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应用中的初步探索

陈红燕;王栋华;朱慧;刘维燕;李伟华;陈永其;潘高峰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和特征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造影增强特征.结果 2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321个结节造影增强模式表现多样,其中快速增强65个、同步增强247个、缓慢增强9个.在造影增强达峰时结节内部增强强度低于甲状腺组织306个,高于甲状腺组织2个,等于甲状腺组织13个;结节呈不均匀性增强308个,均匀性增强13个;全部结节均快于周围甲状腺实质消退.结论 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由两名医师分别独立对127个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及弹性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I-RADS分类和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能力.结果 (1)超声医师A得到的TI-RADS分类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9%、71.79%,结合弹性成像后TI-RADS分类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1%、87.1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医师B得到的TI-RADS分类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95%、74.36%,结合弹性成像后TI-RADS分类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9%、88.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名超声医师的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69、0.682).结论 甲状腺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能力.

    作者:黄巧燕;丰波;文妙云;徐锦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恶性淋巴瘤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弹性成像特征鉴别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比淋巴瘤组淋巴结与转移组淋巴结的弹性成像特征,以探讨弹性成像在淋巴瘤组淋巴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淋巴瘤组67例淋巴结与转移组58例淋巴结的弹性图像特点,包括弹性图像的定性及应变率比值特点.结果 淋巴瘤组淋巴结与转移组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29±0.39、1.70±0.55 (P=0.000).弹性应变率比值法(≤1.5)诊断淋巴瘤性淋巴结灵敏度可以达到82.09%.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淋巴瘤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中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

    作者:史俊妮;贾宛儒;费晓春;王黎;赵维莅;陈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及其定量参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及其定量参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采用VOCAL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取三维能量直方图:平均灰阶值(MG)、血流血管指数(VFI)、平均能量值(MP)、血管指数(R),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寻找佳诊断范围.结果 MP、R、VFI小乳腺癌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VFI诊断临界参考范围分别为23.0~25.0、0.06~0.08、1.0~1.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4%、88.1%、90.6%.结论 3D-CPA及其定量参数MP、R、VFI在鉴别良恶性小结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

    作者:王恩芳;付明刚;高军喜;杨磊;姚兰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Graf法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Graf法超声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 306例0~6个月婴幼儿(4 612个髋关节)采用Graf法超声进行筛查,并对异常髋关节进行随访.结果 Ⅰ型髋关节3 913个(84.84%),Ⅱ型693个(15.03%),Ⅲ型6个(0.13%).随访的431个异常髋关节中有311个Ⅱ型、4个Ⅲ型髋关节转为Ⅰ型,93个Ⅱ型髋关节无转型,18个Ⅱa型转为Ⅱb型,5个Ⅰ b型转为Ⅱ型.结论 Graf法超声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髓关节异常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DDH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陈维萍;蒋天安;徐加英;徐栋;李明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小儿腋窝肿块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小儿腋窝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常规穿刺活检术;B组37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结果 A组30例患儿腋窝肿块取材成功(90.0%),病理明确诊断(86.7%);B组37例患儿取材成功(100%),病理明确诊断(100%).且B组较A组术中出血和术后窦道形成均明显减少.结论 小儿腋窝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和病理结果阳性率.

