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原发淋巴瘤侵及双侧睾丸超声表现1例

李吉昌;刘绍玲;班永光;魏新红

关键词:胰腺, 淋巴瘤, 睾丸, 肠系膜上静脉, 实验室检查, 患儿, 发育正常, 超声检查, 主胰管, 阵发性, 脾静脉, 弥漫性, 均匀性, 低回声, 肠套叠, 胰尾, 胰头, 胰体, 血流, 形态
摘要:患儿男,8岁.阵发性无规律脐周腹痛近1年.1周前因肠套叠入院.查体所见:患儿发育正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中上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胰腺轮廓清晰,体积弥漫性增大,胰头厚4.3 cm,胰体厚2.9 cm,胰尾厚3.4 cm;形态饱满;内呈均匀性低回声;主胰管未见扩张.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压变窄.CDFI显示:肿大的胰腺内血流丰富(图1),可引出动、静脉频谱,测其动脉 Vmax 27.6 cm/s,RI 0.57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腿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8岁.自觉右大腿肿物5d,无明显诱因.体检:右大腿中段可扪及一梭形肿物,境界不清晰,质地较硬,固定,有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高频超声扫查所见:右大腿中段可探及5.2 cm ×1.5 cm×2.7 cm不均质等回声包块,呈梭形,边界欠清晰,纵切面,呈明显粗大肌束样回声,与正常肌组织走形一致(图1),横切面,增厚的肌间隔呈龟裂纹状(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大腿肌层实性包块.该患者于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病理证实为增生性肌炎.

    作者:赵宜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在胰腺外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胰腺外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胰腺外伤疑诊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果 46例疑诊患者经手术或CT证实胰腺损伤37例,常规超声共检出29例,漏诊8例,诊断准确率约78.38%;超声造影检出35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约94.59%.37例确诊病例中,2例Ⅲ级及3例Ⅳ级损伤常规超声低估为Ⅱ级,1例Ⅲ级及2例Ⅱ级低估为Ⅰ级;而超声造影仅有1例Ⅲ级及1例Ⅳ级低估为Ⅱ级.其中23例行保守治疗,12例行手术放置支架引流,2例行部分切除术.1个月后14例Ⅰ级及5例Ⅱ级损伤痊愈,7例Ⅲ级及4例Ⅳ级损伤形成胰腺假性囊肿.6个月复查,9例胰腺假性囊肿消失,2例仍存在.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明显提高胰腺外伤的诊断率并进行程度分级,通过动态随访,对发现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彤;石星;梁峭嵘;刘照宏;黄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周围性肺结核瘤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 总结周围性肺结核瘤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周围性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病理证实的周围性肺结核瘤的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增强模式及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结果 21例肺结核瘤,超声造影12例(57.1%)表现为环形增强,5例(23.8%)为均匀增强,4例(19.1%)为不均匀增强.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呈偏态分布,其中位数及第25%和第75%值范围分别为14 s,9~14 s、22 s,21~26s、83 dB,55~92 dB.结论 超声造影环状增强模式有助于肺结核瘤的诊断;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不大.

    作者:曹兵生;杨慧娟;邓娟;黎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高龄孕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患者女,34岁.孕3月余,10 d前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去当地妇幼保健院治疗,医师给予保胎药,并叮嘱回家卧床休息.现以左腿部疼痛,不能行走来我院就诊.彩超检查发现左下肢股静脉内可见稍强回声充填,大小约4.0 cm×1.0 cm.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图1).CT检查:左股静脉上段闭塞.

    作者:黄洁萍;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胎儿巨大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超声表现1例

    孕妇,22岁.孕1产0,孕34周.超声检查示:胎位ROA,胎儿双顶径8.0cm,股骨长6.5 cm,羊水指数13.5 cm,胎心率130次/min,脐动脉S/D.3.17.于胎儿中下腹腔内可见约11.7 cm×6.7cm×4.8 cm不规则多房分隔状无回声区,透声好,边界欠清楚,未见强回声斑及实质回声,未见蠕动,CDF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其外周可见肠管回声及蠕动,腹腔内未见积液,肝、胆、脾、双肾及膀胱探测未见明显异常征象.产前超声诊断考虑大网膜囊肿.胎儿足月顺产,除腹部稍膨隆外外观未见其他异常.产后第3天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胆、脾、双肾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见约14.8 cm×8.9 cm×5.7 cm不规则多房分隔状无回声区,其余同产前超声检查.考虑肠系膜或大网膜囊肿.

