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药学不合理用药多因素探讨与防范措施

孙立仁

关键词:医院药学, 不合理用药, 因素探讨,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医院药学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 通过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结果在29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记录后发现,其中有6大类的药物不合理运用想象较为严重. 超剂量扩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72 .41%;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81.03%;药物联合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4.48%;不明药物成分重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1%;药物作用机制不清晰的不合理用药放生率为6.55%;任意减少或延长药物服用时间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0.34%. 结论 在进行用药之前对药物的性能进行了解,避免不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检测,分析哮喘与支原体肺炎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2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80 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利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 Mp-IgM)进行检测,并对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对比两组患儿的阳性率. 结果 两组患儿中,Mp-IgM感染阳性48例,其中观察组阳性44例(占36.7%),对照组阳性4例(占5%),观察组MP-IgM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 结论 哮喘患儿的发病与Mp感染密切相关,对发病患儿应尽早做Mp测定,尽早治疗有助于控制哮喘发病.

    作者:范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讨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100例. 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通过对实验组使用莲芝消炎胶囊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治疗的方式.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显著,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甜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应用盘簧扭矩的踝关节运动助力器的设计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下肢运动的关键关节,踝关节损伤已然成为骨科常见病. 本文设计一种利用盘簧弹性势能协助踝关节进行背屈、跖屈运动的助力器,以此达到辅助康复训练的目的,适用于踝关节有一定 的患者. 机身分为小腿套、盘簧、曲形连杆、直连杆、脚套五个部分,采用多轴连杆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适用于3D打印技术. 盘簧发生形变时的弹性势产生一定扭矩,可带动脚套所在的前脚掌部分提升,从而实现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运动.

    作者:赖琦彘;陈苏阳;张宇玲;赵展;蒋清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潍坊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方法 分析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2014 年年底实有工作人员数量、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数据. 结果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80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85人,占72.85%;中级及以上职称者3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80%. 结论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应通过制定合理编制政策和人才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作者:孙永波;金丽君;李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玄菊解毒含漱液治疗妊娠期冠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玄菊解毒含漱液治疗妊娠期冠周炎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 例妊娠性龈炎患者随机分成2 组,每组30 例. A 组予以1%双氧水5ml/牙+生理盐水5ml/牙冲洗治疗;B组予以1%双氧水5ml/牙+生理盐水5ml/牙冲洗治疗基础上,联合玄菊解毒含漱液含漱治疗,疗程为一周. 采用视觉模拟尺法,让患者分别评价治疗前后自发性疼痛和吞咽疼痛的强度,对其止痛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组(A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 结论玄菊解毒含漱液组方精简,剂型优越,对于妊娠期冠周炎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作者:杨里娜;徐倩容;左渝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大连金州区母乳喂养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大连金州区母乳喂养现状,分析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方法 选择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月大连金州区卫生服务中心0-6 月龄无疾病、健康婴儿;选取符合标准的产妇258 名,分为混合喂养、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三组;计量 t检验,计数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人工喂养组3 月龄和6 月龄婴儿的体重、身长明显低于前两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1;人工喂养组婴儿的贫血率较高,另外两组无明显差异P<0 .01. 结论 影响纯母乳喂养率的因素很多,不同喂养方式对3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有一定影响.

    作者:姜越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取纳入病例40 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中医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别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 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对比差别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且视力改善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陈阳;张丽华;封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导痰祛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中医导痰祛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接收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导痰祛瘀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血流变指标变化. 结果 50例患者经导痰祛瘀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导痰祛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良好控制患者血糖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腰椎牵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观察组95.00%,对照组81.6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定向药透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腰椎牵引治疗术,该法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分布、药物敏感及细菌耐药机理,为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疗提供初步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4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病灶分泌物,标本从外耳道采集,通过格兰染色和PCR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并使用纸片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对喹诺酮类耐药的菌株;并应用PCR结合测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位点突变,探讨该基因的突变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①240 例患者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38 例(总检出率15.83%;38/240);②分离培养获得38 株中,微量稀释法测得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有24株,耐药率为63.16%;③24株耐药株中gyrA 83位密码子未突变菌株有3株占12.5%(3/24);而21株gyrA 83位密码子突变,占87.5%(21/24). 结论 ①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5.83%(38/240),耐药率较高,为63.16%;②铜绿假单胞菌染色体DNA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突变是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耐药机制.

    作者:倪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3.0T 磁共振成像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鉴别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已确诊的15 例胰头癌患者和6 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论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的联合使用及征象分析,有助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

    作者:金苏华;王斌;马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提高沿海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探索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目前沿海地区乙肝流行特点以及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情况,并且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沿海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为后期接种率提高提供相应的保障.

    作者:周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

    中药炮制在我国获得了越来越成熟的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地黄的炮制来探讨了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酒精戒断性谵妄1例临床分析

    1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 天而于2014 -11 -26,9:50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高200/100mmHg,平日未规律服药. 饮酒史20余年,每日约500g,入院前一天未饮酒.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 天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活动不灵活,右手持物费力,右下肢走路发飘.

    作者:贺力男;孟祥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 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各组患者28例,其中A组主要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则采取胰岛素持续泵入 +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B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 A组(P<0.05). 结论 妊娠糖尿病治疗中,通过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持续泵入联合运用的给药方式,更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52例,治疗组A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 B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治疗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性心梗、脑卒中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B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使用20mg/d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起到快速降脂、抗炎等作用,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院药学不合理用药多因素探讨与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探讨医院药学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 通过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结果在29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记录后发现,其中有6大类的药物不合理运用想象较为严重. 超剂量扩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72 .41%;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81.03%;药物联合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4.48%;不明药物成分重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1%;药物作用机制不清晰的不合理用药放生率为6.55%;任意减少或延长药物服用时间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0.34%. 结论 在进行用药之前对药物的性能进行了解,避免不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孙立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9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 方法 对98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 例病人中出血部位在下鼻道20例,中鼻道18 例,嗅裂区29例,鼻中隔黎氏区15例,鼻中隔嵴突处出血3例,上颌窦1例,出血部位不明者12例. 1次治愈95例,2次治愈3 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以上,2例同侧鼻腔再次出血,1例对侧鼻腔再次出血,出血量少,均在前鼻镜下填塞或保守治疗止血. 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发现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赵学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2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使得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 方法 对我院2013年运用的普通药学服务模式和2015年运用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分析,观察两种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的不同影响. 结果 观察组采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药品差错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服药依从性、合理服药时间等方面要均优于普通药学服务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药学模式对患者用药的影响不同,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