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目的:探究在中度持续哮喘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吸入激素联合口服缓释茶碱控制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中度持续哮喘患者采用常规的吸入激素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吸入激素联合口服缓释茶碱控制,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即包括 ACT 评分和呼气流速峰值(PEF),经过治疗好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吸入激素联合口服缓释茶碱控制中度持续哮喘,和常规的激素吸入治疗,均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吸入激素联合口服缓释茶碱控制效果相对较佳,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动力不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接受肠内营养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胃肠动力,将其分为胃肠动力正常组和胃肠动力不全组,对影响胃肠动力不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胃动力不全患者为35例,经过对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疾病进行研究,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等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镇静药物使用情况、低钾血症、高血糖等相比,P <0.05,存在明显差异,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使用镇定药是出现胃肠动力不全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胃肠动力不全现象,发现机械通气情况、镇静药物使用情况、低钾血症、高血糖等是胃肠动力不全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时刻密切观察,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作者:马才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估米非司酮结合甲氨喋呤用于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7月到2016年07月因早期输卵管妊娠到我院进行医治的患者30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与联合组,分别予以甲氨喋呤治疗方案以及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客观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对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治疗采用米非司酮结合甲氨喋呤治疗,治疗效果突出,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在治疗该类疾病中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雪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陈旧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率明显不如实验组。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本院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得到改善,医患纠纷的发生得到减少,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明;商临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急诊留院观察病人的舒适情况,探讨影响急诊留院观察病人不舒适的相关因素及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舒适状况量表及自编的一般资料对5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低度舒适为6例(10.7%),中度舒适为32例(57.1%)高度舒适为18例(32.1%)。评分高为社会文化舒适度,评分低的为心里舒适度。一般资料显示,性别、婚姻对舒适度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方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留观患者舒适度为中度舒适,我科护理人员应继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住院环境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戴光惠;黄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偏头痛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这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61,综合护理)和对照组(n =61,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给予偏头痛患者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欣哲;王晓芳;曹志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25例口腔颌面部外科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共享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主要研究分析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1月1日到2016年10月1日因新生儿窒息到我院治疗的72例患儿视作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对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36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对2组患儿的治疗后窒息纠正效果、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窒息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予以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突出,窒息纠正效果较好,且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进行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病因和治疗措施分析。方法对我院内科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40例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主要为慢性胃炎、比例为18.6%,其次为急性胃肠炎、比例为15.7%。为确诊患者施治疗措施后收获显著成效,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实际中很多原因能够引起内科患者恶心呕吐,80%以上患者特征不典型,临床医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李会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0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现身疗法的心理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结果实施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护理治疗时,利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显著,手术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且并发症少,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耳鼻喉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870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共出现37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出现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结论造成耳鼻喉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以及手术后抗生素的使用种类等,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我院耳鼻外科的手术质量,就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患者的手术过程,将手术时间尽可能缩短并使手术切口减小,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
作者:张风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4年10月份到2016年6月份入院诊治。50例患者均实施病理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50例患者诊断显示,有6例患者为浸润性癌,其中有5例患者术前经肠镜检查显示为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例患者术前经肠镜检查显示为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浸润性癌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肝脏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有3例患者为癌结节或者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上需要加强病理诊断,确保诊断率精确,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得到治疗,促使患者康复。
作者: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严重疾病。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加重主要原因是血压升高引起的再出血。一般认为在早期维持较高于的正常的血压可以防止低颅压导致的脑损伤,而又有学者认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目前就是否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安祥;廖小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不清且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据估计,目前全球已经有糖尿病患者1.5亿。因此,对糖尿病的防治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谷物非淀粉多糖,也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青稞、燕麦等谷物中的黏性膳食纤维组分。为此本文就目前青稞β-葡聚糖在糖尿病防治作用作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安全的糖尿病药物或辅助功能膳食奠定理论参考基础。
作者:仝海英;王玉芬;魏胜芳;莫香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常规输液治疗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单纯穴位按摩组,单纯输液组,和两者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4例,14d 为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前后疼痛 VRS 评分、疼痛缓解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95.83%(P <0.05),单纯输液组和单纯穴位按摩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3.33%,联合治疗组的治疗后的 VRS 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 <0.05)。结论静脉输液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 PVP 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 PVP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 PVP 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崔明宇;沈建辉;陈波;张龙;范文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控制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入组患者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术后康复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折术后疼痛控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护理后肿胀程度和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袁晓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120例,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比较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80.6±13.5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46.2±16.3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1.2±0.7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100.8±19.7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03.9±11.4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2.6±0.6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江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从而为艾滋病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7月对江阴市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 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5%;监测到梅毒抗体阳性1例,占0.25%,丙肝抗体阳3例,占0.75%,未监测到 HIV 抗体阳性病例。结论应加大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人们的艾滋病防治能力,减少艾滋病发生。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麻疹病例44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成人,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结论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高,应通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加紧新疫苗研发等方式控制甚至消灭麻疹。
作者:崔雨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