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临床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目前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远端锁钉的安装准确性低[2],有一定的失败率,影响了内固定效果.Durakbasa等[3]报告95枚远端锁钉中有23枚不成功,占24.2%.
作者:曹培锋;洪勇平;孙勇业;李青;李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对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对18例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前根据Hoehn-Yahr方法 对帕金森病病情进行分级: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4例.手术入路:前方入路5例,外侧入路7例,后外侧入路6例.手术时机:1周内手术13例,1周后手术5例.术后1周内开始功能锻炼11例,1周后开始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帕金森病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8~42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根据Harris髋天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6.7%.对影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价结果 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帕金森病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4、0.0416、0.0292、0.0257).结论 帕金森病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均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帕金森病病情较轻者,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选用前侧或外侧手术入路,术后1周内开始患肢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李伟民;林志雄;张健荣;郭志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二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而现行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被认为是引发学术造假的主要诱因.调查显示,从2OO2年到2007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959万人增加到5160万人,增长74%.其中,40岁以下科技人员占总量的2/3以上,年轻化趋势明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3岁,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受伤,右髋关节活动受限9 d于2007年7月11日入院.患者9 d前从五层楼坠落,致胸部、腹部、髋关节多处受伤.受伤当时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肾挫伤及包膜下血肿、骨盆骨折、右髋臼骨折、右股骨颈骨折.
作者:朱仕文;王满宜;吴新宝;杨明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 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3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其中19例伴有直肠肛管损伤,对此1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Tile方法 分类:A型1例,B型5例,C型13例.直肠肛管损伤部位:腹膜内直肠损伤3例,腹膜外直肠损伤11例,肛管损伤5例.患者入院后,临床治疗按四步流程开展:①急救复苏:抢救生命和控制出血,②结肠造瘘与清创,③骨盆骨折的治疗,④后期创面的处理. 结果 19例患者均存活,并获得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直肠肛管损伤治疗结果 按Hiltunen标准进行评价:18例治愈(无失禁及部分失禁),1例出现医源性狭窄后经扩肛治疗改善.骨盆骨折按Majeed疗效评价:优3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3.7%.创面愈合:18例创面Ⅰ期愈合或Ⅱ期经过植皮及转移皮瓣修复后愈合,其中1例创面有不同程度感染,经换药、引流及加强抗炎后愈合;1例创面损伤及感染严重,行右股骨中上段截肢、转移皮瓣覆盖会阴创面及双侧睾丸移位置于腹部皮下,加强换药后好转,留待Ⅱ期整形处理. 结论 对于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通过术前准确的评估,结合伤情的演变规律,分阶段按照止血与液体复苏、骨科损伤控制、多学科联合、复合固定技术、感染控制等一系列原则序贯而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患者可存活,并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东生;吴军卫;王伯珉;李连欣;郝振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的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治疗48例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患者,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9.4岁.39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后环损伤,其中28例行后环经皮内固定术,11例患者后环稳定不需行内固定.对于耻骨联合漂浮损伤,固定前应用C型臂透视机结合导针或者预固定螺钉进行撬拨复位,术中应用不同角度的透视引导,使用直径6.5~7.3 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急诊手术13例,3~7 d内手术27例,7~14 d内手术8例.结果 4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min(31~100 min),手术出血量为20~30 mL.41例患者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7例复位欠佳.术后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仅1例术后3 d出现螺钉退出,予以重新置钉后结果 良好.根据Orlando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 结论 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耻骨联合漂浮损伤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伴有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尤为有利.
作者:郭晓山;杨雷;池永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7月12日,由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经济大会在京开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三踝骨折常由外展或外旋暴力引起,治疗的主流方向是手术治疗,外踝骨折常常应用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内踝应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空心钉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等.2000年2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手术治疗37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胜;张义峰;王立站;黄震源;姜立祥;王存;杨宝华;袁宝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骨盆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损伤,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在全身所有骨折中约占3%,且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3].
作者:孙旭;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得到随访的349例老年(60~98岁)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其构成特点及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结果 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死亡率为8.9%(31/349),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9/349).围手术期死亡3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7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2例)、肝硬化(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脑外伤(1例),另1例原因不详.统计结果 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死亡率(1.8%)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患者(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7,P=0.006);女性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59.4%)明显高于男性(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0,P=0.006). 结论 与相关文献比较,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能够获得较低的死亡率.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微创的手术方法 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作者:党育;周靖;付中国;张殿英;芦浩;王天兵;徐海林;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骨科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临床症状隐匿,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肺栓塞(pulmouary thromboembolism,PTE)死亡.我国学者报道国内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5.7%~61.0%,天津医院报道2年中有6例创伤骨折患者死于PTE[1].
