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兰
目的:讨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不同妊娠期合并卵巢肿瘤的有效方式。结果对不同时期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及早发现,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使临床效果得到保证,有效的促进活产率的提高。
作者:秦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尿结石疾病认知和碎石术后复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结石患者1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认知情况、遵医行为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认知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5.56%)复发,观察组患者中无复发者。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尿结石患者的病情认知水平,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进而降低尿结石复发率,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于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120例,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比较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80.6±13.5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46.2±16.3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1.2±0.7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100.8±19.7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03.9±11.4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2.6±0.6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同时选择同期非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及甲胎蛋白明显较高,P <0.05;而相较于正常组,肝脏疾病患者、继发性肝癌、消化道肿瘤及慢性肝病患者的以上指标明显较低,P <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佳佳;胡豪杰;李文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49例,患者均行联合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49例患者各项实验情况。结果4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治疗后视力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得到良好的远期效果,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知识水平及其自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亦随之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29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上联合中医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92%,比对照组的79.69%高17.23%,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许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讨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步态分析与研究。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来治疗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录的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疗效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后进行全程随访,术后1-1.5年的患者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松动下沉和感染的现象;通过步态分析得出,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与术前差异较大(p <0.05);患者术前的步长、步幅、步速和步频情况与术后和正常水平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通过步态分析来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表现出膝关节本体感觉、下肢运动恢复和步态改善等情况的明显改善,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邢宝瑞;张冀北;王峻岭;季德才;路辉;石国君;韩广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压疮高危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医院护理中减少压疮的产生。方法利用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分,重点将晚期癌症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晚期癌症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海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7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44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阴道止血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治疗组10.71%,对照组复发率为61.36%。结论刮宫是好的止血方法,可有效止血。显效迅速,还可了解内膜病理,除外恶性病变。
作者:陈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全脑 CT 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选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脑 cTP 检查与 CT 平扫,通过 CTP 检查可发现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以及脑血容量等,同时获得患者的动态 CT 血管成像。结果经过检查,2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 MCA 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对侧与病变侧的脑血管流量和脑血容量之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检查发现22例患者达峰时间与平均通过时间对应临床症状的灌注异常区,有18例累及半卵圆中心和顶叶。22例患者病变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对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病变侧和对侧的脑血容量与脑血管流量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 CT 的实施,可有效提供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全而显示灌注异常范围的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粟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研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分娩初产妇中,抽取420例纳入到讨论,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210例对照组(常规接生分娩技术),210例研究组(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状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产妇各指数状况,包含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会阴疼痛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切开和产后出血,产后会阴疼痛有所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病房气胸患者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气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随机分为采用传统的硅胶管导管的对照组(23例),由胸科医生完成。与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的观察组(23例),由重症医师独立完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操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引流管的调整次数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经皮下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胸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且具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江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从而为艾滋病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7月对江阴市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 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5%;监测到梅毒抗体阳性1例,占0.25%,丙肝抗体阳3例,占0.75%,未监测到 HIV 抗体阳性病例。结论应加大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人们的艾滋病防治能力,减少艾滋病发生。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Fontan 手术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功能单心室的手术方式,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连接术(ETCPC)是 Fontan 类手术术式之一,应用主-髂动脉分叉 Y 型管道作为心外管道是一种新术式,可提高心外管道 Fanton 手术血流动力学。我科于2013年2月--2014年6月对5例功能性单心室病人采用主-髂动脉分叉 Y 型管道作为心外板障行 FON-TAN 手术(YCP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彤;王宏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皮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处理手法,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辅以紫外线灯消毒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的早期愈合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麻疹病例44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成人,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结论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高,应通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加紧新疫苗研发等方式控制甚至消灭麻疹。
作者:崔雨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急诊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 组):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C 组):传统触摸盲探行患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患者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首次阻滞完善率、麻醉失败率和神经血管损伤率。结果B 组局麻药用量明显低于 C 组(p <0.05);B 组首次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 C 组(p <0.05);B 组麻醉失败率和神经血管损伤率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急诊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对血管神经损伤小。
作者:樊雅玲;李元;陈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予以比较。结果①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实验组患儿发热、口咽部黏膜充血、手足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治疗后实验组患儿 PLT、CRP、ESR 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川崎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施艳;杨晓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0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现身疗法的心理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结果实施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护理治疗时,利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显著,手术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且并发症少,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探讨总结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010年———2012年54例重症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28例,对照组不给予手术治疗2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如心电图、呼吸、颅内压、意识、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比较各项指标如心电图、呼吸、颅内压、意识、以及预后等情况可知,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重症颅脑外伤病情,做好精确术前的准备、选择手术类型、把握手术时机、检测病情变化、做好手术期间处理以及预后恢复等措施,手术治疗在重症颅脑外伤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景雷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