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民;林志雄;张健荣;郭志荣
7月12日,由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经济大会在京开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日,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在卫生部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住处发布会上称,2008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分析已经完成,与2007年相比,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增长23.9%.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股骨干骨折临床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目前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远端锁钉的安装准确性低[2],有一定的失败率,影响了内固定效果.Durakbasa等[3]报告95枚远端锁钉中有23枚不成功,占24.2%.
作者:曹培锋;洪勇平;孙勇业;李青;李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骨盆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损伤,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在全身所有骨折中约占3%,且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3].
作者:孙旭;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三踝骨折常由外展或外旋暴力引起,治疗的主流方向是手术治疗,外踝骨折常常应用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内踝应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空心钉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等.2000年2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手术治疗37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胜;张义峰;王立站;黄震源;姜立祥;王存;杨宝华;袁宝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软骨基因表达谱,探讨骨性关节炎与各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只Wistar种大鼠,随机分为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骨性关节炎模型组进行骨性关节炎造模.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根据遗传学中心法则,利用基因互补配对原理,用含有588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从基因表达水平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研究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动态、整体、定量地考察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种类、数量的改变. 结果 骨性关节炎模型组12周时可见关节软骨失去光泽,呈灰黄色,软骨变薄、碎裂,滑膜充血水肿.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骨性关节炎表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软骨及滑膜的基因表达谱相比,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软骨与滑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82个,主要基因种类包括生长因子类基因、免疫基因、细胞凋亡基因、生长发育基因、疾病相关基因、能量相关基因及其他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55个. 结论 本研究在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与滑膜中检测出的82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相关,为进一步基因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了重要讯息.
作者:陈宏贤;朱伟民;王大平;牛琼;欧阳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二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而现行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被认为是引发学术造假的主要诱因.调查显示,从2OO2年到2007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959万人增加到5160万人,增长74%.其中,40岁以下科技人员占总量的2/3以上,年轻化趋势明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CT观测与评价金属置入物与周边骨组织结合状况的优势. 方法 选取大鼠股骨标本8个、犬股骨标本6个、羊L2椎体标本8个,大鼠股骨标本置入钛合金髓内钉,犬股骨标本置入低弹性模量钢板、螺钉,L2椎体标本置入椎弓根螺钉.首先应用标准扫描协议,分别采用不同标本放置方法 (上下单一放置和水平多标本放置、内置钉一般放置和轴向中心放置),观测对比伪影消除效果;然后分别采用标准扫描协议与增强扫描协议(即高能量360°扫描协议),双标准校样校准,对比分析金属置入物与周边骨组织的扫描重建效果、伪影影响及三维测试结果 . 结果 在消减金属固定物引起的伪影方面,增强型扫描协议明显优于标准型扫描协议.采用钉体与周边骨组织三维分割等校正措施后,可有效获得周边骨组织精确的密度与结构参数. 结论 通过优化扫描协议和伪影校正方法 ,显微CT能够有效观测金属置入物与周边骨组织的结合与生长状况.
作者:王军;毕龙;付军;白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冻干同种异体骨材料的免疫原性,分析何种动物更适合做免疫相关实验研究. 方法 人淋巴细胞来源于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外周静脉血,Balb/c、C57小鼠(各10只)的淋巴细胞为其脾脏所分离,新西兰兔(10只)的淋巴细胞为其外周静脉血所分离.人、BMb/c小鼠、C57小鼠、新西兰免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分别分为六组:阳性对照组(植物血球凝集素/刀豆蛋白加淋巴细胞),阴性对照组(羟基磷灰石加淋巴细胞)、骨粉A组(冻干骨粉2.0 g/L加淋巴细胞)、骨粉B组(冻干骨粉1.0 g/L加淋巴细胞)、骨粉C组(冻干骨粉0.5 g/L加淋巴细胞)及空白组(单纯培养液加淋巴细胞),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Alamarblue法进行细胞与材料共培养,72 h后酶标仪570、600 nm双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值,计算各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并将三种动物与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数做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人、BMb/c小鼠骨粉A、B、C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粉A、B、C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7小鼠及新西兰兔符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与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数的相关系数为0.959,P=0.003,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57小鼠与人的相父系数为0.527,P=0.283,新两兰兔与人的相关系数为0.866,P=0.026.结论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冻干同种异体骨粉的免疫原性对淋巴细胞的影响很低,不足以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在以下三种动物中,Balb/c小鼠更适合做免疫原性相关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东;奚廷斐;金丹;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在诊治骨盆骨折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伴动脉损伤患者资料,骨折采用AO分型:A2型2例;B1型6例,B2型9例,B3型8例;C1型16例,C2型13例,C3型8例.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Gustilo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多发伤患者46例,12例发生休克.62例患者在积极补液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其中59例患者行栓塞治疗. 结果 62例患者行动脉造影79次,其中行2次以上动脉造影患者12例.损伤动脉由多至少依次为臀上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闭孔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的主干.32例患者伴有两条以上动脉(分支)损伤.59例行骨盆内动脉损伤栓塞治疗的患者中,56例有效.7例患者因腹腔脏器严重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10例失访,45例患者术后获6~5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1例患者患侧臀部肌肉力量较健侧弱,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12例多次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或)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2例发生患侧臀部肌肉力量减弱. 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是诊治骨盆骨折患者动脉损伤的有效措施.对于多发动脉损伤或延迟动脉损伤的患者,重复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是必要且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奇;陈伟;樊新云;张奉琪;张迪;张英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SummaryEvidence from one meta-analysis (12 studies) and f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totaling more than 150, 000 subjects, suggests that BMI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hip fracture.
