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分析

张建丽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头部亚低温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疗效,以期能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头部亚低温治疗组,每组各107例,将两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另选的50位正常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用于对照.结果 头部亚低温治疗组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均有显著改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疗效有待提高.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会发生障碍,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这一现象.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重度肿瘤相关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53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镇痛效果、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患者疼痛均有所缓解,且达到中度及以上缓解者共36例,占67.92%;吗啡用量与疼痛类型相关和性别相关,躯体痛和内脏痛患者吗啡用量显著低于神经痛和混合性疼痛患者(P<0.05),女性患者吗啡用量低于男性患者(P<0.05);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7.16%、5.66%、9.43%,未发生呼吸抑制以及精神或身体依赖等不良反应.结论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志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56例体会

    目的 探讨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我院自2008年5月~ 2014年9月间共收治髌骨骨折56例,对横断型、纵型和轻度粉碎性髌骨骨折应用克氏针钢丝采用AO张力带方法内固定治疗,对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环形钢丝加“8”字钢丝方法内固定治疗.结果 根据骨折复位程度:优32例,良16例,中8例,差无;根据膝关节活动范围:优49例,良4例,中3例;术后随访对膝关节功能的评价:优45例,良9例,中2例,良性率96.3%.结论 根据髌骨骨折的骨折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杨永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在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加入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苏成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前应用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左半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心理干预作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54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导管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急诊Ⅰ期手术切除病变,近端结肠造口,Ⅱ期造口还纳;导管组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解除梗阻后行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导管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对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作用显著.

    作者:王伟;李通;杜俊峰;郭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

    目的 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方法 对本院自2013年5月~ 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细菌检验及药敏情况.结果 50例患者进行细菌检验发现,有18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有32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药敏试验中,所有患者对头孢菌素、丁胺卡那霉素类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均在30%以下.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诱发疾病的主要细菌,而且不同的病原菌(不同发病机制的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同,落实好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工作,能够有效的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正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98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病例的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术前行螺旋CT技术对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病例进行扫描后行影像学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将所得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将螺钉、钢板内固定与骨盆模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入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依此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68例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技术组).对比两组的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以及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结果 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快,康复快,提高了内固定物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它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聂喜增;刘金辉;李锋;刘博;谢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血小板为零病人的护理

    血小板降低为零是食管癌术后较罕见的并发症.2015年2月6日我科收治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血小板降低为零,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进食后胸骨后哽咽感三月余入院,胃镜示距门齿32 ~ 37cm处食管粘膜粗糙,糜烂,病理结果示鳞癌,于2015年2月6日收治入院,经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右胸、腹、颈三野清扫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术后第4天,病人精神可,已下床活动,各引流管在位,通畅.术后第5天,病人右鼻腔出血伴有凝血块.后第6天,全身有散在瘀斑,血常规示:血小板为0,经过输血小板及冷沉淀,加用抗纤溶治疗,术后第7天,患者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咳嗽,咳鲜红色血,胸引管及纵膈管引出多量的淡血性液体,尿液为全程血尿,继续给予输血小板及冷沉淀,加用抗纤溶治疗,及精心护理,术后第12天,病人血小板为26×109/L,于术后2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出院.

    作者:金菊芬;乔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讨

    目的 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讨.方法 医院和科室高度重视,给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供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基础.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制定特定的工作流程,即将所有病房分为两个责任组做好健康教育.要为患者做好妥善的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已经达到96%以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提高到了95%以上.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立止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00% (P <0.05).结论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宋岳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童红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49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同时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49例患儿中发现病原菌35株,检出率为71.4% (35/49),其中志贺菌属所占比例高为45.7%(16/35),其次是弧菌属,占28.6%(10/35)、气单胞菌17.1% (6/35)以及其他菌株8.5% (3/35).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所有菌株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耐药性较强.结论 诱发儿童产生腹泻的主要菌株包括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球菌为常见,上述菌株耐药性相对较强,在对患儿治疗时需格外注意,除此之外须尽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治.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医疗检测的技术不断强化与发展,近年来,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同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以上二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 总结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经验.方法 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的进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的教育,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结果 使个人和群体自愿采纳有利于糖尿病保健的行为活动,对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减少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结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糖尿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彭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采用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口腔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美观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7.50%,总满意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77.50%,总满意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以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美观满意度,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李金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9月期间4598例次作为干预前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选取我院2015年1月~3月期间5683例次作为干预后组.比较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血透室护理操作风险及透析机、水处理故障各项指标的发生率.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血透室护理操作风险及透析机、水处理故障各项指标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血透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及透析机、水处理故障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和透析质量.

    作者:周小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校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模式探讨

    高校医院一般不设住院部,大多是门诊输液或是上级医院带回药物在本院治疗,输液是医院救治患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复杂随时会有无法预料的事件发生,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输液室工作经验,对输液室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有益探讨.

    作者:赵汝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0月间于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重症监护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 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措施,仅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7.5%.结论 全面、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使患者的安全感提升,治疗配合度更高,有信心战胜疾病,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53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2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为31-120天,平均(47.6±2.5)天,两组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后好转.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48%;非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治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8%,非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

    作者: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结核并大咯血68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观察

    肺结核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患者极易并发咯血的症状,其发生率在35% ~ 50%.并发咯血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道阻塞,继而引发窒息,所以,临床中应及时对肺结核病发咯血的患者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持续恶化[1].以往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科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支气管栓塞术进行处理.本问进一步了解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对于肺结核并大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唐名杰;蒋河君;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疗效,以期能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头部亚低温治疗组,每组各107例,将两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另选的50位正常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用于对照.结果 头部亚低温治疗组的患者的微循环动态均有显著改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疗效有待提高.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会发生障碍,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这一现象.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跌倒防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无缝隙护理管理进一步促进老年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法 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环节问题,对1268例老年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并应用于跌倒防范管理中.结果 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实施前2.1%下降到实施后1.3%.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跌倒防范管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徐冬梅;陈英;张慧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