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新型全面护士培训模式的构建及成效

闫杏娜;崔聪;杨丽;贾丽娜;邢颖;李维;李贤

关键词:基层, 新型全面护士培训模式
摘要:目的 探索适合基层医院护士的培训模式,提高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 应用新型全面培训模式,对各层级护士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境培训及考核,预约培训时间,量化训练次数,单项及综合成绩均要达标,着眼于提高理论水平,规范技能操作,并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病人有效沟通.结果 新型全面培训模式提高了护士整体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结论 新型全面培训模式是适合基层医院护士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了医疗质量.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重度肿瘤相关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53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镇痛效果、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患者疼痛均有所缓解,且达到中度及以上缓解者共36例,占67.92%;吗啡用量与疼痛类型相关和性别相关,躯体痛和内脏痛患者吗啡用量显著低于神经痛和混合性疼痛患者(P<0.05),女性患者吗啡用量低于男性患者(P<0.05);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7.16%、5.66%、9.43%,未发生呼吸抑制以及精神或身体依赖等不良反应.结论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志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4例,对比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观察组的低血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两组间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7.32,5.49;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陈军;周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前应用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左半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心理干预作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54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导管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急诊Ⅰ期手术切除病变,近端结肠造口,Ⅱ期造口还纳;导管组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解除梗阻后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导管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作用显著.

    作者:王伟;李通;杜俊峰;郭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感染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治疗的血液病感染患者中选取78例,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给予所有血液病感染患者替考拉宁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中痊愈56例、显效8例、进步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05% (64/78),且所有患者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出现,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低钾、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 (9/78).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血液病感染患者的高效抗菌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患凡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297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护理干预组158例,该组患儿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39例,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对两组患儿肠套叠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4.43%;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8.63%,社区护理干预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的复发率.

    作者:柴仕红;蔡自强;陈红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门诊输液室实施细节化服务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实施细节化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4年1月~6月未开展细节服务期间和7月~12月开展细节服务期间前来输液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化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门诊输液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开展细节化的护理服务,能明显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究艾斯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在治疗老年焦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随机分为艾斯西酞普兰组和文拉法辛组,各40例,A组行艾斯西酞普兰药物治疗,B组行文拉法辛药物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对比分析A组和B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5%,B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一周后,A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均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但艾斯西酞普兰更加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奇;李丽霞;连和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期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盛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医疗检测的技术不断强化与发展,近年来,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同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以上二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及研究进展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术后疼痛也成为护理临床关注的一个问题.剖宫产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效果逐渐消退,患者腹部切口恢复痛觉,同时合并子宫收缩痛,给患者带来失眠、恐惧、焦虑、易怒等一系列生理与心理反应,这对于产后康复、及早哺乳以及母体泌乳情况均产生不良影响.在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中,疼痛已成为脉搏、血压、呼吸以及体温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生命体征,而护理工作中缓解术后疼痛也成为剖宫产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黎金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讨

    目的 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讨.方法 医院和科室高度重视,给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供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基础.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制定特定的工作流程,即将所有病房分为两个责任组做好健康教育.要为患者做好妥善的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已经达到96%以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提高到了95%以上.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能使护理人员为患儿制定更准确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ases,COPD)患者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病例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02月在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无合并其他疾病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疾病知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上升、疾病知识、健康知识住掌握情况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实施护理临床路径护理,护士主动护理模式与主动参与模式相结合,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护士的工作,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克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 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早,术中出血量少.

    作者:刘家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院护士口服降糖药的知晓率调查及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护士口服降糖药物知晓率并进行分析整改.方法 两次方便抽查全院护士各92和95名护士并进行对口服降耱药物的比较.结果 整改后护士及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物知晓率均有所上升.结论 加强对护士口服降糖药物的专科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对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性.

    作者:陆慧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陈旧性尺骨茎突骨折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56例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86~2014年间收治的尺骨茎突骨折采用石膏托腕关节背伸尺偏位固定.结果 通过随访时间3月到15年发现单纯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石膏托背伸尺偏位固定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中立位及未固定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尺骨茎突骨折非手术治疗应采用石膏托背伸尺偏位固定.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老年患者采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老年患者采用米诺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梁凤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的实践

    目的 分析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中19个科室的100名新护士,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培训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护士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50名护士.A组护士在夜班准入中仅进行常规模式的考核,B组护士则在常规模式考核的基础上再根据各病区临床的特点进行床边综合能力模式考核,考核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护理能力(如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指标)及护理评价(如自我评价、护士长评价、住院医师评价、导师评价等),进而探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B组新护士经过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后的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常规模式考核的新护士,且B组新护士的自我评价、护士长评价、住院医师评价、导师评价等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明显,P <0.05,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应用时意义显著,可明显提高各科护士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护士对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加强护士独自处理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蔡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冠状动脉血液的供给突然出现中断或者大量减少,心肌由于持久的严重缺血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血压降低、心力衰竭、休克甚至还很大程度上引起患者猝死.该病的主要特点在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临床上硝酸甘油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为有效的药物,我院从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7例,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1~ 79岁.患者均接受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张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疗效,以期能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头部亚低温治疗组,每组各107例,将两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另选的50位正常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用于对照.结果 头部亚低温治疗组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均有显著改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疗效有待提高.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会发生障碍,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这一现象.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