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肌肤是人体大的器官,而面部又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诊、急诊或者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而美容清创缝合术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增生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女性乳腺肿瘤的发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50﹪左右,尤其是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并辅以综合治疗[1]。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反应源,常导致病人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里应激反应[2]。由于乳癌根治术常造成自我形象的缺损,给病人生理、心里带来不适,有的甚至影响手术后生命质量,为研究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乳癌根治术的重要意义,对我院实施乳癌根治术的20例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测量研究病人的焦虑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3月以中远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在手指近节切取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9例(36指)。皮瓣切取范围1.3cm.×1.8cm.~2.3cm ×3.2cm。对患指术后功能、感觉、外观进行随访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9例36指获8个月~4年随访;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5~9mm,平均7mm。手功能TAM测定:优:25例,良:3例,可:1例。
作者:赵金铭;周宜文;田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2014年每年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1~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368例,发生医院感染31人、33例次,平均现患率为2.27%,例次感染率2.4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7.58%;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现患率为22.73%;4年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54%,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共检出病原菌4株;动静脉置管使用率为7.02%、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为1.75%、呼吸机使用率为2.41%、静脉输液使用率为69.88%。结论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真实反映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对于今后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针对性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重要救治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危重症新生儿是发生导管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高危人群,CRBSI 是新生儿 PICC 的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据美国疾控中心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死亡率为12%~25%[1]。发展中国家NICU的CRBSI感染率2002~2004年为(7.8~18.5)/1000血管内置管日,平均为12.5/1000导管留置日[2]。为监控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实施防控对策。笔者对2009年05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15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施行PICC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华;易阳;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1.4%,女性较多见。症状体征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可发生误诊。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师处方审核相关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药师日常调剂时对处方审核的情况,统计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处方不合理方面包括用药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结论建立计算机不合理用药判定信息数据库,加强业务学习,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
作者:李琳;王丹丹;刘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12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而社会功能作为一项不可缺失的病情评价指标。疾病本身、医院环境、社会群体等均可能是影响其社会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
作者:瞿雪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成年重症性结脑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且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高疗效,短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病例选择符合诊断传染病学诊断标准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上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结论对慢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但可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
作者:秦伟;王园园;孙岳;王燕云;陈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3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31例。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及术后颅内感染与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结果观察组腰大池引流时间5~25d,平均12d;脑室外引流时间4~18d,平均12d。单纯组引流时间8~24d,平均16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联合组1例,单纯组3例;引流管堵塞或脱落,联合组和单纯组各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安全而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邓忠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5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水肿型胰腺炎41例,出血坏死型9例。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显示率达98%,不仅可确定诊断,而且能判断炎症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瑞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的护理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9例患者是喷洒农药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个人防护不严格致中毒而入院,3例患者是口服乐果、马拉硫磷等企图自杀而中毒入院。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经紧急治疗及精心护理而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错过抢救佳时期而死亡。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彻底洗胃,正确合理应用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04月至2014年08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白内障治疗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治疗中则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的病发率虽然均略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相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5年3月老年骨性关节炎病人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疗效、关节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中医组治疗疗效跟常规组相比更佳,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病人关节疼痛程度跟常规组相比更轻,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郭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临床意义。方法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28例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比较超声波检查、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此同时还分析手术进行之前的经济消费状况。全部患者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单发性骨软骨瘤进行诊断,但是X线检查对诊断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使用单纯超声波检查无法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其跟CT检查有着类似的效果,那就是可以对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联合使用X线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产生的消费明显低于CT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过程中,X线检查联合超声波检查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及绝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曼曼;王琮;刘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壁包块的诊断价值及鉴别分析。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8例腹壁包块患者进行检查,并详细描述,分析及诊断。结果18例腹壁包块中12例为疝,占66%,5例脂肪瘤,占27%,1例脓肿,占7%。结论超声对腹壁包块的诊断及时,方便,准确,是临床诊断腹壁包块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作者:杨士军;李春华;秋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对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预防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预防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抗凝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凝血功能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预防组患者治疗后的Fb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预防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采取预防性的抗凝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血液的粘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韩晴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