    作者:徐佰成;吕志宿;蒋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运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乳腺病灶进行弹性定量研究,探讨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5例女性患者共151个病灶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量病灶内部区域、边缘区域、对侧同层腺体的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乳腺病灶内部区域的SWV值、边缘区域的SWV值、内部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边缘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所构建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925、0.955、0.955,四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者诊断乳腺病的灶准确性、特异性无差异(P>0.05),而内部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的诊断敏感性较低(P<0.05).结论 ARFI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较高,病灶的内部区域及边缘区域的SWV值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参数.

    作者:陈夏珊;汪晓虹;许萍;王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超声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5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与纤维腺瘤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2种肿瘤形态、后方回声、内有无液性回声、血流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以肿瘤大小、形态、后方回声及血流丰富程度诊断2种肿瘤的特异度是91.1%,灵敏度是73.9%.叶状肿瘤3种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在良性与交界性、良性与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叶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中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结合患者年龄较大、肿块直径较大、内部可见液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流较丰富等特征可与纤维腺瘤鉴别.同时,如果肿瘤直径越大、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越丰富诊断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当然终结果依靠病理诊断.

    作者:高榆秀;赵诚;赵鹏;李建省;付青;张云;王正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穿透性胎盘的价值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胎盘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及标准.方法 对有子宫手术史的低置或前置胎盘,观察其超声特征,追踪病史及结局.结果 330例中穿透性胎盘共40例.诊断穿透性胎盘,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均为98%,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9%、92%、98%.结论 对穿透性胎盘,彩色或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较好的筛查和排除手段,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联合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苏继莲;鲁红;罗佳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效果评估价值的研究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imaning,CDFI)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lsclerotic obliterance,ASO)患者行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的血管,研究其评估术后效果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101例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的ASO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应用CDF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复查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术后1年通畅的人工血管流出道血流频谱呈正常外周动脉频谱形态或呈低速高阻血流频谱;栓塞的人工血管流出道血流频谱仍呈低速低阻表现或血流频谱呈低速、单峰表现或为静脉化血流频谱(低速、单相连续性波形).以上结果经造影检查证实.结论 CDFI对评价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疗效能提供简单快捷、可重复的检查,准确率高,是评价人工血管术后效果可信赖的方法,能证明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明显改善ASO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敬;王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囊多形性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1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阴囊无痛性渐进性增大,有坠胀感、无压痛、无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查体:右侧阴囊内有一约鸭蛋大小的韧性包块,无压触痛.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后查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所见:右侧睾丸上方有10.4 cm×4.0 cm形态欠规则的稍高回声团,下界清晰,上界边界欠清晰,与精索分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伴散在的条索状高回声.加压时明显变形,无压痛,与腹腔不相通.双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CDFI:右侧睾丸上方不均质稍高回声内可见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双侧睾丸及附睾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睾丸上方实性占位性病变.手术:术中见包块与睾丸、附睾、内膜分界清晰,但与精索粘连严重,触摸为质韧实质性肿块.术后病理报告:阴囊多形性脂肪瘤.

    作者:肖俊飞;龚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性.方法 肝移植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进行检查,移植肝肝动脉血流信号微弱或无明确显示时即刻进行超声造影,了解肝动脉增强情况.在确诊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并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后再次超声造影,了解肝动脉增强的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见2例肝动脉未显示,7例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微弱;超声造影见该9例移植肝肝门处均能较清晰显示肝动脉的微弱灌注.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腹腔干造影证实超声造影的诊断,并进行脾动脉超选部分栓塞.再次超声造影,显示肝动脉增强束径较前明显增粗.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诊断价值,且能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贤胜;程琦;王莎莎;王泓;凌茵;范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周积液的超声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超声(US)在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肾周积液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诊治的78例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周积液患者的临床超声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采用US监测肾周积液治疗的变化.结果 输尿管结石导致急性肾周积液的超声表现为肾脏上极或下极条状局限性无回声区,有效治疗2~7 d后积液可吸收消失.超声监测情况: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输尿管上段及下段结石和3 mm以上的肾周积液,同时监测肾周积液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在B超引导下行肾周穿刺引流达到治疗肾周积液、积脓的目的.结论 超声能准确及时地诊断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周积液,可作为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周积液诊断和临床疗效观察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张国辉;程艳;许陈祥;周洪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茎皮下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40岁.因“发现阴茎根部肿块数年”入院.患者数年前发现阴茎根部有一肿块,约绿豆大小,因无阴茎疼痛及其他异常表现,一直未予重视,后来发现肿块较前渐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阴茎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2.0 cm×1.5 cm肿块,质中,无触痛,表面光滑,活动可.超声检查:阴茎皮下见一低回声团,大小2.4 cm×1.3 cm,边界清晰,周边可见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尚均匀,CDFI显示其内血供可见(Adler I级)(图1).肿块似位于白膜外.超声诊断:阴茎皮下肿块(考虑良性肿瘤).术中所见:阴茎根部背侧皮下可见一约2.0 cm×1.5 cm大小肿块,质中,表面光滑,基底部与白膜粘连.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排列呈束状或车辐状(图2),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灶区细胞呈星芒状,黏液变性,外有包膜.病理诊断:神经鞘瘤.

