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扫描/空间骨丢失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关键词: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 系统扫描, 空间, 骨丢失, 问题
摘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在肩部的应用进展

    超声在肩部的应用至今已超过20年,初只限于对肩袖的检杳,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改进,以及检查技术和超声下解剖结构认识的提高,超声在肩部其他部位的检查中也得到开益广泛的应用.超声下可以看到肩袖改变、肩部骨折、滑囊和关节腔积液,同时作为一种动态性检查,超声还可以辨别肱二头肌长头腱半脱位、肩峰撞击等病变.

    作者:张川;庄澄宇;王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德法三科学家分享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6日定量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西-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导》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肩关节损伤的治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以及体育运动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肩关节损伤患者的数量在迅速增加.肩关节损伤由于概念混淆和诊断模糊、损伤机制复杂以及治疗效果差等原因,其诊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难点之一.

    作者:姜春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喙突螺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初步报告

    目的 初步评价喙突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20例Rockwood分型Ⅲ度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喙突螺钉固定,其中Ⅲ度2例,Ⅳ度2例,Ⅴ度16例.男14例,女6例;左侧11例,右侧9例;平均年龄46.6岁.术后患者均采用颈腕吊带固定6周,第2周开始被动活动,第6周逐渐开始主动活动.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2年(平均10.1个月)随访.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优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0%.3例患者出现螺钉脱出,采用保守治疗,3个月后取出螺钉.1例患者进行再手术更换螺钉固定.1例患者出现外展疼痛,给予非甾体类约物治疗.结论 采用喙突螺钉固定技术治疗Rockwood肩锁关节Ⅲ度以上脱位,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庄澄宇;王蕾;王亚梓;陈毓;陆宸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对42例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10~28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ASE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1例,良2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42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3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

    作者: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一票的重要性/珍惜生命中的10种人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简易改良法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简易改良法(可吸收缝线加钢丝环扎)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锁骨远端骨折的I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7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简易改良法(可吸收缝线加钢丝环扎)或锁骨钩钢板治疗48例肩锁关节脱位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简易改良法组23例,男14例,女9例;左侧9例,右侧14例.锁骨钩钢板组25例,男16例,女9例;左侧10例,右侧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按照Lazzcano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2年1个月(平均1年2个月)随访.简易改良法组1例有肩部轻度疼痛,1例肩部有牵拉感.按照Lazzcano标准评定:优21例,良2例,优良率100%.锁骨钩钢板组1例反复肩关节活动疼痛,1例肩关节上举轻度受限.按照Lazzcano标准评定:优23例,良2例,优良率1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P=0.93).结论 简易改良法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肩锁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且简易改良法无需二次手术,费用低.

    作者:陈宏贤;王大平;杨欣建;黄俊锋;刘照华;牛琼;杨金星;任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肘关节功能评估的现状

    肘关节足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肘关节损害的功能评定主要由肘关节运动的丧失或关节强直程度所决定,正常肘关节以屈曲和背伸为丰要功能,旋前、旋后功能较为次要,其中肘关节的屈曲和背伸功能占肘关节功能的70%,旋前、旋后占30%.肘关节的正常运动幅度为:屈曲0°~150°,伸直0°,过伸10°,旋转幅度为:旋前0°~90°,旋后0°~90°[1].

    作者:王艳华;张殿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热爱生命

    我,麻松,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自2岁起一直生长于哈尔滨市.1988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5年毕业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工作,1998年晋稓为主治医师,2001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外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毕业后至北京天坛医院骨外科工作,2005年晋稓为副主任医师.

    作者:麻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言两语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锁骨中段骨折——钢板固定与保守治疗比较

    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显示,对于急性、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患者自我测评与医生测评肩部功能评分结果较好,并可减少骨不连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需要另外进行治疗的可能,而且比行保守治疗患者愈合快.钢板固定的患者比未行手术治疗者更易表现出对肩部外观的高满意度.

