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康复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法分析与体会

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关键词:康复科, 老年人群, 糖尿病患者, 型糖尿病, 康复疗法, 发病率, 卫生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成年人, 治疗, 效果不佳, 体力活动, 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 社会经济, 人类健康, 公共, 恶性肿瘤, 医学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成年重症性结脑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且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高疗效,短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羊水过少与围产儿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母婴在过期妊娠、脐带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过少孕产妇对围产儿的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会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

    作者:栗树珺;董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治疗80例临床分析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老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我院自2010~201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阑尾周围脓肿8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钦文;彭冉冉;杨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在改善2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关节胀痛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关节胀痛采用舒适护理,对其运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7月~2014年8月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关节胀痛患者42例,经过患者同意后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42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我们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加入舒适护理,在15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含患者手部关节胀痛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15d后手部关节胀痛程度相比参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减轻(P<0.05),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可帮助患者降低手部关节胀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舒俊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及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制剂黄连汤加味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8.5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P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7.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郑坤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项随访在胰腺炎患者中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愈后易反复发作,本文主要采取双向随访的方法对预防AP和RAP提供专业指导。

    作者:杨帆;方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0例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8.33%(10/110)术后发生并发症,91.67%(110/120)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患者与术后无法并发症患者在年龄、伴有合并病、手术方式、是否再次手术上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伴有合并病(OR=2.525)、手术方式(OR=3.431)、再次手术(OR=5.317)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前详细评估可能存在引发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十分必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设计手术方式,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意义重大。

    作者:郭连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护理体检模式的分析

    目的:护理体检是护士取得患者真实资料的可靠手段。临床上护理体检中存在一些问题,探讨真正达到护理体检的目的,利于护士操作的护理体检模式。方法将全面护理体检与针对性护理体检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结果护士能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能及时处置。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体检模式更加充分,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加深了护患关系;提示应加大护士相关知识和体检技能培训的力度。

    作者:郭艳秋;李园艺;王雅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2例误诊分析

    心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1.4%,女性较多见。症状体征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可发生误诊。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5年3月老年骨性关节炎病人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疗效、关节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中医组治疗疗效跟常规组相比更佳,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病人关节疼痛程度跟常规组相比更轻,经软件数据处理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郭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中 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疝气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究疝气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收疝气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术前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率为10.2%,对照组的并发率为25.6%,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临床其他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科学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门诊腹痛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腹痛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痛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其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腹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赵善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美容清创缝合术浅谈

    肌肤是人体大的器官,而面部又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诊、急诊或者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而美容清创缝合术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增生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患者为研究组,64例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强效且安全的宫缩剂,具有止血迅速,可靠安全,高效方便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文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治疗

    鼻窦炎是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鼻塞、流鼻涕、面部和(或)前额胀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大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但是远期疗效难以保证。据报道[1],术后1年内,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术后3年内,1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而术后5年内再次手术的有15%。鼻内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治疗影响着术后预后,临床上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门诊药师处方审核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师处方审核相关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药师日常调剂时对处方审核的情况,统计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处方不合理方面包括用药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结论建立计算机不合理用药判定信息数据库,加强业务学习,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

    作者:李琳;王丹丹;刘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8例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明显较参照组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情况均明显较参照组优(P<0.05);两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分娩产妇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重要救治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危重症新生儿是发生导管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高危人群,CRBSI 是新生儿 PICC 的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据美国疾控中心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死亡率为12%~25%[1]。发展中国家NICU的CRBSI感染率2002~2004年为(7.8~18.5)/1000血管内置管日,平均为12.5/1000导管留置日[2]。为监控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实施防控对策。笔者对2009年05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15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施行PICC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华;易阳;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致乳糜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刘某,男,70岁,农民,因“右上腹痛4小时”入院,患者4小时前进高脂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无明显放散疼,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不缓解,在门诊彩超检查后以“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T36.3℃,P70次/分,R 16次/分,Bp 140/90 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心肺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无蜘蛛痣,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墨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16.6×109/L ,LYM%:11.7%, NEUT%:83.01%,RBC 4.2×1012/L , Hb 130 g/L , PLT 198×109/L,血淀粉酶625u/L,尿淀粉酶1483u/L。上腹部彩超(1)餐后胆囊大小约9.8cm x4cm,胆囊体积增大,壁厚约0.4cm,壁毛糙;(2)胆总管上段增宽;(3)胆囊内异常回声,考虑深积物?泥沙样结石?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感染,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点滴,奥美拉唑20 mg每天,并抽血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上腹部CT等检查。病人经上述治疗11小时后自诉腹痛稍减轻,但出现右下腹疼痛,查体时上腹部及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再次复查彩超检查提示胆囊体积增大,周边有渗出,胆囊周边有积液。 CT报告(1)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胰腺体积增大,周围见低密度影环绕,考虑胰腺炎;(3)腹腔有少量积液。经腹腔穿刺出乳白色液体,经科室讨论诊断为(1)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急性胰腺炎;(3)乳糜腹,原因待查。决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张力高,无穿孔无坏死,胆总管不宽,腹腔有乳糜样腹水约300ml,小肠及肠系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花斑样改变,可见肠系膜淋巴管呈白线样变,打开网膜囊,见胰腺充血水肿体积增大,无明显坏死灶,后腹膜充血水肿,乳糜液从淋巴管漏出。术中诊断符合上述诊断,并行胆囊切除,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床引流,盆腔及双侧髂窝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善宁0.1mg,每天三次皮下注射,洛赛克针20mg每天两次静推)同时对症治疗。术后十天病人未诉不适,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脂肪酶均正常。但病人切口出现液化,给予换药。此后病人进低脂饮食,未再出现腹痛腹胀,复查 CT提示胰腺体积较前明显减小,水肿减轻,痊愈出院。

    作者:刘金彩;何瑜;刘继学;冯阳阳;龚静国;胡大智;梁波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