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彬;耿明飞;梅平;曹景峰;师晓天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食管、胃功能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 对20例食管中段癌术后3-6个月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及24 h食管酸碱度(pH)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各项pH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胃静息压、残余食管静息压及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食管收缩压、食管原发蠕动幅度及食管湿蠕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1);胃、吻合口及残余食管静息压三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结论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蠕动功能差,廓酸能力降低;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
作者:姜志良;杨继武;王林;李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阑尾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5年1月-2006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阑尾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术前均误诊.15例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行阑尾腺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或减瘤荷手术,5例行捷径及取活组织检查手术.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48个月)和减瘤荷手术(8个月),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阑尾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早期积极行根治性/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或减瘤荷术是提高阑尾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杨学伟;闫朝岐;杨维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结肠代食管常作为不能以胃代食管或胃代食管失败的首选术式,而合并有喉损伤者重建消化道则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林慧庆;黄杰;詹汉章;程邦昌;胡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36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食管上段癌5例,食管中段癌25例,食管下段癌6例.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0(190-33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70(50-150)min,术中出血量165(100~35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 d,平均住院时间8.7 d.平均清扫淋巴结14.3枚,其中胸部淋巴结8.2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有11例(3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有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黎杰;王群;冯明祥;葛棣;徐正浪;蒋伟;徐松涛;丁建勇;郭卫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食管癌分期工具及手段的不断发展,使食管癌的治疗前分期越来越准确,为食管癌的分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傅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女性,49岁.间断便血伴大便次数增多18 d于2006年6月28日入院.排新鲜血便,血未与大便混合,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多次,大便变细,伴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无发热等.
作者:陆君阳;林国乐;邱辉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低热量营养对胃肠外科择期手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择期胃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和营养支持方案相同,rhGH组于术后第3-9天给予rhGH.在术前1 d、术后3 d和10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浆蛋白指标,并每日检测氮平衡和血糖水平,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 术后第10天,rhGH组累计氮平衡(13.21 g)和血浆纤连蛋白水平[(104.77±19.94)mg/L]优于对照组[-6.88 g和(93.03±16.03)mg/L](P《0.05);术后第4天和第6-9天,rhGH组每日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P《0.05);rhGH组治疗期间血糖水平升高[术后6 a(7.68±2.15)mmol/L 比(5.95±2.34)mmol/L,P《0.05],可为胰岛素有效控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rhGH联合低热量营养支持可以安全地促进蛋白合成和维持正氮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
作者:张明鸣;郑亚民;何涛;周勇;钱昆;伍晓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愈食管癌为有效的手段,但患者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偏低.淋巴结转移与否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标志.
作者:方文涛;陈文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末段2 cm直肠癌远端浸润的范围,为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行Miles及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的30例直肠癌标本,于齿状线以远按0.2、0.4、0.6、0.8、1.0、1.5、2.0、2.5和3.0 cm逐段全层取材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30例病例中1例标本病变位于齿状线上,下缘超过齿状线2cm.余29例齿状线以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均无肿瘤浸润.结论 末段2 cm直肠癌极少出现超过齿状线以远的逆行浸润,通过保留更多齿状线以远的皮肤组织很有可能减少末段2 cm直肠癌患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后肛门不适及其他并发症,进而可能改善这些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康;王波;李平;王康;张伟;郭志义;徐钢;董丹丹;朱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以替代延长机制(ALT)维持端粒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并研究肿瘤组织中hRad 21蛋白的表达.方法 通过端粒重复放大(TRAP)分析方法检测10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端粒替代延长机制组(ALT组)和端粒酶组,然后研究两组标本中hRad 2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 ALT 组有12例(11.5%),hRad 21蛋白在ALT组的表达要高于端粒酶组.临床病理分析显示,ALT组的肿瘤浸润深度小于端粒酶组(P=0.021).随访到第30个月时,ALT组的生存率为100%,而端粒酶组的生存率为56%.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存在通过ALT途径来维持端粒长度者,与端粒酶阳性肿瘤比较,ALT肿瘤的hRad21蛋白表达较高,肿瘤的侵袭性较弱,生存率较高.
作者:易秉强;赵博;王振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尽管食管癌的外科治疗被认为已步入成熟阶段,但迄今对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包括手术径路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在肿瘤外科领域,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肿瘤的外科治疗像食管癌那样对于手术径路的选择和手术范围存在如此多的争议.
作者:王群;谭黎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食管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病变,多数需行病变食管切除并重建,胃、结肠、空肠等自体组织是临床常用的替代材料,但术后难免发生不同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狭窄、胃食管反流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1,2].
作者:余振;程邦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生率为0.1%~3.0%,随孕期的进展其发病率不断增高,约80%以上发生于妊娠中晚期[1].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特点,诊治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形成腹腔内感染,还会引发流产或早产,因此,妊娠期阑尾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孙成宏;徐恒爱;张宏中;杜奎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女,54岁.进食梗阻感进行性加重2月于2001年9月6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检查示:食管中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破坏及肿块影,近端食管扩张,病变长约15 cm.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邵仲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65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0%、36.9%、21.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根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根治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为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肿瘤根治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叶凯;许建华;郭启祥;许双塔;杨钟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 男性51岁.因大便习惯性改变半年,发现右腹部包块2月于2007年1月4日入院.查体: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可触及一5 cm×5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直肠指诊:胸膝位距肛缘5 cm、8~3点处可触及隆起肿物,质地较硬.病理报告:直肠低分化腺癌,回盲部中分化腺癌.
作者:孙学军;韩刚;潘龙文;徐永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体系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及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产生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SW620、ECV304细胞株,同时用survivin ASODN转染同一细胞株,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效率和ASODN的转染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DglyTK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MIT法测定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survivin ASODN可转染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且两者的转染及感染效率无明显变化.CDglyTK可在SW620、ECV304细胞株高效表达.survivin ASODN可明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各基因治疗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survivin ASODN与AdKDR-CDglyTK基因联用后,随着前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迅速下降,两者联合作用与单一基因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GCV 100μg/ml、5-FC 2000μg/ml时,联合基因治疗组细胞存活率略低于单用AdKDR-CDglyTK,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 ASODN和AdKDR-CDglyTK联合作用,在前药浓度较低时表现为协同效应,并具有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启动子调控的AdKDR-CDglyTK体系和survivin ASODN基因联合,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结直肠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姚航;黄宗海;历周;苏国强;贺蓉;高峰;崔大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4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138例(青年组),65岁以上者163例(老年组),对这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青年组Ⅲ期直肠癌患者比例(53.6%,74/138)明显高于老年组(34.3%,55/163);P=0.001;青年组中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患者比例(28.2%,39/138)也高于老年组(10.4%,17/163)P《0.001.青年组和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和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TNM分期进一步分析显示,同期别两组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与老年直肠癌相比,青年直肠癌患者的病期较晚、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影响其预后;但相同病期者生存率相似.早期诊疗是提高直肠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高纪东;邵永孚;王翔;单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可调控性大鼠小肠TGF-β1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按RNA提取试剂(TRIzol Reagent)说明书步骤从大鼠小肠组织抽提总RNA,克隆TGF-β1基因;经穿梭载体与可调控性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鉴定后在HEK293细胞包装.获得高滴度病毒后,取上清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观察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cDNA片段,其中TGF-β1大小为1173 bp;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鼠TGF-β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TGF-β1腺病毒获得的滴度约为1012 PFU/ml;病毒包装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绿色荧光蛋白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构建的可调控性大鼠小肠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得到了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GF-β1干扰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纪鹏;黄怡;王为忠;董光龙;杜建军;陈冬利;季刚;刘骥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