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中斌;褚忠华;赵海燕;区庆嘉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中无肝期液体管理对移植后短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共行非体外转流原位肝移植术10次.按无肝期补液量分为A组:常规补液组(n=5);B组:限制性补液组(n=5),比较其无肝期补液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移植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及短期存活时间.结果 A组无肝期平均补液量为950±57.7 ml,B组平均补液量425±64.5 ml,A组无肝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较B组平稳(MAP:115.5±2.3/63.75±4.0 mmHg,P<0.01;CVP:6.3±0.45/3.5+0.41 cmH2O,P<0.05)A组术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短于B组(平均存活时间26±4.6/80.3±10.7 h,P<0.01);移植肝脏功能恢复比较提示B组恢复较好.结论 无肝期液体管理影响猪原位肝移植术后短期存活情况,非限制性输液不利于猪术后存活.控制无肝期输液量能延长猪原位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
作者:林航;钱世鵾;林景泰;焦兴元;陈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非典型再生性结节(AR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ARN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男15例,女9例,所有病人血清HbsAg(+);2例(8.69%)血清AFP(+).单个结节22/24(91.65%),两个结节1/24(4.17%)(均位于一侧肝叶内).超声下边界清及有假包膜的18/24(75.0%);多普勒下见动脉血供者1/24(4.17%);CT:由于ARN以门静脉供血门静脉期增强者是20/24(83.33%);MRI:T1WI上高信号15/24(62.5%);T2WI上高信号3/24(12.5%);术前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提示ARN者12/24(50%).24例病人中:7例经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16例经手术切除,术后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ARN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是晚期肝硬化向肝细胞癌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学改变,临床上缺乏典型症状,多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超声造影可以取代CT、MRI成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DN建议射频消融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但对于不能除外恶变者应该尽早手术切除.
作者:甄作均;张健;蔡云峰;计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术后ICU监护工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甲组(n=32)OPCAB组;乙组(n=48)CABG组.通过对两组病人术后ICU内监护时间、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作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ICU内监护时间、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引流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功能稳定,并发症少,明显减少了药品使用和护理工作量,能为监护室的排班提供合理依据.
作者:林娴;莫红平;李燕;王玉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配匀浆膳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自配匀浆膳组、商品营养液组和普通膳食组.在伤后早期(<72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各组在营养状态、血清蛋白水平、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自配匀浆膳组与商品营养液组相比,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配匀浆膳组与普通膳食组比较,在改善临床预后及营养状态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应用自配匀浆膳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并改善预后.
作者:李雪松;郑秀先;刘新;李群香;李琦;荆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隐匿性阴茎的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的Devine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所有患儿阴茎外观满意,伸直好,无并发症.结论 改良Devine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疗效确切.
作者:林文彬;周凤朝;黄丽娜;施珊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部低领状切口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位于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手术后除1例发生暂时性声嘶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部低颈状切口较易暴露甲状腺下极,有利于进行甲状腺手术,同时有美容效果.
作者:余效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施行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行不保留颈丛的改良性清扫的患者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出现相应颈丛损伤的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保留颈丛者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22.2%(4/18)、颈部16.7%(3/18)、锁骨区16.7%(3/18).不保留颈丛组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100.0%(20/20)、颈部55.0%(11/20)、锁骨区55.0%(11/20).前者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不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率.有效地保留了耳垂区、颈部、锁骨区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丹;陈文宽;李浩;李秋梨;杨蕾;郭朱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引进健康教育中,观察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提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质效.
作者:韩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加颞肌粘贴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人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并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 25例病例中生存18例,死亡7例,死亡率28%.早期手术组1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4.3%;晚期手术组11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5.5%;早期手术明显降低了死亡率(P<0.01).生存者术后半年Barthel Index评分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并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黄柳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40例,均为Ⅰ~Ⅱ期高血压患者.A组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麻醉:B组以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辅以芬太尼静注.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与气腹前比,A组无明显变化,B组气腹后10min的SBP、DBP、HR及术毕HR明显高于气腹前,A组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法.
