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泉;郭正辉;黄海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科在1999年7月至2006年4月施行收治556例胆道手术中发生10例术后胆漏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原因不同的胆漏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周密的术前检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畅的术后引流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曾宇彤;张竑晞;梅方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6例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苏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2例患儿出现躁动,5例患儿出现呕吐,1例患儿发生舌根后坠,2例发生寒战,6例体温不升,2例,切口渗血,经加强护理均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赖芳;谢春香;林彩银;何画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2月~2007年2月,对92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平均住院19 d,术后3周病人大多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内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按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平均分为90.7分,优良.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的适当选择.
作者:何少生;苏新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皮下肢深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5例,对照组27例.介入治疗组的15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照组30例患者经足背静脉泵入尿激酶.结果 介入治疗组血栓完全消失8例(53.33%),部分消失7例(46.67%),无明显好转0例(0%),治疗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对照组血栓完全消失2例(7%),部分消失25例(83.33%),无明显好转3例(10%).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深静脉置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肖亦明;唐承富;莫新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20例患者,对其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19例,其中1例中转开腹.术后出现胆漏2例,均经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肝内残余结石1例,后经T管窦道碎石取出.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行,病人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缪丁丁;程新生;刘爽;郑永彬;高金亭;王甫誉;齐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和取石治疗.结果 138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120例,成功率为89%;中、下段结石患者为125例,107例成功地取出结石,成功率为85.6%.2例患者出现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发生输尿管粘膜撕脱,手术并发症为2.2%.结论 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黄石泉;郭正辉;黄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150例实施乳癌根治术后分别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及常规引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瓣下局限性积液分别为5例(6.4%)及15例(20.8%),实验组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乳癌根治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曾志强;裘华德;陶世明;霍景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网塞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用自制网塞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病人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术后阴囊小血肿2例,自行吸收而愈.未见有排斥反应.随访3个月~3年共50例,术后复发2例,为开展手术早期病例.结论 自制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较理想术式,具有费用低,大小适合等优点.
作者:吴芳民;冯智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残胃全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6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残胃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4例;单纯空肠造口术1例.结果 本组10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死于食管空肠吻合瘘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术后获得随访6例,其中Ⅳ期1例术后4个月死亡,Ⅲ期2例分别手术后17及25个月死亡,Ⅱ期3例术后超过3年至今仍生存.结论 早期残胃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是早期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蔡志高;吴伟江;邹伟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43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骨髓,进行MSC分离培养,观察MSC形态学及生长情况、纤维细胞集落(CFU-F)形成能力、MSC层粘附率和造血细胞混合集落的变化,ELISA检测MSC培养上清中IL-6、SCF、FLT-3L水平.以10例健康成人骨髓作为对照.结果 化疗后患者CFU-F形成能力和造血支持功能均显著降低,MSC层粘附率下降,与化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三组MSC培养上清中IL-6、SCF、FLT-3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化疗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骨髓MSC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造血因子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王辉;曹杰;杨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6年间收治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5例患者中4例得到早期手术而痊愈,1例晚期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提高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认识,早期手术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花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我科自1998年10月至172例阻塞性黄疸作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72例左肝管定向穿刺造影术,159例穿刺造影成功,成功率92.44%,手术证实无出血、胆漏发生.余13例中转行右侧径路PTC,中转率7.5%,成功11例,成功率84.62%,13例均行手术,术中证实其中10例均有不同程度出血、胆漏.本组总成功率达98.84%,全部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道造影术可作为PTC的补充方法,能防止发生出血和胆漏的发生,但不能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
作者:陈海生;万恒荣;刘学强;严志登;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29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其中21例获随访.Visick分级,Ⅰ级24例(82.9%);Ⅱ级3例(10.3%);Ⅲ级1例(3.4%);Ⅳ级1例(3.4%);Ⅰ级和Ⅱ级共占27例(93.2%).十二指肠溃疡复发1例(3.4%).结论 规范化EPCV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后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满意.因此,EPCV术是目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首选的术式.
作者:段建平;段泽辉;梁振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和传统Gibson切口在THR中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6月~2005年9月,采用小切口(n=47)和传统Gibson切口(n=50)行THR 97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总量,髋臼外展角度,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及后次Harris评分.结果 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84.0±17.4 min,传统切口组为90.0±19.8 min(P<0.05);小切口组出血量为365.5±73.5 ml,传统切口组485.8±114.6 ml(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前倾角为23.5±3.3°,传统切口组为22.8±3.2°;小切口组外展角为46.5±6.2°,传统切口组为46.8±6.6°(P<0.05).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2~30).术后第1、3个月随访时,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7±7.6、84.8±7.4分,传统切口组为57.4±7.3、70.6±7.3分(P<0.05);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86.8±5.2、93.7±4.0分,传统切口组为84.0±4.8、92.2±4.0分(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手术较传统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胜根;付朝华;陈忠羡;张敏;范全;雷洪俊;赵振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PKRP)具有切割精确,损伤小,周围组织热穿透较浅、凝固层均匀、不产生碳化和止血效果好[1],并发症少,住院时日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3月对20例患者行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华;范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6例.结果 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20 min,平均170 min,术后恢复佳,无并发症或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
作者:冯剑平;王卫东;李家潜;林雍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空气灌肠法在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空气灌肠法对84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确诊为肠套叠84例,排除非肠套叠24例,明确诊断率为100%.复位成功79例,复位率为94.28%.复位未成功并手术治疗5例,其中3例是肠坏死1例为回回结肠型肠表叠,1例为Meckle憩室.复位后无并发症发生,然后随访有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4次,后手术证实为Meckle憩室所致.本组在诊治过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早期使用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助于提高肠套叠的诊断和复位率.采用中压、脉冲、间歇手术按摩改良法室气灌肠灌肠复位是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严振辉;周载平;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利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髁间隆突骨折及胫骨平台单髁骨折:手术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观察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治疗病例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10例胫骨隆突骨折及23例胫骨平台单髁骨折经关节镜治疗.均于6周内获得骨折临床愈合,骨折对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53例手术切开内固定患者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凡),膝关节功能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3例,可5例,差4例.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及部位的胫骨髁骨折,选用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关节镜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使膝关节功能获得大限度的恢复.
作者:李广胜;叶英文;黄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评价俯、斜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68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斜卧位38例,俯卧位30例,术前2组患者年龄、结石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并记录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常规检查,术后肾造瘘管、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俯、斜卧位手术时间分别是(2.8+41.7)min及(2+30.8)min.斜卧位出血少,血色素下降少,只有2.6%要输血.俯卧位术中有10%要输血,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斜卧位并发症发生率极少,俯卧位相对较多.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造瘘管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斜卧位疗效与俯卧位相似,但斜卧位治疗肾结石排石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谭晟;詹飞鸣;袁松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气化术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0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并联合施行TURP和TUVP共的165例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Ⅱ度80例,Ⅲ度54例,Ⅳ度31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5~170 min,平均100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出血量180 ml.随访1~2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30.4±3.9)分降至术后(9.3±2.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2)分降至(2±1)分.大尿流率Qmax由(9.5±1.2)ml/s到术后(18.1±2.9)ml/s.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结合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优点多,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单一的电切术和单一的气化术.
作者:宾开云;王细生;温晖;刘克龙;吴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