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治疗

苏丹

关键词:鼻窦炎, 围手术期处理, 再次手术, 内镜微创手术, 术后预后, 联合药物治疗, 患者, 炎症性疾病, 手术适应证, 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功能减退, 典型症状, 围术期, 急慢性, 嗅觉, 面部, 临床, 鼻塞
摘要:鼻窦炎是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鼻塞、流鼻涕、面部和(或)前额胀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大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但是远期疗效难以保证。据报道[1],术后1年内,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术后3年内,1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而术后5年内再次手术的有15%。鼻内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治疗影响着术后预后,临床上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反应成功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1例

    总结1例成功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抢救护理、CRRT护理、生命体征监护(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重点)、高热护理、心理护理。该患者经过紧急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出院。

    作者:马玉卓;代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3例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43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浸润性导管癌27例(62.8%),浸润性小叶癌7例(19.1%),硬癌1例(2.3%),粉刺型导管型原位癌1例(2.3%),腺样囊性癌1例(2.3%),大汗腺癌1例(2.3%),鳞癌2例(4.6%),髓样癌3例(6.9%)。结论乳腺癌应积极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梁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康复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法分析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而社会功能作为一项不可缺失的病情评价指标。疾病本身、医院环境、社会群体等均可能是影响其社会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

    作者:瞿雪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5年3月老年骨性关节炎病人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疗效、关节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中医组治疗疗效跟常规组相比更佳,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病人关节疼痛程度跟常规组相比更轻,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郭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综合防治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综合防治护理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0例接受妇科手术肿瘤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防治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防治护理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7%,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患者,采用综合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术后护理治疗比采用常规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大大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高杨;王莉莉;唐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探讨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医院污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地,供应室护理人员长期接触致病菌、锐器、化学消毒剂、噪音、高温等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1]。因此,加强供应室的职业防护,不仅可以避免其自身遭受各种因素的危害,更是防止院内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现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谢娟;陈红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所有患者均给以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2.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轻微头痛,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普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的护理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9例患者是喷洒农药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个人防护不严格致中毒而入院,3例患者是口服乐果、马拉硫磷等企图自杀而中毒入院。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经紧急治疗及精心护理而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错过抢救佳时期而死亡。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彻底洗胃,正确合理应用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道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道切开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置人气管套管来解除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异常等造成的呼吸困难的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呼吸道死腔,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目前临床为常见的手术方式[1]。但有研究显示,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高96%左右,此外术后感染所引发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更有甚者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便显得至关重要。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可以减少并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杨敏;缪石榴;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FNA与DHS法治疗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和动力髋螺钉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所收治住院的126例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以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部分负重时间、全部负重时间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使用Harris评分法。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部分负重时间和全部负重时间这4项指标值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Harris评分以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FNA较DNS在治疗股骨粗隆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时其取得的临床效果好,PFNA患者恢复情况较DNS患者佳。

    作者:余乐周;黄燕辉;袁朝勇;朱涛;刘典珅;廖家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在临床疾病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患者疼痛的问题在诊疗康复过程中亟待解决。本文在临床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从疼痛的评估和疼痛护理两大方面阐述了对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本文认为疼痛作为患者主观感受,其评估也应以病人主诉为主;疼痛的护理也应从患者心理干预入手,配合止痛措施、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庄乾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预防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干预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分析临床易患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0%,8.0%;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7%,97.3%;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早期活动率及术后输血率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便秘、早期活动及术后输血与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桑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治疗80例临床分析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老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我院自2010~201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阑尾周围脓肿8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钦文;彭冉冉;杨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目的: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3月以中远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在手指近节切取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9例(36指)。皮瓣切取范围1.3cm.×1.8cm.~2.3cm ×3.2cm。对患指术后功能、感觉、外观进行随访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9例36指获8个月~4年随访;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5~9mm,平均7mm。手功能TAM测定:优:25例,良:3例,可:1例。

    作者:赵金铭;周宜文;田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采用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毕春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沟通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室中,经常遇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婴幼儿、昏迷、麻醉未醒、躁动病人,加之病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地区,具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给护患之间的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2]。因此,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非语言沟通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具体综述如下。

    作者:祖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并观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的作用。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所有的患者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干预。分别与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 LOTC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NDS)及Barthel指数( 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LOTCA评分、NDS、BI评分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作者:唐桂荷;李钦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