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BH3-only蛋白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屠世良;袁航

关键词:结直肠癌, 蛋白, 基础研究, Bcl-2家族, 亚家族, 细胞凋亡, BH3, 凋亡调控因子, cell death, 相互作用, 细胞死亡, 结构域, 导因子, P53, 动作, PUMA, Noxa, BIM, Bad
摘要:BH3-only蛋白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Bcl-2家族中具有凋亡启动作用的亚家族.BH3-only蛋白亚家族仅含Bcl-2家族4个同源结构域(BH1~4)中的BH3域,而BH3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起始的必需因子.BH3-only亚家族主要包括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Noxa、Bad和Bmf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欧洲多学科结直肠癌2010年会议纪要

    欧洲多学科结直肠癌2010年会议(European Multidisci plinary Colorectal Cancer,EMCCC,2010)于2010年3月28日至3月30日在美丽的法国城市尼斯召开.本次会议关注包括结直肠癌的基础研究、病理、外科、辅助治疗、肿瘤筛查以及影像学科的发展,旨在提供多学科平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用于指导结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顾晋;杜长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肺转移外科手术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手术切除,分析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同时性肺转移38例,行手术治疗2例,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未行手术治疗36例,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异时性肺转移39例,行手术治疗28例,未手术者11例,手术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58.5%,中位生存时间为26.7个月;未手术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19.1%,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梁立;吕世旭;许剑民;王群;钟芸诗;任黎;韦烨;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黏膜的肠上皮化生,与食管腺癌发生有关.本多中心对照研究旨在评价内镜射频消融术对增生不良性Barrett食管的治疗效果及抗癌变作用.

    作者:胡健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 link,Ebscohost,Elsevier Wiley Inter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搜集1989年1月至2009年3月关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对照研究,对一期和二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检索到7篇文献共计139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一期手术者495例,二期手术者895例.一期手术者围手术期死亡率(2.4%)高于二期手术者(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 3.39,95% CI 1.29~8.93,P=0.01);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9%和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随机)0.88,95% CI 0.51~1.51,P=0.64].结论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选择地行二期手术是合理和安全的.

    作者:陈国庆;李军;丁克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对直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而言,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因同时兼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康复快、能保肛且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多项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

    目的 探讨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应用于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总结2010年3、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完成的9例人工智能辅助胃癌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9例患者行全胃切除5例,远端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1例,胃楔形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普通腹腔镜手术者.手术时间150-440 min,出血量10~100 ml.D1清扫2例,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9和24枚;D2清扫7例,清扫淋巴结数28-38枚.术后发生胃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作者:刘凤林;闾晨涛;秦净;沈坤堂;陈伟东;沈振斌;王聪;孙益红;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采用改良Clavien分级来评价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对食管癌复发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免疫系统产生不良改变,会对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有不利影响.

    作者:胡健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胃癌患者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156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并按其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单纯化疗)和试验组(75例,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对胃癌患者组织进行B7-H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比较B7-H4不同表达情况下,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间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8.0个月和45.0个月(χ~2=11.631,P=0.001),术后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7.0个月和49.0个月(χ~2=10.90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例B7-H4低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32.0个月和6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70例B7-H4高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11.0个月和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P=0.001).结论 采用化学治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胃癌,无论B7-H4高表达还是低表达,均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作者:蒋敬庭;吴昌平;沈月平;郑璐;吴骏;季枚;徐斌;陈陆俊;吴雨岗;郑晓;朱一蓓;LU Binfeng;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肿瘤中的应用与评价

    胃肠道早期癌肿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未达肌层,无论病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转移.随着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等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胃肠肿瘤可以被发现并得到准确诊断.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8例体会

