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临床意义

王曼曼;王琮;刘晓辉

关键词:X线, 超声波, 单发性骨软骨瘤,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临床意义。方法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28例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比较超声波检查、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此同时还分析手术进行之前的经济消费状况。全部患者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单发性骨软骨瘤进行诊断,但是X线检查对诊断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使用单纯超声波检查无法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其跟CT检查有着类似的效果,那就是可以对肿瘤的软骨帽诊断以及肿瘤的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联合使用X线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产生的消费明显低于CT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过程中,X线检查联合超声波检查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及绝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康复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法分析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应有效果分析

    目的:是对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应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是挑选半年内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病人进行检查和分析,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体检和疾病知识、疾病预防指导等。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在饮食合理性、戒烟限酒、遵守医嘱等方面比以前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的满意率很高,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病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病人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病人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病人可以正常的生活。

    作者: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1~2014年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2014年每年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1~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368例,发生医院感染31人、33例次,平均现患率为2.27%,例次感染率2.4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7.58%;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现患率为22.73%;4年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54%,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共检出病原菌4株;动静脉置管使用率为7.02%、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为1.75%、呼吸机使用率为2.41%、静脉输液使用率为69.88%。结论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真实反映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对于今后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针对性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肠粘连松解术联合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粘连松解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粘连再次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而社会功能作为一项不可缺失的病情评价指标。疾病本身、医院环境、社会群体等均可能是影响其社会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

    作者:瞿雪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宫外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停留尿管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五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宫外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停留尿管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痛苦小、节省住院费用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黄、芒硝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作用

    目的:研究大黄、芒硝对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16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前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后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7天后观察判定切口愈合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愈合良好者78例(97.5)明显多于对照组愈合良好者62例(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用于外敷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有助于其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姜梅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护理体检模式的分析

    目的:护理体检是护士取得患者真实资料的可靠手段。临床上护理体检中存在一些问题,探讨真正达到护理体检的目的,利于护士操作的护理体检模式。方法将全面护理体检与针对性护理体检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结果护士能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能及时处置。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体检模式更加充分,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加深了护患关系;提示应加大护士相关知识和体检技能培训的力度。

    作者:郭艳秋;李园艺;王雅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反应成功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1例

    总结1例成功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抢救护理、CRRT护理、生命体征监护(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重点)、高热护理、心理护理。该患者经过紧急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出院。

    作者:马玉卓;代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情况,对护理满意的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值、舒张压下降幅度值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下降幅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满意27例、基本满意11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冯琼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成年重症性结脑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且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高疗效,短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治疗组43例,对照组32例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两组均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重要救治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危重症新生儿是发生导管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高危人群,CRBSI 是新生儿 PICC 的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据美国疾控中心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死亡率为12%~25%[1]。发展中国家NICU的CRBSI感染率2002~2004年为(7.8~18.5)/1000血管内置管日,平均为12.5/1000导管留置日[2]。为监控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实施防控对策。笔者对2009年05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15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施行PICC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华;易阳;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胃溃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vs 73.3%,χ2=8.3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所有患者均给以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2.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轻微头痛,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普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颈管内并在宫颈粘膜内生长发育,在组织学内口水平以下,并在此处生长发育,属异位妊娠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绝大多数发生于经产妇。宫颈妊娠在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如果发生自然流产或刮宫时因宫颈收缩能力差常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威胁妇女的生命与健康。本文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例宫颈妊娠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超声表现为胎囊型和不均质包块型两种类型。胎囊型3例;不均质包块型2例。结论:超声检查在宫颈妊娠的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宫颈妊娠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宗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饮食护理干预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化疗前、中、后给予饮食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化疗期间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任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味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及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制剂黄连汤加味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8.5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P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7.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郑坤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药房常用口服药服药时间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房常用口服药服药时间,为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人体生理节律,服药有佳时间。结论调剂药品时应根据佳服药时间,给患者以详细用药交代,达到大药效。

    作者:曹童;缪旭敏;居宇峰;刘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