作者:朱木棕;吕洪城;刘文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活性炭示踪剂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归性分析7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对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期间的22例病人实施活性炭示踪指导淋巴结清扫,作为治疗组: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胃癌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全部病例均能满意黑染区域淋巴结;切除淋巴结28~92颗/例,平均68.2±4.1颗/例,对照组切除淋巴结平均17.3±1.1颗/例(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治疗组84.2%,对照组45.6%(P<0.05).半年复发率:治疗组5.6%,对照组23.1%(P<0.05).结论 采用活性炭示踪剂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可有助于术中辨认淋巴结,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从而加强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建;黄炯强;胡明;雷大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巨大甲状腺肿所致气管软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7年本院收治的16例巨大甲状腺肿所致气管软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Valsalva-Mueller test,甲状腺疾病经病理检查确诊:处理方法包括病变甲状腺组织切除手术和各种气道重建术.结果 16例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 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术前应行Valsalva-Mueller test判断有无气管软化,并在术中认真探查.气管悬吊术和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巨大甲状腺肿所致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英凯;洪浩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口及基底部缝合法治疗单纯性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在1999年以来118例诊断为单纯性低位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及基底部缝合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治愈率为98.3%,治愈者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大便失禁及肛门狭窄等现象.结论 内口及基底部缝合法治疗单纯性低位肛瘘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运添;佘小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脾术在个体化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方法 对3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施行个体化保脾性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治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防,术后3个月至6个月经B型超超声及核素锝扫描,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 只要遵循保脾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保脾术个体化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斌;邓剑;王福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的分布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实施肺癌切除术、且生存期大于3年的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共68例,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各34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患者一般情况的分层分布与应用情况.结果 生存期大于3年的患者中,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无主支气管侵犯的分布比例高于传统开胸术,且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无主支气管侵犯的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卓毅;陈立强;陈滚新;张红日;黄少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间全部共48例应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一例发生重大并发症.其中7例邻近椎体再发骨折,3例反复行3次手术.结论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和微创的方法.
作者:刘玉林;刘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5例消化道瘘的初步诊治经验.方法 对25例消化道瘘的出现的时间、发生部位和原因、手术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至发生消化瘘的平均时间为4.8 d,治愈率为92%,自愈率为80%,病死率为9%,手术成功率75%.结论 术前纠正诱发因素,操作规范仔细,术后病因治疗是预防消化道瘘的关键.早期有效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序贯应用生长抑素加生长激素,能有效提高消化瘘自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志强;俞武生;叶振伟;王在国;胡夏荣;何润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绞窄性腹外疝一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施行的41例绞窄性腹外疝手术的的临床资料,其中作单纯高位结扎的17例(结扎组),作一期修补术的24例(修补组).结果 两组无死亡病例,但术后切口感染有4例,发生在结扎组和修补组的均各为2例,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疝复发共20例,其中结扎组是17例(复发率为100%),修补组是3例(复发率为12.5%),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复发病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痊愈出院,全部随访一年以上,无再复发.结论 对绞窄性腹外疝的治疗,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和保护创面,一期疝修朴术亦可取得切13感染少及复发率低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智勇;丁虹;覃兴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10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成三组,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393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以上.结论 膀胱灌注化疗对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而正确的膀胱灌注护理和患者依从性教育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陈丽莉;吴冬冰;何惠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化疗敏感预测的相关性.方法 取64例肝癌切除组织行ATP-TCA法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以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化疗敏感预测的相关性.结果 1.原发性肝癌5种耐药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MDR1 90.63%、MRP96.88%、GST-π 96.88%、LRP 90.63%、TOPO Ⅱ 96.88%,各耐药基因的表达率间无显著相关.2.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GST-п、LRP、TOPO Ⅱ的表达量在肝癌组织分别为1.17±0.47、1.59±0.33、1.18±0.48、1.03±0.48、1.00±0.31,在癌旁组织分别为1.11±0.38,1.32±0.44,1.04±0.42,0.96±0.32,1.19±0.28,除TOPOⅡ外,癌旁组耐药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肝癌组的表达量,两者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3.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在有效组中MDR1、MRP、GST-п LRP mRNA的表达量低于无效组,且在MDR1、MRP、LRP存在显著差别(P<0.05).TOPOⅡmRNA的表达量有效组高于无效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ATP-TCA法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临床敏感预测准确率为77.27%(17/22),对抗药性的预测准确率为100%(2/2);临床符合率为79.17%.5.MDR1的表达量与MIT、VP-16、EPI、TAX的IC50值正相关;MRP的表达量与MIT、VP-16、EPI的IC50值正相关;GST-π的表达量与5-FU、CDDP、OXA、GEM的IC50值正相关;LRP的表达量与5-FU、CDDP、OXA、EPI、GEM的IC50值正相关;TOPO Ⅱ的表达量与CPT的IC50值正相关.6.多药耐药基因预测化疗的准确率为72.70%.结论 在肝癌存在实现化疗敏感预测基因化的可行性,可通过监测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来预测化疗的效果,选择相关的化疗药物.
作者:冷中斌;褚忠华;赵海燕;区庆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