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华
目的 剖析早期肺癌诊断过程中采用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男性肺癌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每组50人的方式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分析组给予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进行诊断,对比组则采用X线胸片方法,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分析组ⅠA期阳性检出率为48.00%,ⅠB期12.00为%,Ⅱ期为12.00%,Ⅲ-Ⅳ期为18.00%;对比组ⅠA期阳性检出率为22.00%,ⅠB期为8.00%,Ⅱ期为10.00%,Ⅲ-Ⅳ期为32.00%. 结论 在早期肺癌诊断过程中运用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方式,可有效检出早期肺癌病例,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可在肺癌筛查中广泛使用.
作者:徐跃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严重性产后出血原因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产后出血量大于1000ml的孕产妇73 例,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同数目的正常分娩的产妇为对照进行分析. 结果 严重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6%(73/8503);分析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61.64%,胎盘因素占28.77%;分娩年龄、产次、胎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是影响严重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结论 有关卫生部门应做好围产期知识宣教,提高助产士对产后出血原因的识别及管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王芸;艾珍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并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n=60)和常规心电图组(n=60),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率差异显著(P<0.05);在检查结果方面,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动态心电图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和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结果均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张风兰;马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 年9 月——2014 年9 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依照患者发病时间分成两组,其中72h之内为观察组,72h之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 .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显著,对发病在72h内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及结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数据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中的Hb、Hct、PLT、RBC值显著优于对照组,WB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 MCV、MCH和 MCHC值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与可靠,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凤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疝及腹壁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腹壁切口疝与腹股沟疝病例数增长尤为明显,大部分外科医生对此病认知不断加深,并越来越重视该病的治疗. 关于腹壁外科手术方式较多,大部分手术还需要移植人工合成材料及生物材料. 广泛的应用累积了较多有益经验,但也有部分不甚理想的结果与状况. 因此,对于腹壁疝的诊断及治疗应制定文件进行规范.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及腹壁外科学组2012 年6 月颁布了《中国腹壁疝诊疗指南》. 理解掌握指南有助于腹壁外科手术技术进步,将具有法律效应及规范性的条款为医生提供参考,可使腹壁疝诊断与治疗得以更好结果,并对临床工作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灵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长、基础性疾病以及肥胖率等因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体质、手术时长等有关系. 结论 临床有效预防与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必须从可能导致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着手,注重细节,严格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有效降低患者实施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全麻脊柱外科手术后改良交接单设计与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脊柱外科全麻手术后患者14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责任护士应用改良后的术后交接单(由交接单1与交接单2组成),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记忆性床边交接和常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交接班和健康宣教效果. 结果 实验组在交接班用时、护士病情了解率、漏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相关健康知识掌握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后的脊柱外科全麻手术后交接单能节省交接时间;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保证患者交接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减少交接漏项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能较全面掌握相关健康知识.
作者:王文泽;姜晓丽;齐宝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80 例18 岁至65 岁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人. 对照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2mL) +0.9%氯化钠注射液3mL. 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 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5min,1、2和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麻醉10 -30min,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丛阻滞麻醉,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胡俊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婴儿枕秃成因及与佝偻病关系,并给予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以指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 年6 到2015 年6 月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546名婴儿. 结果 58.2%有枕秃现象9.93%确诊为佝偻病,枕秃婴儿中仅有8.29%确诊为佝偻病,佝偻病的患儿中存在枕秃的婴儿为48. 6%;枕秃高发年龄为1-3 月. 农村婴儿枕秃多于城市婴儿. 枕秃婴儿中伴随症状常见为出汗多,占68 .8%. 结论 绝大说婴儿枕秃不是佝偻病,枕秃与佝偻病不是绝对关系,婴儿枕秃是一种生理性脱发现象,头枕部汗液浸泡、头皮发痒反复摩擦、枕头过硬等原因致使这一现象加速,进而形成头枕部缺少一圈头发,称之为枕秃,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不可给婴儿家属传递枕秃即为缺钙表现,家属也不用盲目的补钙.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对83 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早期抢救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抢救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 结果 治疗48 小时后,治疗组早期泵衰竭有纠正、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明显改善、早期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抢救治疗早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疗效确切,早期死亡率低
作者:李玉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7 月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 ,另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2.13%,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9. 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治疗残胃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宗明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力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的损伤,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运载氧的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的临床综合征. 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探究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总结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应用于慢性心衰治疗的方法.
作者:程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 年8月接收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电针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差异. 结果 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针刺组Ⅰ级38 人,Ⅱ级5 人,Ⅲ级3 人,Ⅳ级2 人. 电针组Ⅰ级30人,Ⅱ级5人,Ⅲ级5人,Ⅳ级8人,详见表1;从治疗效果上说,针刺组痊愈39人,显效5人,有效4人,无效0 人. 电针组痊愈30 人,显效13 人,有效5人,无效0人. 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可以肯定,没有任何的激素等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建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通过采集相同来源大鼠的血清及脑脊液,甲醇提取并衍生化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线性统计技术对两者的差异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血清和脑脊液的小分子代谢物之间存在区别,在鉴定出的84种化合物中,74种(占88.1%)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糖类、氨基酸等能量物质在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脑脊液. 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平台研究发现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之间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为今后代谢组学样本取样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王亚琼;陈卫;钟水生;张华峰;邢以文;顾炳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2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使得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执业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切实将职业危害程度降到低.
作者:赵娟;陈翠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 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各组患者28例,其中A组主要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则采取胰岛素持续泵入 +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B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 A组(P<0.05). 结论 妊娠糖尿病治疗中,通过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持续泵入联合运用的给药方式,更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年来,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不仅不利于医疗工作者的工作,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集中了心理学、医学以及音乐学于一身,在舒压、放松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于医疗工作者. 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疗工作者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医疗工作者的心理压力来源,后探讨了音乐对于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
作者:吴波;田润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 年2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患者52例,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对其在院接受治疗的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 例进行对比,同时把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分为实验组,对两组以下方面:①血清三酰甘油( TG);②总胆固醇( TC);③高密度脂蛋白( 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 LDL)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研究组与实验组在高密度蛋白(HDL)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研究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