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香
目的:是对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应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是挑选半年内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病人进行检查和分析,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体检和疾病知识、疾病预防指导等。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在饮食合理性、戒烟限酒、遵守医嘱等方面比以前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的满意率很高,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病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病人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病人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病人可以正常的生活。
作者: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和有关的特征为制定适合的艾滋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对吸毒人员开展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70%~80%之间,但对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明显偏低,吸毒人员有通过共用注射器和无保护性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结论应对吸毒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认识,同时方便提供一次性针具的获得和百分百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提高吸毒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传播。
作者:梁德萍;陈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化疗前、中、后给予饮食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化疗期间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任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壁包块的诊断价值及鉴别分析。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8例腹壁包块患者进行检查,并详细描述,分析及诊断。结果18例腹壁包块中12例为疝,占66%,5例脂肪瘤,占27%,1例脓肿,占7%。结论超声对腹壁包块的诊断及时,方便,准确,是临床诊断腹壁包块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作者:杨士军;李春华;秋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采用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毕春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在临床疾病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患者疼痛的问题在诊疗康复过程中亟待解决。本文在临床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从疼痛的评估和疼痛护理两大方面阐述了对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本文认为疼痛作为患者主观感受,其评估也应以病人主诉为主;疼痛的护理也应从患者心理干预入手,配合止痛措施、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庄乾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的发病原因及急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查找惊厥原因,并将所有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处理和对症处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95例患儿中,由高热引起惊厥的发生率高,其次为颅内感染及癫痫。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惊厥发生原因中常见的为高热惊厥,而对不同发病原因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秦晓峰;杨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腹痛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痛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其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腹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赵善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治疗组43例,对照组32例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两组均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胃溃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vs 73.3%,χ2=8.3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松筋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至今在本科接受松筋针治疗的腰肌筋膜炎病人100例,通过对其在术前、中、后进行护理及术后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疗效显著,满意度100%,结论护理行之有效。
作者:周艳;钟芹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9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让这些患者使用分别使用尿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进行尿液的分析检测,以探究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作用。结果本次试验中所选取的968例患者当中,首先在尿分析仪的检测下,有345例的阳性尿液,以及623例阴性尿液。而再次使用尿沉渣镜检的检测方法下后,尿分析仪的尿液分析检验中,345例还有35例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病理成分,在623例中的54例也含有病理成分。结论根据尿分析仪对尿液进行分析检验作为病理诊断结果是不够的,还应当将尿沉渣镜检的尿液分析检测手段结合使用,这样才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靳丽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发生在泌尿系脏器中的结石,称为泌尿系结石,简称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祖国医学无尿石症病名,早在《内经》、《金匮要略》就有记载:“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是对淋证临床表现的早期描述,又说“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阐述了砂淋与尿石症的症状相类似。
作者:戴舜珍;黄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为什么说归责原则是侵权法的核心所谓“归责”,顾名思义,就是把某种责任归属到某人身上;所谓“归责事由”,就是要把某种责任归属到某人身上依据是什么,是过错还是损害,这种依据或理由体现了法律的价值考量;所谓“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就是把确定责任承担的依据或理由加以固定,形成一般条款的形式,使之能够普遍适用。指导并制约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责任的构成、举证责任的分担、免责条件和减轻责任的事由以及赔偿方法等等。可以说,没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即无从确定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此错则方向错。所以,只有确立了合理的归责原则,侵权行为法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归责原则不仅确定了归责的依据,而且确定了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责任承担的方式等。我们知道侵权法的实质就是要解决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所以说归责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作者:金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与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的效果。方法将45例接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及观察组(22例)。对照组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采用中医科常规坐浴后使用呋喃西林纱条换药,每日1~3次;观察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后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换药,每日1~3次;对比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术后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治疗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较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脓腔愈合时间分别为45±5和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肛周脓肿创面愈合效果较中药坐浴换药明显,能够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刘尔东;刘丹;刘杨;宋艳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04月至2014年08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白内障治疗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治疗中则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的病发率虽然均略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相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和动力髋螺钉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所收治住院的126例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以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部分负重时间、全部负重时间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使用Harris评分法。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部分负重时间和全部负重时间这4项指标值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Harris评分以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FNA较DNS在治疗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时其取得的临床效果好,PFNA患者恢复情况较DNS患者佳。
作者:余乐周;黄燕辉;袁朝勇;朱涛;刘典珅;廖家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预防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干预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分析临床易患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0%,8.0%;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7%,97.3%;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早期活动率及术后输血率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便秘、早期活动及术后输血与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桑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