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先;陈晓峰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找到护理恶心呕吐的适当方法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183例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患者,根据不同原因所致呕吐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结果 适当的生理、心理、体位、药物治疗等护理有效地防止了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及时缓解了患者的呕吐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
作者:郭丽芬;萧俏珍;伍佩玲;伍丽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前灌肠的效果.方法 选择PPH手术患者100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液(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33%硫酸镁结合生理盐水,评价灌肠效果(术中肠道清洁度),记录灌肠效率(灌肠所用时间、灌肠总次数、术中肠壁水肿情况)以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腹部疼痛、心慌气短、睡眠障碍、肛门坠迫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u=3.16,P<0.01),灌肠所用时间显著减少(X2=54.880,P<0.01),灌肠总次数显著减少(X2=55.802,P<0.01),术中肠壁水肿减轻(X2=21.295,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有轻度的腹部绞痛,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X2=11.957,P<0.01),但心慌气短、睡眠障碍和肛门坠迫感显著减轻(X2=24.299,20.392,20.219,P<0.01).结论 使用硫酸镁的灌肠效果较好,适用于PPH术前患者的肠道准备.
作者:林瑞燕;区丽兰;梁明娟;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治疗浅表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1例肝癌患者共15个浅表病灶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引导穿刺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13个病灶术后一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增强MRI复查.病灶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及强化,2个病灶术后一个月复查病灶区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及强化,进行第二次治疗,其后一个月复查病灶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及强化.现10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3~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 腹腔镜下术中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治疗浅表肝癌的疗效良好,体现了微创外科观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潘景升;马健鸿;王浩虎;罗葆明;陈亚进;文艳玲;邓宝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绕肝提拉法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前人路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5例各类型肝切除患者实施绕肝提拉法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半肝切除术的资料.结果 23例顺利成功实施绕肝提拉法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半肝切除术.2例未能成功实施绕肝提拉法联合半肝血流阻断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绕肝提拉法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剑平;王卫东;刘清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临床怀疑为消化道梗阻病例的螺旋CT检查结果 并将其中螺旋CT确诊为消化道梗阻病例与临床结果 对照.图像重建方法 主要为多平面重建法(MPR)和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44例患者,无肠梗阻2例,有肠梗阻42例,其中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确诊.33例手术病例CT诊断梗阻部位与手术对照符合率为100%(33/33),病因诊断符合率为100%(33/33).结论 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消化道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嵘;李勇;云文娟;李洁婷;曾伟科;班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外科领域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 搜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完成的阑尾切除术636例.其中腹腔镜下阑尾切除386例及开腹阑尾切除2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而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具有腹腔内直视下探查作用.结论 阑尾切除术应用腹腔镜技术优于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亮;潘乃樑;谭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提高铁蹄型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75例采用改道切开加半缝合术治疗铁蹄型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97.33%,疗程15~24天,平均17天.2例因缝合炎症延至术后24天愈合.无肛门变形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持了肛门的功能、外形,缩短了治疗时间,是治疗铁蹄型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方法 .
作者:黄向阳;韩宗平;赵杰;徐琛;翟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腹股沟疝的腹膜前修补术(preperitoneal approac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也称之为后进路修补(posterior approach repair)手术,是指手术进路经由腹直肌后(非传统术式经腹股沟管的前入路途径)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Bogros间隙),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修补的理念和方法主要强调覆盖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等耻骨肌孔结构;可选用单层网片修补(不需网塞).代表现代微创外科技术进展的腹腔镜疝修补即是一种后人路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它是应用网片在疝和腹壁缺损之间进行修补.腹膜前修补是近年来疝外科研究中较为热点的手术方法.本文仅就此作一阐述.
