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萍;符红军;杨静萍;赵聚博;邢国辉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收治的82例冠心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身心健康优良率(97.56%)、护理满意度(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80.4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好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陆正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符合标准的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前列素钠治疗(贝前列素钠组),疗程12周。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包括 NYHA 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T)、心肺血流动力学参数、Borg 呼吸困难评分等检查,治疗随访12周后重复上述检查,评价贝前列素钠治疗对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贝前列素钠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运动耐力改善,6MWT 提高,NYHA 功能分级和 Borg 呼吸困难评分改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及肺循环阻力均降低。结论贝前列素钠可改善 NYHA 功能分级为 II 级和 III 级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力和临床症状。
作者:李杰;陈阳;许军;金子安;李璇;张华涛;张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镇痛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镇痛措施和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基本差不多,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观察组高。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防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松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76.32%;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1.30±1.82)分,对照组(18.04±2.31)分。结论在缺血性脑梗死中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够更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刘林林;冯晨芳;刘晓军;王海霞;刘颖;刘振芳;任明;吉训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使用灭幽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40例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加用灭幽汤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门诊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97.5%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曹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偏头痛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这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61,综合护理)和对照组(n =61,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给予偏头痛患者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欣哲;王晓芳;曹志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开展对照试验,遵循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支持疗法,试验组另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和症状得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 FEV1、PEF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后2组间相关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疗效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引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汤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因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联合用药前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就属神经系统。结论由于头孢菌素类临床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吐尔逊·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几年,人们对食品卫生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近年来不断爆出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等极其负面的新闻,人们的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中重要的一项,严格把控食品卫生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证。而对食品质量控制,主要是从食品生产、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人们的食品卫生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监测中的理化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食品监测之中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以期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 PVP 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 PVP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 PVP 治疗妊娠相关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崔明宇;沈建辉;陈波;张龙;范文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达到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从活动前的79.6%提高至活动后的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15.9%,目标达成率为118%。结论正确的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吴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100例胰腺癌手术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02.5±55.7ml,平均手术时长为4.6±0.2h,住院时长为(25.8±1.8)d。根治术治疗者59例。2例死亡,术后出血者4例,胰瘘3例。结论对于胰腺癌者,实施胰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出血量,改变患者转归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静;李澍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麻醉维持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需实施手术的患者75例,根据所有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剂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三组,依次为参照组,试验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三组患者麻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麻醉效果:三组麻醉效果各不相同,其中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佳,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稍差,三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不良反应:研究组与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参照组不良反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可比性。结论在麻醉维持中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所起到的效果均不相同,且不良反应亦有所差异,需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作者:李文静;黄学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通过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通过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中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治成功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的诊治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所需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12±1.32)min、(36.75±4.29)min 和(2.39±1.55)d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37±1.75)min、(55.39±4.42)min 和(7.65±2.62)d](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75%、1.75%、0.25%和3.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29%、4.29%、4.29%和12.86%](P <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治疗冠心病不仅临床治疗成功率较高,而且手术方便快捷,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马鸿雁;郑士玉;邵润卓;吴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门诊及病房诊治的2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糖、血脂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为显著,血脂水平普遍下降。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治疗时可根据其具体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范莉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通过搜集中医诊治中风后抑郁的近况,结合笔者临床诊治经验探讨针药结合在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优化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母相聪;康志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56.67%;观察组护理后 HAMD 评分为(9.12±1.59)分,对照组(15.72±3.17)分。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兴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为胆囊疾病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的胆囊疾病患者32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分别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实验组患者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1.1)cm、(45.6±10.9)ml、(39.5±6.6)min、(25.6±4.2)h、(5.6±1.2)d、(5502.2±634.2)元、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为胆囊疾病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新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医患和谐。医疗投诉档案是反映医院受理处理患者投诉过程的文字说明材料。定期对投诉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有效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和医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本文就对医院投诉档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等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冯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泌尿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 P <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