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
肌肤是人体大的器官,而面部又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诊、急诊或者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而美容清创缝合术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增生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0例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8.33%(10/110)术后发生并发症,91.67%(110/120)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患者与术后无法并发症患者在年龄、伴有合并病、手术方式、是否再次手术上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伴有合并病(OR=2.525)、手术方式(OR=3.431)、再次手术(OR=5.317)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前详细评估可能存在引发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十分必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设计手术方式,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意义重大。
作者:郭连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并发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特点、机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21例CRF应用抗生素并发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患有CRF,使用抗生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开始使用抗生素到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时间为2~10d,症状轻重不等。患者均停用抗生素,经镇静、止抽、降颅压等对症处理,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透析+灌流( HP)治疗,症状于3~5 d内缓解。结论 CRF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种类和剂量是预防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及时停药和充分透析。
作者:武巩;马丽;兰青;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临床意义。方法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28例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比较超声波检查、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此同时还分析手术进行之前的经济消费状况。全部患者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单发性骨软骨瘤进行诊断,但是X线检查对诊断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使用单纯超声波检查无法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其跟CT检查有着类似的效果,那就是可以对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联合使用X线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产生的消费明显低于CT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过程中,X线检查联合超声波检查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及绝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曼曼;王琮;刘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病例选择符合诊断传染病学诊断标准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上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结论对慢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但可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
作者:秦伟;王园园;孙岳;王燕云;陈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指外伤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措施,以配合医生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选择例行岛状皮瓣、腹部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足内侧穿支皮瓣、鱼际皮瓣、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手指外伤的患者,结果31例完全成活,1例经二期植皮愈合。结论术后加强心理支持,及时观察处理相关问题,能够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
作者:李园艺;丛艳辉;邢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配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急救反应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反应时间及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文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方法2014年45例住院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结果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稳定接受各种护理,症状能够缓解,生命质量改善,家属心理压力亦明显减轻。结论生命关怀与护理是为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关怀。
作者:王克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饲管置管在脑中风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干预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例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给予鼻饲管置管。结果除一例患者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外其余19例均未出现发热。结论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可给予置管,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钱英;薛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而社会功能作为一项不可缺失的病情评价指标。疾病本身、医院环境、社会群体等均可能是影响其社会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
作者:瞿雪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低钾血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方法对发生在院前(门急诊)、加重期、康复期不同时期的低血钾予以早期识别,及分析病因,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院前22例(73.3%)低钾血症患者在入院前予以纠正;加重期30例(83.3%)患者低钾血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稳定后纠正;康复期16例(100%)低钾血症均予以纠正。结论通过早起识别和护理干预低钾血症,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尽早纠正低血钾争取时机。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明显较参照组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情况均明显较参照组优(P<0.05);两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壁包块的诊断价值及鉴别分析。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8例腹壁包块患者进行检查,并详细描述,分析及诊断。结果18例腹壁包块中12例为疝,占66%,5例脂肪瘤,占27%,1例脓肿,占7%。结论超声对腹壁包块的诊断及时,方便,准确,是临床诊断腹壁包块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作者:杨士军;李春华;秋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2014年每年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1~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368例,发生医院感染31人、33例次,平均现患率为2.27%,例次感染率2.4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7.58%;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现患率为22.73%;4年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54%,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共检出病原菌4株;动静脉置管使用率为7.02%、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为1.75%、呼吸机使用率为2.41%、静脉输液使用率为69.88%。结论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真实反映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对于今后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针对性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及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制剂黄连汤加味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8.5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P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7.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郑坤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药敏性和耐药性,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妇科门诊250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是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原因,共占98.8%,而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及喹诺酮类药可有效降低解脲脲原体感染,敏感性较强,能有效提高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其提高倍数高为12倍,低为6倍。结论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标本的药敏试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医疗纠纷。
作者:王红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老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我院自2010~201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阑尾周围脓肿8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钦文;彭冉冉;杨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胃溃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vs 73.3%,χ2=8.3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鼻窦炎是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鼻塞、流鼻涕、面部和(或)前额胀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大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但是远期疗效难以保证。据报道[1],术后1年内,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术后3年内,1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而术后5年内再次手术的有15%。鼻内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治疗影响着术后预后,临床上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