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津;刘洁华;王晓岩
目的 探讨三维矩阵探头实时双平面成像在超声引导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实时双平面成像模式(RT 3Dxplane)引导下对36例患者进行穿刺组织学活检及穿刺抽液介入治疗,同期对40例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引导进行穿刺组织学活检.比较双平面成像与常规超声引导下,两组在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组织标本长度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全部双平面超声引导介入操作中,调节交互平面的不同部位,可确定针尖的位置及其与靶目标的相互关系.对于肾病肾穿刺患者,双平面引导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在穿刺时间及穿刺标本长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40±10)s与(442±12)s,以及(1.0±0.20) cm与(0.9±0.26) cm],所有标本均完整并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对于穿刺并发症,双平面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三维双平面成像技术引导超声介入操作可实时、清晰、直观地观察穿刺针与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降低操作难度,增加操作医师的信心.
作者:孙彦;崔立刚;王金锐;贾建文;苗立英;陈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是女性特殊时期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本院病理证实的8例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弹性成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其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分析对象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物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
作者:陈利明;牛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24岁.1月前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为右侧附件处实性样占位病变,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于右下腹触及一包块,质软,活动度尚可,有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EA、CA199等均正常.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于右侧附件处探及大小约71 mm×62 m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似有包膜,其内回声欠均匀,可见条索样强回声及少量无回声区,探头挤压后有形变.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处类实性占位病变(考虑:(1)炎性包块;(2)畸胎瘤?),见图1.
作者:周英;马忠武;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本组27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7%,后位子宫占70.3%,子宫体积均匀性增大约占55.8%,卵巢水肿占26.8%,盆腔少量积液占48.6%.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无创伤检查中可靠的方法.
作者:汪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显示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增生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狭窄患者92例,其中双侧病变者22例,共114条颈动脉.所有患者均在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此判断动脉狭窄程度.CEUS观察斑块内有无增强并将斑块增强的程度分为0~4级.随后定量计算动脉斑块内增强强度EI及斑块内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的比值ratio.结果 超过90%(包括闭塞)与90%以下狭窄的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而90%以下各组斑块的CEUS增强分级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EI (P=0.864)及ratio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显示的颈动脉斑块的增强程度与相应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不高的患者超声造影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可帮助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
作者:李超伦;何婉媛;郭大乔;金雪娟;范培丽;王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50岁,因下腹部胀痛不适伴腹围增大20余天来诊,无肉眼血尿.查体:心肺阴性,腹稍隆,下腹部触及一大小约4 cm×4 cm的包块,质硬,移动度差,界尚清,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辅检:血CEA 41.4 ng/ml,CA19-9 3 521.0U/ml;腹水CEA>1 000.0 ng/ml,CA12-56 346.0 U/ml,CA19-9 9 477.0 U/ml.CT检查:膀胱上方见类圆形团块影、密度不均、边缘见多发环状钙化.超声检查:下腹壁膀胱顶部见一大小约48mm×45 mm×39 mm的混合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及数枚点状强回声,周边可见环形强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见实质部分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腹腔内见大量液性无回声区.超声提示:下腹壁实质性占位,考虑脐尿管肿瘤;大量腹腔积液.术中见肿块与腹膜粘连,并见腹腔结节及大量腹水.病理诊断:脐尿管黏液腺癌.
作者:张翔;朱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三维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ACC)中的图像特征,评价TUI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价值.方法 应用TUI对34例二维可疑ACC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获得显示胼胝体好的胎头正中矢状切面,并将结果与二维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UI技术对ACC的显示率为97.0% (33/34);二维超声对ACC的显示率为52.9% (18/34),二者的显示率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TUI技术在胎儿ACC的产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琪;范海波;甘晗靖;孙枫;吴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胎儿产尿率(urine production rate,UPR)的改变情况.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VOCAL)技术,测量53例正常单胎妊娠、4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47例IUGR胎儿的膀胱体积并计算各组胎儿UPR,经过Z-score转换消除孕周影响,测得的病例组Z值分别与对照组Z值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胎儿U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43±0.30和-0.28±0.48; P>0.05);轻度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UPR逐渐减低(Z值分别为-0.65±0.20和-1.09±0.57),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IUGR组胎儿UPR(Z值为-1.13±0.6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IUGR胎儿有不同程度的UPR减低,认为可能与胎儿慢性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关.