    作者:Ladislav Nagy;Rodrigo F Pesantez;杜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41例移位的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均在伤后1周内行有限切开复位,自锁骨胸骨端插入TEN内固定.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7~2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8个月.术后3 d的主观疼痛较术前有显著降低(t=3.26,P<0.01).肩关节活动度:术前前屈平均25.6°,术后2周前埔平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1);术前外展平均23.5°,术后2周外展平均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平均7.2个月(5.4~9.5个月)后取出TEN,没有出现再骨折.后随访时,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2分(86.5~97.0分),DASH评分平均为2.5分(0.5~8.0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55°,外展平均160°.1例出现TEN远端穿出骨皮质.结论 TEN治疗成人锁骨中段明显移位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云丰;敖荣广;陈宇杰;罗从风;王磊;邹剑;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导基因至愈合肌腱及载体组织反应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牛长因子(bFGF)基因对肌腱愈合的影响,并观察腺病毒、AAV以及脂质体一质粒三种基因治疗载体应用于肌腱所产生的组织反应.方法 取13只成年白色来亨鸡的双侧巾趾趾深屈肌腱(26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根,实验组肌腱完全切断后注射AAV2-bFGF并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对照组不注射AAV2-bFGF,仪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第4周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术测定趾屈曲功.将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的趾深屈肌腱(36根)分成二组,每组12根,分别注射10μL的腺病毒、AAV2和脂质体.质粒载体,术后第3、7、14天分别取肌腱,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AAV2-bFGF可以在术后4周显著地提高肌腱bFGF的表达,而且不增加趾屈曲阻力(粘连形成).所测屈曲功第8周末实验组为(0.052±0.031)J,对照组为(0.049±0.035)J,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266,P=0.8984).脂质体-质粒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廊重于腺病毒载体组,AAV2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应轻,在腱外膜处有组织反应,而腱内膜区域几乎无组织反应.结论 用AAV2载体转bFGF基因至肌腱能有效增加愈合肌腱的bFGF.在三种所研究的载体中,腺病毒和AAV2载体引起的组织反应比脂质体.质粒载体轻.AAV2引起的组织反应轻.AAV2可能会成为肌腱的转基因良好载体.

    作者:朱蓓;汤锦波;曹怡;陈传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肘关节后脱位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尤其以前束损伤为常见,约占93%,尺侧副韧带损伤后会导致肘关节内侧疼痛和外翻不稳定,临床上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修复存在较大争议[1-5].我们通过比较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友华;吴加东;马江川;吴菊;韩领炎;刘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肘部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对32例有移位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常规x线片、CT平扫及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然后制定于术方案和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术后随访并观察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 32例肘关节周围骨折中,x线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17例;CT平扫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30例;螺旋CT可明确诊断及分型者32例.通过螺旋CT对患者肘关节周围骨折明确的分型诊断,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术前好,屈曲平均125°;伸直差值平均24.5°;旋前平均80°;前臂旋后平均75°.X线榆查骨折愈合好,无骨化性肌炎,无一例发生伤几感染、术后关节不稳和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依据Mayo肘火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术前行螺旋CT能够在三维空间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有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选择适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从而提高肘部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

    作者:黎健伟;豆勇刚;魏宽海;裴国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常见外伤,常伴有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手术复位后是否切除椎板行椎管探查减压存在争议.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手术治疗3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05例仪行后路复位内同定植骨融合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世平;何健飞;徐谦;李俊岐;唐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扫描/空间骨丢失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Herbert-Whipple骨螺钉系统关节镜下骨软骨剥脱症或骨折的固定术

    切口暴露及骨折复位需在关节镜下观察骨折片的位置并确定它能重新植入.先确定骨折片关节软骨下的骨晦容量,然后试行复位来确定它是否能回复到原先的位置中.

    作者:钱不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我国肩肘关节损伤治疗的新进展

    肩肘外科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骨科亚专业,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开始了肩肘外科伤病的专科治疗.随着学科发展与医学科学的进步,20世纪肩肘外科作为一门独立的亚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及部分非洲国家相继成立了肩肘外科学术组织.

    作者:唐康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基金项目汉英名称对照(二)

    作者:梁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