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军;李春华;秋冬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收治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控制感染和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辨证予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章红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子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颈管内并在宫颈粘膜内生长发育,在组织学内口水平以下,并在此处生长发育,属异位妊娠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绝大多数发生于经产妇。宫颈妊娠在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如果发生自然流产或刮宫时因宫颈收缩能力差常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威胁妇女的生命与健康。本文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例宫颈妊娠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超声表现为胎囊型和不均质包块型两种类型。胎囊型3例;不均质包块型2例。结论:超声检查在宫颈妊娠的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宫颈妊娠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宗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5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水肿型胰腺炎41例,出血坏死型9例。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显示率达98%,不仅可确定诊断,而且能判断炎症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瑞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气管通气法在小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采用喉罩引导呼吸,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结果研究组置入喉罩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置入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入气管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插入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分别在置入喉罩及插入气管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1);研究组喉罩置入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研究组喉罩置入难度、麻醉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气管置入难度及清醒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中喉罩麻醉可替代气管插管,并且患儿的心率、血压较为稳定,喉罩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明显提高小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胡旭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药敏性和耐药性,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妇科门诊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是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原因,共占98.8%,而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及喹诺酮类药可有效降低解脲脲原体感染,敏感性较强,能有效提高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其提高倍数高为12倍,低为6倍。结论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的药敏试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医疗纠纷。
作者:王红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43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浸润性导管癌27例(62.8%),浸润性小叶癌7例(19.1%),硬癌1例(2.3%),粉刺型导管型原位癌1例(2.3%),腺样囊性癌1例(2.3%),大汗腺癌1例(2.3%),鳞癌2例(4.6%),髓样癌3例(6.9%)。结论乳腺癌应积极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梁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双八面体蒙脱石在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中对胃黏膜的保护及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将50例应用NSAIDs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同时应用双八面体蒙脱石,对照组(20例)无任何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6.6%、6.6%,与对照组的15%、15%、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八面体蒙脱石对NSAIDs相关性胃病及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良好的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作者:赵金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本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调查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标识以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标识,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琛;高源;谢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明显较参照组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情况均明显较参照组优(P<0.05);两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冯建华教授是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及管理工作30多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以及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痤疮、男性不育症、老年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内科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尤其是对失眠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很好,现就指导老师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传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医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医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专业性强的临床服务,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也渗透到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供应室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如何应用到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供应室又怎样能把服务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做得更好,笔者对我院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惠;张晓琴;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所有患者均给以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2.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轻微头痛,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普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生活干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洋地黄及利尿剂基础用药进行治疗。治疗组21例,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2周后两组惠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左卡尼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作者:杨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时的护理配合情况。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5例。给两组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测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5.56%,高于对照组71.11%( P<0.05)。结论针对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张黎;韩蕾;邓风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愈后易反复发作,本文主要采取双向随访的方法对预防AP和RAP提供专业指导。
作者:杨帆;方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于我院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6例门诊急性牙髓炎患者,通过自制调查表和访谈方式了解与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分析后,76例患者中出现心理问题包括57例(75.00%)急切救治心理,70例(92.11%)紧张、焦虑心理,30例(39.47%)自卑、胆怯心理,52例(68.42%)失望、烦躁心理,71例(93.42%)陌生、恐惧心理。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存在较为显著的心理问题,并通过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江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刘某,男,70岁,农民,因“右上腹痛4小时”入院,患者4小时前进高脂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无明显放散疼,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不缓解,在门诊彩超检查后以“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T36.3℃,P70次/分,R 16次/分,Bp 140/90 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心肺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无蜘蛛痣,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墨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16.6×109/L ,LYM%:11.7%, NEUT%:83.01%,RBC 4.2×1012/L , Hb 130 g/L , PLT 198×109/L,血淀粉酶625u/L,尿淀粉酶1483u/L。上腹部彩超(1)餐后胆囊大小约9.8cm x4cm,胆囊体积增大,壁厚约0.4cm,壁毛糙;(2)胆总管上段增宽;(3)胆囊内异常回声,考虑深积物?泥沙样结石?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感染,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点滴,奥美拉唑20 mg每天,并抽血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上腹部CT等检查。病人经上述治疗11小时后自诉腹痛稍减轻,但出现右下腹疼痛,查体时上腹部及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再次复查彩超检查提示胆囊体积增大,周边有渗出,胆囊周边有积液。 CT报告(1)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胰腺体积增大,周围见低密度影环绕,考虑胰腺炎;(3)腹腔有少量积液。经腹腔穿刺出乳白色液体,经科室讨论诊断为(1)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急性胰腺炎;(3)乳糜腹,原因待查。决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张力高,无穿孔无坏死,胆总管不宽,腹腔有乳糜样腹水约300ml,小肠及肠系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花斑样改变,可见肠系膜淋巴管呈白线样变,打开网膜囊,见胰腺充血水肿体积增大,无明显坏死灶,后腹膜充血水肿,乳糜液从淋巴管漏出。术中诊断符合上述诊断,并行胆囊切除,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床引流,盆腔及双侧髂窝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善宁0.1mg,每天三次皮下注射,洛赛克针20mg每天两次静推)同时对症治疗。术后十天病人未诉不适,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脂肪酶均正常。但病人切口出现液化,给予换药。此后病人进低脂饮食,未再出现腹痛腹胀,复查 CT提示胰腺体积较前明显减小,水肿减轻,痊愈出院。
作者:刘金彩;何瑜;刘继学;冯阳阳;龚静国;胡大智;梁波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和针刺治疗阳痿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13例病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14例给予针刺治疗,均3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阳痿短期疗效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吴天宇;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与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在测量局部室壁运动(RWM)的差别,以及检测3D-STE在识别室壁运动异常的能力。方法32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并获取其二维图像数据及实时三维容积数据,分析图像,获得左室局部室壁运动径向及纵向位移(径向、纵向和环向应变)及旋转值。两种技术之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分析,同时在采集患者的同一天所有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将室壁运动节段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组,并据此比较两组的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维斑点追踪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两者相关不良(r=0.16~0.76),并且在两种技术之间一致性存在极大差异(标准差:位移5~6mm,旋转角度14°,应变值17%~52%),尽管两者存在很小偏倚。在正常节段,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由于能追踪到平面外室壁运动向量分量,较二维斑点追踪有更大位移,更小的标准差,更窄的分布范围;并且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径向和纵向位移是逐渐减小的,室壁旋转呈现逆转。在异常节段,所有的3D-STE指标均减小,在6项中5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三维斑点追踪较2D-STE在评价局部室壁运动的优越性。
作者:杜启亘;陈巍;周立平;米香琴;商玮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