作者:陈双;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0例护理经验.结果 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 不同的手术方式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以使护理工作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娟;黄碧萍;王若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残胃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26例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残胃贲门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除3例探查后不能切除外,其他23例均成功施行残胃全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对端吻合手术.切除率为88.5%(23/26).术后无吻合口出血、狭窄、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远期组出现返流性食管炎6例,肠粘连3例.术后1年生存率69.2%(18/26),3年生存率38.5%(10/26),5年生存率23.1%(6/26).结论 手术治疗是残胃贲门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吻合器的熟练使用,有助减少术后并发症.由于残胃贲门癌切除率、生存率与原发性贲门癌无明显差异,因此对残胃贲门癌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作者:杨景先;陈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五年收治的457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457例直肠癌患者均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发生率为4.16%,(19/457).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术前的营养状况、手术者操作技巧、是否出现肿瘤性梗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病理类型等无明显关系.19例吻合口漏的患者1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肛门行漏口缝合术痊愈,无一例再次经腹手术.结论 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仕荣;姚学清;郑仰;王俊江;Lin Feng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胫骨平台骨折中按Schatzke分类的(Ⅴ型、Ⅵ型)骨折行双钢板固定:我科在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1)先用克氏针或尖端复位钳临时将平台的各骨块固定;(2)将塌陷的平台复位,用松质骨将平台骨缺损处填充紧密;(3)用克氏针或尖端复位钳再将平台与骨干固定;(4)用两板钢板行胫骨平台内外侧固定.(5)胫骨结节撕脱的平台骨折复位后应固定或修补胫骨结节及髌韧带.结果 本组18例骨折术后即开始功能活动,3例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开始活动.随访0.5年~6年.未发生骨不连,其中2例术后切口感染,优良率达90.5%.结论 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固定可靠,且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活动,减轻了伤后关节功能受限的程度.同时早期功能活动能增加骨折面的应力,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
作者:魏大成;李祥志;胡建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腹壁疝是我国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3‰~5‰,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高达1%~5%.由此可推算出我国的腹股沟疝的年患病人数应该在300万~400万.同时参照美国的数据.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接受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我国目前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已达20万例/年.另据对一些基层医院的了解,经典组织修补手术的量与无张力修补手术持平或更多于无张力修补手术.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作者:唐健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并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根据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剂型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2例,其中A组为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瑞能),每天1500 ml,共7天,B组为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穿刺造口管给予普通匀浆膳食,每天1500 ml,共7天;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营养、免疫指标.结果 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在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作者:伍锦浩;朱达坚;戎祯祥;陈小伍;剧永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260例.男158例,女102例,年龄17~80岁,平均45岁,输尿管上段结石26例、中段101例、下段133例.其中7例ESWL术后在双侧输尿管下段石街形成.164例伴有轻度肾积水,76例伴有中重度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息肉42例.结石直径5 mm×8mm~10 mm×18 mm.结果 260例输尿管结石1次碎石成功241例,总成功率93.3%,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坠人肾脏9例.中段结石6例因结石坚硬弹击中上移至肾脏,该15例患者后经ESWL治疗后排出.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被肉芽组织包裹难以碎石,2例因输尿管人口狭窄无法进镜,该4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住院2~7 d,平均3 d.大部分患者经过1~2月复查,结石均排净.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碎石7天复查血Cr、Bun均下降至正常,164例肾积水者,积水情况改善.多数患者术后短时间(1~2 d)轻度血尿,无输尿管穿孔、撕裂、大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应玩于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作者:李敏;叶运廷;戴旭辉;朱达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FAP-1表达与其对奥沙利铂化疗耐药同的关系.方法 用奥沙利铂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用MTT法评价其细胞增殖能力,以RT-PCR法评价FA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奥沙利铂化疗仅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结肠癌SW480的增殖,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SW480细胞仍能继续增殖.经过奥沙利铂化疗FAP-1的表达上调.结论 奥沙利铂化疗可引起FAP-1表达的上调.增强肿瘤细胞对抗Fas诱导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结肠癌对奥沙利铂化疗的耐药相关.
作者:肖治宇;李祖勇;吴畏;伍刚;姚和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整体救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存活71例,死亡27例(27.6%).死亡组的病人GCS评分及IS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的病人(P<0.05),合并器官损伤的数量多于存活组(P<0.05),受伤到院前急救时间及受伤到手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成功救治的关键是重视事发现场与院前的急救,缩短患者受伤到急诊科救治的时间、缩短急诊确诊时间、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陈卓堃;卢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7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AO分型,31.A222例,31.A315例.结果 3例因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死亡,5例失访,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年,平均1.6年.29例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7.7个月,平均4.3个月.根据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79.3%(23/29).3例出现钉尾近端的不匹配,其中2例出现大腿部疼痛.1例无痛;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髋内翻.结论 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作者:卢绍燊;余海波;周观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吗啡后处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PI3K/AKT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开胸大鼠在体心脏缺血模型,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S组(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M组(吗啡后处理+缺血再灌注,再灌注前3 min和再灌注后2 min内静脉注入吗啡1.25 mg/kg),W+M组(wortmannin+吗啡后处理+缺血再灌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20 min静脉注入15 ug/kg wortmannin.特异性的PI3K阻断剂).除S组外,所有大鼠心脏都经历45 min缺血和120 min再灌注.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取9只大鼠,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其余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总.AKT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再灌注120 min,可在I/R组缺血区心肌检测到大量凋亡心肌细胞18±1.14%,吗啡后处理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0.8±1.24%,P<0.01);吗啡后处理使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特异性的PI3K阻断剂,wortmarmin完全消除了吗啡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抑制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 大鼠在体心脏缺血模型,吗啡后处理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王志;王飞;金冬梅;纪风涛;李玉娟;曾静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治疗Miles术后盆底腹膜疝的手术方式.方法 使用Composix Kugel补片(自膨胀式双面复合补片)或强生公司Proceed网片在完全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Miles术后盆底腹膜疝2例.结果 手术顺利,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8~9天出院,随访4~29月无复发.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下使用防粘连补片行腹膜内网片植入术(IPOM)治疗Miles术后盆底腹膜疝是一种有效安全方法 ,结合应用疝枪钉合固定网片,更能简化手术操作,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林建生;洪楚原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