作者:沈小玲;吕国荣;杨舒萍;陆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一种载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单克隆抗体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研究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得普通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和生物素化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ICAM-1抗体连接于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上,制成靶向造影剂,检测两种造影剂的物理性质.将上述两种造影剂分别作用于普通HepG2细胞和经TNF-α处理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上ICAM-1荧光表达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造影剂与HepG2细胞靶向结合的情况.结果 普通造影剂粒径为(623.2±91.37) nm;靶向造影剂粒径为(760.6±145.0) nm.经TNF α刺激后HepG2细胞ICAM-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普通造影剂组均未见造影剂与HepG2结合,而靶向造影剂组可见大量的造影剂聚集在经TNF-α刺激后的HepG2细胞周围.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载ICAM-1抗体的靶向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其粒径小,性质稳定,在体外能与高表达ICAM-1的HepG2细胞特异结合,可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肝癌靶向造影剂.
作者:李文艳;王志刚;汪朝霞;刘兴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Flow成像技术评价甲状腺结节内血管分布及其异型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确定的5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2个结节使用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CDFI)及eFlow显像技术分别评价结节内微小血管的走行、分布及异型性,并计算肿块内血管与肿块像素的比.结果 eFlow技术可连续显示肿块内的微小血管分支、吻合支及血管网;较CDFI,eFlow显示的血流分布增多,血管异型性增高;结甲组、腺瘤组及甲状腺癌组的微小血管异型性指标逐级增高,新生血管与肿块像素比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成像技术评价甲状腺结节内血流分布及血管异型性,敏感性高,为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敏娟;陈定章;赵永锋;周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膜黏液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的2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包括19例腹膜黏液瘤与279例其他腹膜病变.分析腹膜黏液瘤的声像图特点,分别总结受累腹膜、实质器官以及腹水的超声表现,并与其他腹膜病变的声像图进行比较.结果 低频探头扫查时,受累增厚腹膜内无回声区的显示率为57.9%;高频探头扫查,腹膜内无回声区的显示率可提高到89.5%.该征象提示腹膜黏液瘤的特异度高达100%.52.6%的病例在位于盆腔的腹水内可观察到流动的高回声.“星爆”征的特异度与肝边缘扇形压迹的敏感度(82.3%与88.1%)相对较高,但是两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57.9%与42.1%)则相对较低.结论 腹膜内的无回声区是诊断腹膜黏液瘤的特征性表现.高频探头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膜内的无回声区.在腹水较多的部位,如盆腔,超声可观察到黏液性腹水有一定的流动性.“星爆”征与肝边缘扇形压迹在提示腹膜黏液瘤的诊断时也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阙艳红;王学梅;陶春梅;张义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子宫切口妊娠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热辐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10例经临床确诊并自愿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CSP)患者用HIFU对妊娠囊进行热辐照2~3次,1次/d,同时彩超观察孕囊大小、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及心管搏动等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测血清β-HCG值直到正常.结果 10例CSP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后7d病灶周边血流明显减少,阻力指数增加,病灶内可见液化区,妊娠囊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血β-HCG值以50%~70%/周的速度逐渐下降.其中7例治疗前可见明显心管搏动者治疗后心管搏动即刻消失,4~5周后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并伴坏死的妊娠囊组织脱落排出,3例5周后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 用HIFU热辐照治疗CSP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芳;石珍;朱亚飞;朱剑芳;肖菊花;周金水;张一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单发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7例甲状腺单发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并采用TomTec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灌注参数.结果 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注入造影剂后表现为结节不均匀弱增强,在整个增强过程中增强程度较正常甲状腺组织低;61例甲状腺良性结界造影后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增强程度高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恶性结节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晚于良性结节,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姜珏;马文琦;周琦;杜晓鹏;高亚;雷小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腹部超声引导下对54例患者62个子宫肌瘤进行经阴道射频刀消融治疗.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均常规经腹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肌瘤的位置、大小、血流.超声测量肌瘤的均径并计算平均体积和肌瘤缩小率.症状改善情况采用UFS-QOL调查问卷评估.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 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1、3、6、12个月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分别为31.04%、48.30%、52.48%、67.62%.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邬向军;曹兵生;刘桂萍;卢瑞根;李艳芳;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96例患者共217个肝脏病灶进行了UE及CEUS检查,以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应用曲线(ROC),比较2种方法肝脏病灶的诊断价值,Kappa值评估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UE和CEUS在不同检查者之间的k值分别为0.824和0.722,UE与CEUS诊断肝脏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0和0.980,UE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8%、77.1%、84.3%,CEUS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98.8%、96.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对于CEUS诊断不确定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3.3%.结论 CEUS对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较UE更大,但对于CEUS无法明确诊断的病灶UE有补充作用.
