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项随访在胰腺炎患者中的影响

杨帆;方菲菲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病死率
摘要: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愈后易反复发作,本文主要采取双向随访的方法对预防AP和RAP提供专业指导。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的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药敏性和耐药性,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妇科门诊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是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原因,共占98.8%,而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及喹诺酮类药可有效降低解脲脲原体感染,敏感性较强,能有效提高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其提高倍数高为12倍,低为6倍。结论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的药敏试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医疗纠纷。

    作者:王红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患者为研究组,64例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强效且安全的宫缩剂,具有止血迅速,可靠安全,高效方便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文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治疗

    鼻窦炎是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鼻塞、流鼻涕、面部和(或)前额胀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大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但是远期疗效难以保证。据报道[1],术后1年内,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术后3年内,1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而术后5年内再次手术的有15%。鼻内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治疗影响着术后预后,临床上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道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道切开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置人气管套管来解除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异常等造成的呼吸困难的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呼吸道死腔,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目前临床为常见的手术方式[1]。但有研究显示,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高96%左右,此外术后感染所引发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更有甚者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便显得至关重要。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可以减少并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杨敏;缪石榴;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12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美容清创缝合术浅谈

    肌肤是人体大的器官,而面部又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诊、急诊或者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而美容清创缝合术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增生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惊厥的初步原因分析及急诊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的发病原因及急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查找惊厥原因,并将所有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处理和对症处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95例患儿中,由高热引起惊厥的发生率高,其次为颅内感染及癫痫。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惊厥发生原因中常见的为高热惊厥,而对不同发病原因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秦晓峰;杨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2例误诊分析

    心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1.4%,女性较多见。症状体征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可发生误诊。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在临床护理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姚敏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球内注射与经皮注射曲安耐德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球内注射与经皮注射曲耐德对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球内注射曲安耐德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注射曲安耐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一周、治疗后三周以及治疗后一个月的视力情况以及OCT情况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对黄斑水肿患者采取球内注射曲安耐德治疗比经皮注射曲安耐德治疗,患者的视力检查水平明显高,患者的在治疗后第一周的OCT情况、治疗后第三周的OCT情况以及治疗后一个月OCT情况也明显好,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杨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中 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柴胡舒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科接诊的1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者与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者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边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的护理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9例患者是喷洒农药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个人防护不严格致中毒而入院,3例患者是口服乐果、马拉硫磷等企图自杀而中毒入院。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经紧急治疗及精心护理而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错过抢救佳时期而死亡。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彻底洗胃,正确合理应用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lc)与急性脑梗死( A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HbAIc正常组和HbAlc增高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HbAIc增高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差于HbAlc正常组。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高HbAI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周拾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04月至2014年08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白内障治疗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治疗中则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的病发率虽然均略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相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护理体检模式的分析

    目的:护理体检是护士取得患者真实资料的可靠手段。临床上护理体检中存在一些问题,探讨真正达到护理体检的目的,利于护士操作的护理体检模式。方法将全面护理体检与针对性护理体检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结果护士能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能及时处置。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体检模式更加充分,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加深了护患关系;提示应加大护士相关知识和体检技能培训的力度。

    作者:郭艳秋;李园艺;王雅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康复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法分析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与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重度肛周脓肿45例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与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的效果。方法将45例接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及观察组(22例)。对照组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采用中医科常规坐浴后使用呋喃西林纱条换药,每日1~3次;观察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后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换药,每日1~3次;对比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术后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治疗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较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脓腔愈合时间分别为45±5和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肛周脓肿创面愈合效果较中药坐浴换药明显,能够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刘尔东;刘丹;刘杨;宋艳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羊水过少与围产儿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母婴在过期妊娠、脐带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过少孕产妇对围产儿的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会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

    作者:栗树珺;董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成年重症性结脑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且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高疗效,短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