作者:Branko Kopjar;王汉;杨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今年3月份以来,一些国家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2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89922例,死亡病例382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对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对18例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前根据Hoehn-Yahr方法 对帕金森病病情进行分级: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4例.手术入路:前方入路5例,外侧入路7例,后外侧入路6例.手术时机:1周内手术13例,1周后手术5例.术后1周内开始功能锻炼11例,1周后开始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帕金森病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8~42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根据Harris髋天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6.7%.对影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价结果 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帕金森病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4、0.0416、0.0292、0.0257).结论 帕金森病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均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帕金森病病情较轻者,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选用前侧或外侧手术入路,术后1周内开始患肢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伟民;林志雄;张健荣;郭志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得到随访的349例老年(60~98岁)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其构成特点及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结果 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死亡率为8.9%(31/349),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9/349).围手术期死亡3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7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2例)、肝硬化(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脑外伤(1例),另1例原因不详.统计结果 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死亡率(1.8%)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患者(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7,P=0.006);女性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59.4%)明显高于男性(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0,P=0.006). 结论 与相关文献比较,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能够获得较低的死亡率.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微创的手术方法 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作者:党育;周靖;付中国;张殿英;芦浩;王天兵;徐海林;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的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治疗48例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患者,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9.4岁.39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后环损伤,其中28例行后环经皮内固定术,11例患者后环稳定不需行内固定.对于耻骨联合漂浮损伤,固定前应用C型臂透视机结合导针或者预固定螺钉进行撬拨复位,术中应用不同角度的透视引导,使用直径6.5~7.3 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急诊手术13例,3~7 d内手术27例,7~14 d内手术8例.结果 4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min(31~100 min),手术出血量为20~30 mL.41例患者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7例复位欠佳.术后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仅1例术后3 d出现螺钉退出,予以重新置钉后结果 良好.根据Orlando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 结论 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伴有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尤为有利.
作者:郭晓山;杨雷;池永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骨折总发病率的4%~5%[1].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肱骨近端骨折为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仅次于髋关节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2].虽然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没有移位或仅有轻度移位,可以通过颈腕吊带制动、功能锻炼等保守疗法治愈,
作者:刘晓宇;马胡晶;张君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甲型HlNl流感病毒从墨西哥开始向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蔓延开来后,不少国家一直认为达菲是治疗这种流感病毒的主流药物,多国科学家也通过临床实验证明,甲型HlNl流感病毒对达菲没有抗药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在60 d以内,并获得随访的8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35例,其中B1型17例,B2型11例,B3型7例;C型48例,其中C1型34例,C2型9例,C3型5例.66例患者伴有合并伤.25例伴有骶骨骨折:1区5例,2区16例,3区4例.合并髋臼骨折23例.12例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行急诊抢救.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伤情分别采用单纯前环固定(17例)、单纯后环固定(29例)及前后环同时固定(37例)治疗.终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和Harris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2.0 d(0~51 d).结果 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余8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3年(1.0~7.1年)随访.术后82例患者Majeed评分平均87.5分(51~100分),其中优54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7%;Harris评分平均91.1分(50~100分),其中优59例,良17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合并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14例效果优良.19例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11例基本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无恢复.医源性神经损伤10例,9例完全恢复,1例不全恢复,仍残存足踝背伸力弱.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 结论 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合并严重腰骶丛神经损伤、固定失效及合并髋臼骨折会影响终疗效.
作者:吴新宝;杨明辉;朱仕文;曹奇勇;吴宏华;王满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不同时间采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 方法 选取新疆绵羊15只,处于-25℃寒冷干燥环境下3 h后,以7.7式手枪枪击一侧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6、12和24 h处理三组,每组5只羊,分别于伤后6、12、24 h行伤口清创、骨折钢板内固定,然后通过大体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伤口愈合时间;通过X线片及病理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15只动物伤口愈合均良好,术后早期三组均有个别动物伤口出现红肿,12 h和24 h处理组个别动物伤口有少量分泌物,但均未形成感染.6、12、24 h处理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20±0.44)、(5.60±0.55)、(6.00±0.71)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P>0.05).X线片示三组骨折对线对位均良好,术后12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周病理观察三组均无骨髓炎表现,骨生长良好.术后6 h处理组骨重建与骨塑形快,24 h处理组慢. 结论 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后6~24 h,伤道清创后骨折可以采用钢板内固定、一期闭合伤口,且越早越好.
作者:陈建常;张春浩;何新建;张洋;陈文红;刘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间室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肌肉坏死,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5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通过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钦泰;李晓文;欧春培;利春叶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