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光
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在临床护理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姚敏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射频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结果入组患者的射频成功率xx%、并发症率xx%;不同性别组患者射频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但高龄患者存在射频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的情况,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
作者:陈兴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进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前(T0)、诱导期(T1)、手术1h中(T2)血液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停麻醉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术前与诱导期两组患者MAP,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手术1h中,瑞芬太尼组MAP与HR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瑞芬太尼组发生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的特点,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麻醉镇痛药。
作者: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在临床疾病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患者疼痛的问题在诊疗康复过程中亟待解决。本文在临床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从疼痛的评估和疼痛护理两大方面阐述了对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本文认为疼痛作为患者主观感受,其评估也应以病人主诉为主;疼痛的护理也应从患者心理干预入手,配合止痛措施、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庄乾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疝气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收疝气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术前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率为10.2%,对照组的并发率为25.6%,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临床其他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科学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关节胀痛采用舒适护理,对其运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7月~2014年8月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关节胀痛患者42例,经过患者同意后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42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我们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加入舒适护理,在15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含患者手部关节胀痛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15d后手部关节胀痛程度相比参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减轻(P<0.05),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可帮助患者降低手部关节胀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舒俊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诱导大鼠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SR)表达的变化,探讨钙敏感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 =30),模型组大鼠分为3周组、6周组和9周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 · kg-1· w-1)建立大鼠DCM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内径以及心功能。 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CaS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9周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增加(P <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2)随着病程延长模型组大鼠心肌CaS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过程中, CaSR 表达逐渐降低,可能导致钙稳态紊乱参与DCM的发生。
作者:李智敏;刘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肝破裂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方法在接诊肝破裂病人时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迅速组织抢救,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结果本组53例创伤性肝破裂,由于失血过多死亡5例,其余47例均治愈。结论抢救肝破裂时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高度责任心、紧迫感。采取及时有效和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是肝破裂病人抢救成功,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基础。
作者:王丽媛;杨丹;李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老年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老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我院自2010~201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阑尾周围脓肿8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钦文;彭冉冉;杨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1.4%,女性较多见。症状体征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可发生误诊。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室诊治的1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正天丸,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方法2014年45例住院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结果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稳定接受各种护理,症状能够缓解,生命质量改善,家属心理压力亦明显减轻。结论生命关怀与护理是为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关怀。
作者:王克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发症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干预,效果评价,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12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与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的效果。方法将45例接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及观察组(22例)。对照组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采用中医科常规坐浴后使用呋喃西林纱条换药,每日1~3次;观察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内口挂线术后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换药,每日1~3次;对比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术后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治疗第3天、第10天、第15天、第30天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较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脓腔愈合时间分别为45±5和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肛周脓肿创面愈合效果较中药坐浴换药明显,能够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刘尔东;刘丹;刘杨;宋艳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冯建华教授是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及管理工作30多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以及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痤疮、男性不育症、老年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内科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尤其是对失眠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很好,现就指导老师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传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行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7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行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术,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7例产妇均避免了子宫切除,保留了再生育能力,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熟练掌握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治疗的相关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梅云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预防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干预组75例,采用骨折术后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分析临床易患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0%,8.0%;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7%,97.3%;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早期活动率及术后输血率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骨折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便秘、早期活动及术后输血与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桑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黄多糖对大鼠动脉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模,2个月后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并用PCR法检测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HE染色结合半定量分析可知,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10.1%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显著(P<0.05),大黄多糖大剂量组动脉硬化面积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经RC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黄多糖小、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大黄多糖大剂量组Toll样受体4相对表达量与小剂量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大黄多糖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且其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动脉壁Toll样受体4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景岩;王小洪;王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前后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80例老年患者,以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实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实行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前后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程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并发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特点、机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21例CRF应用抗生素并发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患有CRF,使用抗生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开始使用抗生素到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的时间为2~10d,症状轻重不等。患者均停用抗生素,经镇静、止抽、降颅压等对症处理,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透析+灌流( HP)治疗,症状于3~5 d内缓解。结论 CRF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种类和剂量是预防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及时停药和充分透析。
作者:武巩;马丽;兰青;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