    对距离肛缘5 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为了避免永久性结肠造瘘对患者造成不便,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1].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揭志刚;李伟;李正荣;刘逸;谢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段食管骨性异物穿孔的分类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骨性异物所致胸段食管破裂穿孔的分类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57例胸段食管骨性异物破裂穿孔患者根据食管损伤性质和继发感染程度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并总结其疗效.结果 Ⅰ类为食管破裂、纵隔无脓肿形成,共计17例;其中直接食管破口连续缝合修补7例,直接缝合修补后,外穿孔部位用肋间肌加强6例,心包和带蒂大网膜加强各2例.Ⅱ类为纵膈脓肿期,共计13例;其中食管穿孔切除、胃代食管10例,纵隔脓肿清除胸腔引流3例.Ⅲ类为脓胸期,即骨性异物穿破食管后感染波及胸腔而形成脓胸,共计21例;其中食管穿孔切除、一期胃带食管12例,食管穿孔切除、二期胃或结肠带食管9例.Ⅳ类为脓肿侵犯周围器官并形成主动脉-食管瘘或气管食管瘘,共计6例;气管瘘修补、大网膜填塞、二期胃或结肠代食管术4例,病变段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二期胃或结肠代食管2例.Ⅰ、Ⅱ、Ⅲ类的51例患者50例获治愈,1例死于脓毒症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Ⅳ类的6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麻醉诱导过程死亡1例,手术死亡1例,死因皆为食管-主动脉瘘导致的大出血,其余4例治愈.结论 对骨性异物所致胸段食管损伤病变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方法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一旦确诊均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方式.

    作者:肖永光;王土生;黄杰;程邦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肿瘤芽殖对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直肠癌的肿瘤芽殖是指显微镜下所见的位于肿瘤前缘的未分化的肿瘤细胞簇(单个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细胞数少于5个).肿瘤芽殖数是指200倍放大倍数下单个视野下所见的肿瘤细胞簇的大数目,它反应肿瘤的侵袭能力.有学者认为肿瘤芽殖数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可用于选择高危的Ⅱ期结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

    作者:高显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微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个棘手问题,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自2006年起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兵;郭文涛;曾智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上腹部不适2年和疼痛加重1年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3岁.主诉:上腹部不适2年余,疼痛加重并伴上腹部肿块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伴烧心、反酸、嗳气,进食半小时后出现疼痛加重伴轻度恶心,未呕吐.发病后患者一直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李涛;陈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BH3-only蛋白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BH3-only蛋白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Bcl-2家族中具有凋亡启动作用的亚家族.BH3-only蛋白亚家族仅含Bcl-2家族4个同源结构域(BH1~4)中的BH3域,而BH3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起始的必需因子.BH3-only亚家族主要包括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Noxa、Bad和Bmf等.

    作者:屠世良;袁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一种有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新术式

    复杂性肛瘘的外科治疗十分困难,不仅要使肛瘘闭合,而且要保留控便功能.

    作者:史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和胃镜联合手术(双镜联合技术)是近年来新兴出现的微创外科技术,这一技术充分发挥了软镜和硬镜各自的优势,弥补了单一内镜或腹腔镜在一些疾病处理上的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范围[1-2].

    作者:丁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压吻合环:一项结直肠吻合新技术

    目的 评价用一种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CAR27)进行结直肠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1月12日,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CAR27)对1例行直肠高位切除术的乙状结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本例手术时间42 min,其中吻合时间11 min,术后第1天肛门即排气,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CAR27吻合环于术后第10天随粪便中排出.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无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例研究初步提示,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进行结直肠吻合安全、可行.

    作者:李心翔;蔡三军;管祖庆;徐烨;蔡国响;黄利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手术的132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和对照组72例(单纯化疗,给药方式和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内有9例(15.0%)发生肝转移,11例(18.3%)出现局部复发,均低于对照组(30.6%和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陈有挺;石铮;陈志山;何庆良;林永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116例结直肠癌手术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6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包括术前不长时间禁食、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行代谢准备、不放置鼻胃管、不常规腹腔引流、术后早期进食和早期下床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住院1~54(5.6±5.4)d,14例患者(12.1%)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2.6%,30 d再住院率1.7%.30 d死亡1例(0.9%).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有效.

    作者:王刚;江志伟;鲍扬;谢立飞;黎介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