    作者:裴宇;章岚岚;张文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膈褶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膈褶检出率及其超声表现.方法 连续选取腹部超声受检者361例,分析肝内出现膈褶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结果 361例中共检出膈褶29例,检出率为8.0%,单发者23例,多发者6例,均位于近肝右叶的膈面,由前向后斜行.长轴切面表现为明暗相间的多层条带状结构15例,回声均匀但粗细不均的高回声5例,紧贴膈肌的线状带3例;短轴切面显示为类圆形、帆状或线状中高回声.6例多发膈褶表现为长短不一、沿膈肌分布的中高回声,间距为1~2 cm.结论 正确认识膈褶的超声图像表现,可以减少肝脏疾病的误诊,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福军;董露;袁静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应用中的初步探索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和特征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造影增强特征.结果 26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321个结节造影增强模式表现多样,其中快速增强65个、同步增强247个、缓慢增强9个.在造影增强达峰时结节内部增强强度低于甲状腺组织306个,高于甲状腺组织2个,等于甲状腺组织13个;结节呈不均匀性增强308个,均匀性增强13个;全部结节均快于周围甲状腺实质消退.结论 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红燕;王栋华;朱慧;刘维燕;李伟华;陈永其;潘高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髂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17岁.主因右髂腰部肿物伴疼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右髂腰部可见约60 mm×50 mm包块,质硬,轻压痛.彩超:右髂前上棘局部隆起处扫查可见58.1 mm×20.6 mm×47.1 mm形态不规整,由多发斑块状强回声组成,后方伴声影带的肿物,强回声前缘可见数个隆起样低无回声,边界清晰,形态尚规整.低无回声内可见絮状弱回声、密集细小点状弱回声沉积,因后方声影带遮盖,肿物后缘显示不清(图1).CDFI:肿物内斑块状强回声间偶见细小点状彩色血流信号,Vmax 52 mm/s,Vmin 21 mm/s,RI.0.60(图2).彩超诊断:右髂前上棘多发钙化性肿物,骨软骨瘤?结核性骨质破坏待除外.骨盆正位X线、CT、MRI检查均提示右髂骨骨软骨瘤可能.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肝脏弹性评价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肝脏弹性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取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患者50例,对每位患者进行肝脏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比较相邻各组患者的肝脏弹性值的差异,并对肝脏弹性值和肝脏常规超声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相邻两组组间肝脏弹性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组间的肝脏测量值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肝脏剪切波弹性值的相关性显著(r=0.87,P<0.01).结论 肝脏弹性值可以反映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循环淤血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上指导心功能分级提供依据.

    作者:杨煜;王学梅;姜镔;汪惠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甲状腺结节大小对超声弹性成像和18F-FDG PET/CT诊断价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卢弹性成像与18F-FDG PET/CT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结节大长径(L)分为3组(组Ⅰ:L≤1.0 cm,组Ⅱ:1.0 cm<L<2.0 cm,组Ⅲ:L≥2.0 cm),观察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不同组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不同组中的检出灵敏度和准确度.结果 组Ⅰ中超声弹性成像的检出灵敏度与准确度明显高于18 F-FDG PET/CT;组Ⅱ中18F-FDG PET/CT与超声弹性成像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灵敏度及准确度,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但18F-FDG PET/CT对于结节内伴有较多钙化灶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结节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组Ⅲ中18F-FDG PET/CT与超声弹性成像均具有较高检出灵敏度与准确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结论 L≤1.0 cm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检出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18F-FDG PET/CT.

    作者:郭汉涛;陈越峰;郭玉萍;安秀艳;林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对腋路臂丛神经分布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对腋路臂丛各支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对各支神经在以腋动脉为中心的12h四象限分布作初步探讨.方法 评价联合方法在神经阻滞中对腋路臂丛各支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靶神经的阻滞完成情况.结果 联合方法对各神经实时成像、识别效果好.各神经阻滞效果完善.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超声监控下准确的识别定位神经,对显影不清的神经有辅助识别作用;腋路各支神经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评价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和非脑卒中患者各30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其斑块情况.结果 脑卒中组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发生率及评分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早期发现含新生血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含新生血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作者:卜智斌;叶萌;程芸;洪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对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甲状腺滤泡性癌或腺瘤患者,分别比较性别、年龄及超声图像特征,包括结节大小(大径)、形态、内部回声、内部成分、钙化、侧方声影、声晕、血流分布.结果 圆形、环形钙化、侧方声影、中央为主型血流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0(Fisher确切概率法);x2=8.012,P=0.005;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其预测甲状腺滤泡性癌的灵敏度分别为25%、12.5%、34.4%、56.3%,特异度分别为97.8%、100.0%、91.3%、93.5%;而年龄、性别、结节大小、内部回声、内部成分、声晕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29,P=0.082;x2=1.512,P=0.219;x2=3.815,P=0.051;P=0.354(Fisher确切概率法);x2=0.248,P=0.618;x2=0.568,P=0.451].结论 圆形、环形钙化、侧方声影、中央为主型血流这些超声征象更常见于甲状腺滤泡性癌.

