用于预测本中心心脏手术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

    作者:江慧琦;王萌;张书铭;曾宽;胡海宇;华平;杨艳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和时机.方法 对1999年7月到2012年6月我院进行的1682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15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97例,中转开腹率5.77%,常见的主要中转原因是周围脏器受累高达53.8%(49/91),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乙状结肠(24/91,26.4%)和直肠(19/91,20.9%).腹腔镜组和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切除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熟练掌握中转开腹的指征,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程龙庆;彭翔;邓建中;周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人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尿道下裂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3月间在我科成人尿道下裂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尿道下裂修复术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经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全部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在成人尿道下裂修补手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于手术成功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萍;王颖敏;韦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