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祖娟娟

关键词:语言沟通, 临床护理实践, 非语言, 重症监护室, 宗教信仰, 语言艺术, 医学模式, 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 人际交往,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护理人员, 护患之间, 沟通技巧, 沟通方式, 风俗习惯, 病人, 婴幼儿, 综述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沟通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室中,经常遇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婴幼儿、昏迷、麻醉未醒、躁动病人,加之病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地区,具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给护患之间的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2]。因此,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非语言沟通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具体综述如下。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11~2014年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2014年每年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1~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368例,发生医院感染31人、33例次,平均现患率为2.27%,例次感染率2.4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7.58%;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现患率为22.73%;4年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54%,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共检出病原菌4株;动静脉置管使用率为7.02%、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为1.75%、呼吸机使用率为2.41%、静脉输液使用率为69.88%。结论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真实反映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对于今后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针对性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治疗

    鼻窦炎是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是鼻塞、流鼻涕、面部和(或)前额胀痛、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大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但是远期疗效难以保证。据报道[1],术后1年内,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术后3年内,1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而术后5年内再次手术的有15%。鼻内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治疗影响着术后预后,临床上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饮食护理干预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化疗前、中、后给予饮食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化疗期间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任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应有效果分析

    目的:是对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应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是挑选半年内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病人进行检查和分析,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体检和疾病知识、疾病预防指导等。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在饮食合理性、戒烟限酒、遵守医嘱等方面比以前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的满意率很高,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病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病人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病人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病人可以正常的生活。

    作者: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总结肝破裂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方法在接诊肝破裂病人时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迅速组织抢救,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结果本组53例创伤性肝破裂,由于失血过多死亡5例,其余47例均治愈。结论抢救肝破裂时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高度责任心、紧迫感。采取及时有效和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是肝破裂病人抢救成功,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基础。

    作者:王丽媛;杨丹;李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成年重症性结脑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且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高疗效,短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的护理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9例患者是喷洒农药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个人防护不严格致中毒而入院,3例患者是口服乐果、马拉硫磷等企图自杀而中毒入院。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经紧急治疗及精心护理而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错过抢救佳时期而死亡。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彻底洗胃,正确合理应用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采用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毕春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情况,对护理满意的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值、舒张压下降幅度值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下降幅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满意27例、基本满意11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冯琼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肠粘连松解术联合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粘连松解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粘连再次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12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04月至2014年08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白内障治疗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治疗,治疗中则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的病发率虽然均略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相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3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31例。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及术后颅内感染与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结果观察组腰大池引流时间5~25d,平均12d;脑室外引流时间4~18d,平均12d。单纯组引流时间8~24d,平均16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联合组1例,单纯组3例;引流管堵塞或脱落,联合组和单纯组各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安全而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邓忠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前后,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2013年医院感染控制合格率显著优于2011年(P<0.05),医院感染的发病率(3.02%)也出现了明显降低(2011年,7.56%),全院未发生任何感染性病例流行或爆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刘闻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室诊治的1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正天丸,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低钾血症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低钾血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方法对发生在院前(门急诊)、加重期、康复期不同时期的低血钾予以早期识别,及分析病因,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院前22例(73.3%)低钾血症患者在入院前予以纠正;加重期30例(83.3%)患者低钾血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稳定后纠正;康复期16例(100%)低钾血症均予以纠正。结论通过早起识别和护理干预低钾血症,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尽早纠正低血钾争取时机。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3例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43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浸润性导管癌27例(62.8%),浸润性小叶癌7例(19.1%),硬癌1例(2.3%),粉刺型导管型原位癌1例(2.3%),腺样囊性癌1例(2.3%),大汗腺癌1例(2.3%),鳞癌2例(4.6%),髓样癌3例(6.9%)。结论乳腺癌应积极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梁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膝关节炎35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5例,共48膝。本组患者中,13例患者共26膝,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余22例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1989年国际膝关节外科学会提出的评分系统( HSS )对膝关节术前和术后24周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治疗24周后,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良好,假体无松动迹象。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改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6膝,良10膝,可2膝,差0膝。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屈曲畸形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关键疼痛,改善患膝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冯红卫;曹希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综合防治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综合防治护理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0例接受妇科手术肿瘤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防治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防治护理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7%,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患者,采用综合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术后护理治疗比采用常规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大大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高杨;王莉莉;唐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