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巩;马丽;兰青;黄英
目的:观察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时的护理配合情况。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45例。给两组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测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5.56%,高于对照组71.11%( P<0.05)。结论针对实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张黎;韩蕾;邓风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腹腔镜手术做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式,在腹部手术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笔者在我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手术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技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临床应用比较,显示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具有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孙彦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本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调查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标识以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标识,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琛;高源;谢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9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让这些患者使用分别使用尿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进行尿液的分析检测,以探究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作用。结果本次试验中所选取的968例患者当中,首先在尿分析仪的检测下,有345例的阳性尿液,以及623例阴性尿液。而再次使用尿沉渣镜检的检测方法下后,尿分析仪的尿液分析检验中,345例还有35例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病理成分,在623例中的54例也含有病理成分。结论根据尿分析仪对尿液进行分析检验作为病理诊断结果是不够的,还应当将尿沉渣镜检的尿液分析检测手段结合使用,这样才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靳丽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母婴在过期妊娠、脐带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过少孕产妇对围产儿的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会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
作者:栗树珺;董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医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医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专业性强的临床服务,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也渗透到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供应室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如何应用到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供应室又怎样能把服务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做得更好,笔者对我院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惠;张晓琴;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并观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的作用。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所有的患者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干预。分别与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 LOTC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NDS)及Barthel指数( 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LOTCA评分、NDS、BI评分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作者:唐桂荷;李钦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和有关的特征为制定适合的艾滋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对吸毒人员开展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70%~80%之间,但对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明显偏低,吸毒人员有通过共用注射器和无保护性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结论应对吸毒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认识,同时方便提供一次性针具的获得和百分百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提高吸毒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传播。
作者:梁德萍;陈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5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水肿型胰腺炎41例,出血坏死型9例。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显示率达98%,不仅可确定诊断,而且能判断炎症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瑞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12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女性乳腺肿瘤的发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50﹪左右,尤其是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并辅以综合治疗[1]。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反应源,常导致病人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里应激反应[2]。由于乳癌根治术常造成自我形象的缺损,给病人生理、心里带来不适,有的甚至影响手术后生命质量,为研究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乳癌根治术的重要意义,对我院实施乳癌根治术的20例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测量研究病人的焦虑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3月以中远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在手指近节切取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9例(36指)。皮瓣切取范围1.3cm.×1.8cm.~2.3cm ×3.2cm。对患指术后功能、感觉、外观进行随访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9例36指获8个月~4年随访;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5~9mm,平均7mm。手功能TAM测定:优:25例,良:3例,可:1例。
作者:赵金铭;周宜文;田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及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制剂黄连汤加味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8.5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P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7.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郑坤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前后,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2013年医院感染控制合格率显著优于2011年(P<0.05),医院感染的发病率(3.02%)也出现了明显降低(2011年,7.56%),全院未发生任何感染性病例流行或爆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刘闻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并发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特点、机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21例CRF应用抗生素并发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患有CRF,使用抗生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开始使用抗生素到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时间为2~10d,症状轻重不等。患者均停用抗生素,经镇静、止抽、降颅压等对症处理,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透析+灌流( HP)治疗,症状于3~5 d内缓解。结论 CRF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种类和剂量是预防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及时停药和充分透析。
作者:武巩;马丽;兰青;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膀胱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膀胱结石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耻骨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B组55例采用电切镜内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相较于B组手术时间、结石取出时间更短,但术中出血量更多,膀胱冲洗时间更长,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膀胱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张慧文;李鸿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护理模式现状分析:单向性、封闭性、求同排异性、机械性护理学的实践远离了创新,变革临床护理模式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直观到分析。(2)从单向到多向。(3)从封闭到开放。(4)从经验到理论。研究思维方面,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对于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使临床护理模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者:王雅文;李园艺;幕海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4例颈椎退行性变患者,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病史以及遗传等临床资料),并根据其发病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具有家族病史和外伤病史的患者分别占15.3%和1.6%,职业影响统计中,伏案工作者的发病人数构成高(43.2%),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1.3岁,其中51~60岁发病构成比例高(204/57.7%)。结论根据颈椎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改善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邵佩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