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 TURP 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接受 TURP 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引流管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多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乙组的术后恢复优势更为显著,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 TURP 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小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 ADR 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 ADR 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爱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诊断及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3例,按病情及分级分为 A组(1级高血压组)、B 组(2级高血压组)、C 组(3级高血压组)及 D 组(高血压危象组)。所有患者与入院后24h 内及出院前1d 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用酶法检测血清 Hcy 浓度。结果①四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清 Hcy 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血清 Hcy 浓度逐渐上升,高血压危象患者高,四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男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Hcy 浓度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1);④治疗后不同性别患者血清 Hcy 浓度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结论血清 Hcy 浓度与高血压分级水平呈正相关,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 浓度高于女性患者。血清 Hcy 浓度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分级、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雁;陈联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开展对照试验,遵循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支持疗法,试验组另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和症状得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 FEV1、PEF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后2组间相关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疗效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引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汤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前者实行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头孢菌素治疗方式,后者仅施以单一头孢菌素治疗,比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达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等临床症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对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本文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实验结果表明:在0-2.0mg/L 浓度范围内,该方法的相关系数达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29mg/L,定量限为0.097mg/L,RSD 为1.98%-8.08%,加标回收率98.60%-108.04%,可以满足地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分析。
作者:陈军;包海明;朱建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至2016年10月就诊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治愈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治愈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按照 ADL 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60分和<40分的患者分别为20例、46例;治疗组患者>60分和<40分的患者分别为45例、24例,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将其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等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对比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测定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水平,胰岛素、C 肽及血糖等水平均逐渐下降,且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均逐渐下降,应保障恢复期多项水平正常,改善预后,提升治疗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刘小涛;许君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继发颅内感染时经全身注射与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分组,Ⅰ组60例接受全身注射抗生素治疗,Ⅱ组60例接受全身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对该两种抗生素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作评估。结果Ⅱ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取得了95.0%(57/60)的有效率,与Ⅰ组的有效率93.3%(56/60)相比差异不大,P >0.05,统计学不成立。Ⅱ组的平均治愈时间(4.08±2.01)d,相比Ⅰ组的(12.87±3.94)dd 显著缩短,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结论采取全身注射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的方式对重型颅脑损害后伴颅内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谢建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行血透疗法时配合展开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抽选71例因尿毒症于2014年06月———2016年10月间入院展开血透疗法的患者,以血透中不同干预配合措施予以分组:配合展开心理干预的37例为Ⅰ组,而配合展开一般护理的34例为Ⅱ组,观察两组血透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结果37例Ⅰ组内有效率97.30%(36/37),34例Ⅱ组76.47%(26/34),(P <0.05);干预后Ⅰ组 SDS 表计(35.10±4.56)分,Ⅱ组为(45.77±6.89)分,(P <0.05)。结论对于接受血透疗法的尿毒症患者,配合展开心理干预实践价值高,推荐选用。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救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对全部患者均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结果经过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控制患者的病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稳定下来,从而使患者有更多时间来治疗,增加手术成功的几率。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肿瘤标志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EA、CA199、CA125、CA19-9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AF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的诊治中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评价需客观谨慎并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结合积极的糖尿病相关治疗,定期行门诊随访,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现象。
作者:沈翠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其对偏瘫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前来我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进行随机选取,选择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让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让观察组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在进行治疗前期、治疗3个月之后的下肢 Bmnnstmm(偏瘫)分期情况、运动功能步行分级的评分(FCA)情况、简化量表(FMA)情况、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情况。结果通过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的 FCA、下肢 Brunnstrom、FMA、AROM这几方面的分析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效果好,对比分析差异明显,P 小于0.05,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颜国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升菊降脂饮治疗老年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升菊降脂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含量变化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之间的比较,P <0.05,实验组的治疗后的 HDL -L、LDL -L、TG、TC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升菊降脂饮的方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分析其临床特点,在诊治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时注意其特殊性,减少误诊并恰当处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7例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相比,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有特殊的临床特点。结论结核病引起呼吸衰竭病例的病理特点为肺部结核病灶广泛,双肺或单侧肺组织“损坏”,心脏与大血管扭曲,肺毛细血管床广泛破坏导致缺氧与肺动脉高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类似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核病引起呼吸衰竭的季节性不明显且病理呈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的类型主要为 I 型呼吸衰竭。
作者:邓冲;姜向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42%;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1.42%;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9.61±1.42明显小于观察组的34.72±1.56;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4.78±4.7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26±4.96;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概率如疼痛、异物感、阴囊水肿为5.71%、2.85%、8.3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2.85%、28.57%、22.85%;观察组患者0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8.35%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方便,患者产生的痛感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东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院作为当今社会一个提供特殊服务的场所,其服务质量以及管理质量都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在社会的竞争能力,寻求先进并与医院实际相贴合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型组织是当前极为新型以及综合的一种管理理论,不但能够明显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保持医院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保持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前提。本文主旨在于通过探讨挖掘潜力、强化内涵等方面以总结和思考创建现代学习型医院所需注意和重点发展的内容。
作者:孙艳玲;廖纪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根据围手术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患儿肺动脉高压危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术前和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的患者15例,术后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7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气胸、肺不张,其余患儿都痊愈出院。结论根据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特点,采取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燕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分析有创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8例,平均通气时间(7.6±1.4)d;干预后患者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干预前,中心静脉压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璐;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患者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选择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抑郁状态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为明显,能够缓解抑郁症状,改善临床各项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俊岐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