作者:彭朝安;王介毅;孙华斌;李小双;叶刚;肖兢;张畅;喻紫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7日说,鉴于日前甲型H1N1流感的发展趋势,疫情严重的国家应该把精力从个例病毒检测转移到对疫情的宏观监测上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日,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在卫生部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住处发布会上称,2008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分析已经完成,与2007年相比,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增长23.9%.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透视导航下髋臼前柱骨折术中参考图像的可靠性,为采集并选用可靠性较高、符合术中螺钉置入要求的X线图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8个人工骨盆模型,逆行钻人克氏针于髋臼前柱中,共80次,每次按照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同侧闭孔斜位和出口-闭孔斜位采集图像,并加以组合,A组:骨盆正位、入口位和出口位;B组:入口位、出口位和闭孔斜位;C组: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和闭孔斜位;D组: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和出口-闭孔斜位;E组:骨盆正位、入口位、闭孔斜位和出口-闭孔斜位;F组:骨盆正位、出口位、闭孔斜位和出口-闭孔斜位;G组:入口位、出口位、闭孔斜位和出口-闭孔斜位.分别根据单幅透视图像或图像组合,做出克氏针是否进入髋关节的判断,并明确其与真实位置的一致性. 结果 单幅透视图像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86,P=0.001),其中出口-闭孔斜位符合率高,为72.50%.图像组合A、B、C、D组之间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91,P=0.001),其中图像组合D组(骨盆正位、出、入口位和出口-闭孔斜位)符合率高,为85.00%.图像组合C、D、E、F、G组之间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3,P=0.006),其中图像组合D组符合率高,为85.00%. 结论 透视导航下髋臼前柱骨折术中出口-闭孔斜位片和图像组合骨盆正位、出、入口位和出口-闭孔斜位的可靠性较高.
作者:李飞;罗从风;周凯华;范鑫斌;朱斌;胡承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骨盆与髋臼骨折的治疗是近年来创伤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亦是体现一个医院骨折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
作者:王满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甲型HlNl流感病毒从墨西哥开始向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蔓延开来后,不少国家一直认为达菲是治疗这种流感病毒的主流药物,多国科学家也通过临床实验证明,甲型HlNl流感病毒对达菲没有抗药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环形减压后椎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椎管塑形的方式及完成塑形的时间.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管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76例,其中53例获得随访.骨折部位:T11 1例,T12 15例,L1 18例,L2 15例,L3 3例,L4 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标准评定:A级27例,B级7例,C级6例,D级2例,E级11例.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小矢状径及伤椎相邻的上下椎管矢状径平均值.计算伤椎椎管狭窄率,同时测量塑形后的伤椎椎管矢状径并与理论值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塑形后椎管欠状径的恢复程度. 结果 5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2个月(12~60个月)随访.15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分别提高1~3级,27例脊髓完全损伤患者中,8例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术后CT复查显示伤段椎管减压充分、脊髓受压完伞解除.术后12个月椎管形态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再塑形现象.术后24个月同一层面CT示再塑形的椎管管径与伤椎正常椎管矢状径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环形减压后不规则的椎管出现了明显的再塑形现象,冉塑形过程发生于伤后12个月左右,且这一过程不受神经系统损伤程度的影响,即骨折平面和伤后ASIA分级不影响椎管的再塑形过程.塑形后的椎管接近正常形态,椎管矢状径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王华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王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今年3月份以来,一些国家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2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89922例,死亡病例382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骨折之一,伤者以青壮年为多见[1],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70%~75%的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骨折常移位明显,极易造成跟距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或者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2-3].
作者:黄久勤;王传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不同时间采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 方法 选取新疆绵羊15只,处于-25℃寒冷干燥环境下3 h后,以7.7式手枪枪击一侧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6、12和24 h处理三组,每组5只羊,分别于伤后6、12、24 h行伤口清创、骨折钢板内固定,然后通过大体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伤口愈合时间;通过X线片及病理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15只动物伤口愈合均良好,术后早期三组均有个别动物伤口出现红肿,12 h和24 h处理组个别动物伤口有少量分泌物,但均未形成感染.6、12、24 h处理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20±0.44)、(5.60±0.55)、(6.00±0.71)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P>0.05).X线片示三组骨折对线对位均良好,术后12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周病理观察三组均无骨髓炎表现,骨生长良好.术后6 h处理组骨重建与骨塑形快,24 h处理组慢. 结论 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后6~24 h,伤道清创后骨折可以采用钢板内固定、一期闭合伤口,且越早越好.
作者:陈建常;张春浩;何新建;张洋;陈文红;刘聪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