    作者:郑磊;吕夕明;田新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肾脏疾病肾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

    目的 分析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可能影响RI的因素.方法 超声测定189例CKD患者的RI,记录性别、年龄、肾脏长度、血肌酐(μmol/L)、血压(mmHg)、24 h尿蛋白(g/24 h)、肾脏病理.根据血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RI与eGFR和年龄显著相关(P<0.05),而与血压、肾脏长度、尿蛋白均无显著相关.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RI无显著差异(P>0.05).在肾功能类似的各组中,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RI值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CKD患者中,RI值在区分患者病理类型的作用有限.RI超声测定的RI值与肾脏形态、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关联,而与肾功能和年龄有关,RI值随eGFR的降低而增高,在临床工作中是监测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有潜在价值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李乾;王彬;张惠;邵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导管内乳头状癌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PC)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P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PC 24例、PP 55例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PC单发性多见,声像图表现肿块型尤其是囊实性肿块的大径大于PP (P=0.004、0.000),实性肿块周边伴导管扩张的发生率低于PP(P=0.038),而病灶的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周围高回声晕、钙化灶、血流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0.619、0.610、0.082、0.167、0.384、0.517).IPC组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占79.2% (19/24),PP组超声诊断为良性病变占67.3% (37/55).结论 超声对乳腺IPC与PP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敏;何以敉;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对诊断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孕症患者,采用SonoVue作为造影剂,行经阴道三维超声监视下输卵管超声造影加药物治疗,并与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证实.结果 经阴道三维超声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其中34例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89.47% (34/38),19例达到治疗目的,有效率为50%.结论 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进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造影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能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虹;董军键;吴祖扬;彭梅娟;何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和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三尖瓣环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 transesophageal ultrasound,RT-3D-TEE)结合QLAB后处理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三尖瓣环形态及功能,为外科三尖瓣成形手术方案制订提供影像学数据.方法 入选无或少量三尖瓣反流患者1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获取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的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后处理分析软件的MVQ技术手动描记三尖瓣环,获得三尖瓣环大投影面积、大周长、大高度、大瓣环左右径及前后径、投影面积变化率、周长变化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瓣环大投影面积及大周长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瓣环大左右径及前后径较正常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大投影面积变化率、大周长变化率及瓣环高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三尖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并发现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三尖瓣环形态及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为心脏外科制订三尖瓣环成形术的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薛超;何怡华;李治安;熊名琛;韩建成;谷孝艳;张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囊内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表现

    目的 探讨阴囊内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阴囊内腺瘤样瘤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结果 本组10例阴囊内病灶都能被高频超声清晰显示,病灶大径0.8~2.5 cm,平均(1.36士0.55)cm;5例位于附睾尾,2例位于附睾头,3例位于睾丸内;其中5例边界清晰,5例边界不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5例呈等回声,2例呈中高回声,2例呈中低回声,1例呈中强回声后方伴弱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3例肿物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其余7例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1例腺瘤样瘤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大于周围的睾丸实质.结论 阴囊内腺瘤样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对于诊断阴囊内腺瘤样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志强;崔立刚;陈文;冉维强;贾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透明隔腔异常的产前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8年间48例透明隔腔异常病例的声像图特点,参考相关文献,深入探讨该病的产前超声检查的实用意义.结果 透明隔腔异常可分为透明隔腔消失(38例)和缩小、变形(2例)以及透明隔腔增大(8例)3类.透明隔腔消失常见于全前脑、脑裂畸形、视隔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全、Dandy-Walker和单纯性透明隔腔消失.透明隔腔缩小、变形常见于部分性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腔增大常伴发韦尔加腔增大(存在)病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结论 胎儿透明隔腔异常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易识别征象,透明隔腔消失并不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同义词.

    作者:吕国荣;何韶铮;苏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57只),实验组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建立模型,分别于造模的第1、4、6、8周末时,进行RTE检查评分后处死大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分期,将弹性评分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弹性评分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RTE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80%、66.67%、85.25%,以RTE阳性为诊断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产生弹性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53.结论 RTE在评价大鼠肝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肝纤维化动物造模检查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技术.

    作者:乔金莹;夏国园;董梁;李星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