    作者:王红阳;韩志江;包凌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颈动脉斑块微血管超声成像

    目的 探讨利用微血管成像(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做SMI成像与超声造影(CEUS)对比研究,比较斑块内新生血管检出率.结果 2级斑块,两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别;1级斑块,SMI检出率较超声造影低.结论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检出率较高,SMI成像可作为初步评估2级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作者:金玉明;洪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Meta分析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使用QUADAS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 经检索总共采纳19篇文献.分析结果为合并计算合并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分别为0.88 [95% CI(0.86~0.90)]、0.92[95% CI(0.91~0.94)]、 9.36[95% CI (7.22~12.12)]、0.13[95% CI (0.10~0.17)];诊断比值比(DOR) =81.37[95% CI (52.07~127.16)];曲线下面积(AUC) =0.954 3(Q*=0.896 3).文献间存在中度异质性,亚组分析后发现病例数和病灶数>100,定量分析方法和质量评分<10分的研究文献之间异质性较高.结论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杨力;李建国;于蕾;范文婷;刘月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超声分型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体质指数在乳腺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2 850例女性受检者,依据乳腺的声像图类型,将乳腺分为腺体型、腺纤维1型、腺纤维2型和脂肪型;l 726例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乳腺4种超声分型与年龄、BMI及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4种分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 498.761,P=0.000<0.01).32例乳腺癌的标准化发生率在脂肪型中高(1.016 2%),其次为腺纤维2型(0.617 4%)、腺纤维1型(0.504 7%);腺体型未检出乳腺癌.结论 乳腺的超声分型与BMI关系密切,BMI值对乳腺恶性病变高危人群的评估与乳腺超声分型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丹;吴琳;金睿;孟焱;翟林;丁奕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3D超声对大鼠脑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3D超声持续照射大鼠头部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分别予以10、20、30、40 min及50 min的3D超声持续照射,3d后脱臼处死,取出脑组织,10%甲醛液固定24 h后,采用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 3D超声持续照射大鼠头部30 min后,小脑组织蒲肯野细胞、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间隙形成,并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间隙明显,50 min后出现空泡及局部血管周围间隙形成.结论 3D超声持续照射大鼠头部30 min以上时,导致小脑组织蒲肯野细胞、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受损.

    作者:曹敏丽;赵红斌;苏勤军;吕建红;李生雷;赵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M型超声技术在测量胎儿二尖瓣环位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M型超声技术在测量胎儿二尖瓣环位移(M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22~26周胎儿心脏所获取的STIC容积数据,应用STIC-M型超声对MAD进行测量,并与传统M型超声测量MAD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这两种方法测量MAD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分析MAD与孕周、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STIC-M型超声所测得的MAD为(6.55±0.96)mm,而传统M型超声所测得的MAD为(6.54±1.06)mm,两种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MAD值与孕周、体质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01).STIC-M型超声测量的MAD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优于传统M型超声.结论 STIC-M型超声可用于MAD测量,并且有可离线分析,较传统M型超声有更好的可重复性等特点.

    作者:陈炳华;李晓琴;杨敏;杨艳红;王玲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超声分型的组织结构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分型的解剖组织学依据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651例,术前根据超声图像确定乳腺超声分型,术后选取手术切除的乳腺标本,常规制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各型乳腺的解剖组织学结构,并评估不同超声分型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导管型中腺体组织比例大(54.72%),其次为混合型(43.76%),致密型中的纤维结缔组织比例大(71.36%),不均型中的脂肪组织比例大(67.94%).不同超声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检出率高(54.30%),其次为不均型(24.50%);混合型乳腺良性病变检出率高(53%),其次为致密型(22%).导管型乳腺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均低.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组织学结构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乳腺的良恶性病变相关.

    作者:奚群;侯新燕;牛海燕;王艳侠;陈熹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解剖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且诊断为ccTGA的患儿45例,采用Van Praagh顺序节段分析法进行诊断.结果 (1)心房-心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S,L,L} 40例(包括左位心30例,孤立性右位心10例);{I,D,D}4例(包括左位心2例,镜像右位心2例);{S,L,D}1例,为左位心.(2)合并房室瓣异常:房室瓣结构畸形7例.(3)其他合并畸形40例(88.9%),其中,常见的是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瓣下狭窄(29例,64.4%)和室间隔缺损(25例,55.6%).结论 {S,L,L}是ccTGA常见的病理解剖形式,此外也可以表现为{I,D,D}和{S,L,D};在ccTGA患者中,解剖三尖瓣功能性反流较常见且较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瓣下狭窄和室间隔缺损是其常见的合并畸形.

    作者:马晓静;黄国英;梁雪村;张璟;高燕;陈伟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