作者:周薪传;智慧;肖晓云;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右心室长轴方向运动特点.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35例于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B组患者25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未行三尖瓣手术,另选取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和收缩期位移(Ds).结果 A组与B组术前二尖瓣环Vs、Va、Ds及LVEF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术后Vs、Ve、Va及LVEF均较术前减低(P<0.05);A组术前三尖瓣环Vs、Va、Ds及RVEF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术后A组与B组三尖瓣环Vs、Ve、Va、Ds均较术前减低(P<0.05),而RVEF虽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二、三尖瓣环Ve/Va>1,术后Ve/Va<1;B组术前Ve/Va<1,术后Ve/Va>1.结论 二失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左、右室长轴方向收缩运动均减低,术后LVEF减低,而RVEF无显著减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发生改变.
作者:武俊;夏稻子;李阳;林萍;张东明;戴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44岁.平素月经规律,4~5 d/30 d.3个月前因停经40~50 d,尿HCG阳性,于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自述吸出物可见绒毛.18 d前阴道再次出血,量较多,未见烂肉样及水泡样组织排出,尿HCG阳性,当地医院考虑不全流产,行清宫术.10 d前下腹持续坠痛,加重2h入院.查体:Bp 90/60 mm Hg (11.91/7.98 kPa).内诊:子宫前位,质硬如孕10周大小,表面光滑,压痛明显.左附件可触及直径约8 cm形态不规则包块,与子宫界限不清,活动度较差.盆腔彩超检查:子宫68.0 mm×60.8mm×50.6 mm,形态饱满,宫内可见10.8 mm×11.1 mm不规则无回声,内可见线样分隔.宫底浆膜面局部回声不规则,似觉中断,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CDFI检查:宫壁可见丰富的斑片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王晓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声晕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6个甲状腺结节的声晕超声图像特点,包括声晕的厚度、完整性、规则与否、晕环血流情况等几方面.结果 14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27个,恶性结节1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声晕明显厚于良性结节声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声晕多不规则,良性结节声晕多较规则,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声晕多无或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良性结节声晕多可见点状、条状或环状血流信号,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声晕超声图像特点对比分析,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罗长锐;李泉水;李振洲;孙艳花;熊华花;郭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对乳腺肿物良恶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女性患者共125个乳腺肿物进行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获得相应的弹性图,测量肿物的面积比(弹性图像中病灶面积/二维图像中病灶面积).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评分法相比较.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在乳腺肿物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 1).面积比判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佳临界点为1.26,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其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64、0.981、0.960.弹性成像评分法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909、0.990、0.992,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两者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可以作为评分法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欧冰;罗葆明;杨海云;肖晓云;智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 对58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测,观察有无血栓形成、累及部位、范围和活动度.结果 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为11.3% (66/580),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40.9% (27/66),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即股静脉至腘或胫后静脉、1例累及髂外静脉)占15.1% (10/66);超声可显示血栓近端有活动度的8例.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可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与活动度,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志平;林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