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骨感染的分期与治疗

刘立峰;张强;王平山;张军;王文;邹林;李秉胜;曹学成;蔡锦方

关键词:胫骨, 感染, 分期, 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胫骨骨感染的分期与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6月收治174例胫骨骨感染患者,将胫骨骨感染分为Ⅰ期(急性期)与Ⅱ期(慢性骨髓炎期).1期患者采用清创,更换内固定为外固定,邻近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Ⅱ期采用清除病灶,去除死骨、皮瓣或肌皮瓣填充死腔,改善局部血运并覆盖创面,术后持续冲洗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174患者术后获1~5年(平均29个月)随访.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骨感染全部治愈且无复发.160例患者骨折获一期愈合,14例Ⅱ期患者因骨缺损或骨不愈合而再次植骨治疗获得愈合.13例轻度跛行,7例因肢体短缩、关节僵直及其它合并症重度跛行,154例患者行走正常并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胫骨骨感染的分期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只有采取个体化治疗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重建感染局部的血液循环为重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BMP4)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骨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种子细胞.方法 全骨髓法培养兔BMSCs,按感染复数(MOI)值不同设定为四组,分别转染兔BMSCs,观察病毒量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选取影响小的MOI值,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兔BMSCs,MTT法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AV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EGFP)为参照,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转染效率.AAV-hBMP4与对照病毒AAV-EGFP分别转染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及ALP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兔肌袋实验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 MOI值为5×107 vg/cell时,AAV对细胞形态影响小,以此值进行后续实验.AAV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良好,转染效率为55%~65%.AAV-hBMP4转染后,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成骨改变,ALP染色及VonKossa染色均出现成骨的特征性改变,而AAV-EGFP组无上述改变.细胞上清ALP含量测定显示,实验组ALP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5,P<0.01).兔肌袋实验术后4周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钙盐沉积,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AAV-hBMP4转染效率高,对BMSCs的增殖活性影响小,AAV-hBMP4转染的B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董智勇;郑召民;邝冠明;李佛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

    目的 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海明;姜佩珠;范存义;张长青;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手术治疗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形钢板及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可能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张力;祁磊;侯勇;陈允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疗效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运动范围、Lysholm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统计等来评价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前抽屉试验:0级38例,占67.9%,1级12例,占21.4%,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Lachman试验:0级41例,占73.2%,1级9例,占16.1%,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膝关节运动范围缺失均在10°以内,其中过屈受限3例,过伸受限4例.Lysholm评分优37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Tegner运动评分平均为6.7分(3~9分).无关节感染、腘窝血管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意外损伤发生.隐神经髌下分支损伤导致小腿上段内、外侧皮肤麻木6例,发生率为10.7%,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6年度十大医疗突破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初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1],以后逐渐在椎体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皇甫小桥;吴春根;尤小芳;赵金忠;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殷殷家国情——殷国勇教授的幸福家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活跃着一批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殷国勇博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来自骨髓与其它组织的脂肪、脂类物质栓塞肺、脑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所导致的一组临床征象,以呼吸窘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多为严重创伤或骨折后的紧急危重合并症,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正确治疗,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刘安庆;鄢宏;郝敏;刘浩江;尚宏喜;芩景文;胡利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时事聚焦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999~2006年载文分析

    目的 对1999~2006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载文进行计量学分析,评价其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载文数量、栏目分布、基金论文比、论文发表时滞、评价指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06年该刊共载文1807篇,年均发文量225.9篇,每期平均发文量为34.1篇.集中刊载在37个栏目.1999~2006年获基金资助论文占全部发文数量的14.61%,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12、0.05、0.05、0.11、0.30、0.18、0.13、0.19.论文发表时滞平均为218.6 d.2002~2005年的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9、107、371及582次,影响因子分别为0.002、0.406、1.563及0.783.结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表的论文专业学术水平较高,是国内骨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建议进一步丰富栏目设置,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增加基金论文的刊出,加快国际化办刊进程.

    作者:李广宇;张宁;金丹;聂兰英;梁平;王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科技期刊可成为兼具多元社会功能的传播载体

    科技期刊是没有围墙的传媒大学,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社会产品与经济产品的加工厂.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在于科技成果的历史记载、科技信息的传播载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市场经济的特殊商品.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

    创伤骨折后期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问题,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8%~10%[1].自1994年5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42例骨不连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周其佳;郭雄虎;孙月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胫骨骨感染的分期与治疗

    目的 研究胫骨骨感染的分期与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6月收治174例胫骨骨感染患者,将胫骨骨感染分为Ⅰ期(急性期)与Ⅱ期(慢性骨髓炎期).1期患者采用清创,更换内固定为外固定,邻近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Ⅱ期采用清除病灶,去除死骨、皮瓣或肌皮瓣填充死腔,改善局部血运并覆盖创面,术后持续冲洗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174患者术后获1~5年(平均29个月)随访.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骨感染全部治愈且无复发.160例患者骨折获一期愈合,14例Ⅱ期患者因骨缺损或骨不愈合而再次植骨治疗获得愈合.13例轻度跛行,7例因肢体短缩、关节僵直及其它合并症重度跛行,154例患者行走正常并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胫骨骨感染的分期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只有采取个体化治疗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重建感染局部的血液循环为重要.

    作者:刘立峰;张强;王平山;张军;王文;邹林;李秉胜;曹学成;蔡锦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口咽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目的 评价经口咽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3月,应用改良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平均为(83.0±13.4)分(46~100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0个月(3~20个月)随访,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82~100分[平均(93.5±4.0)分].10例D级和3例C级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平均(13.1±9.4)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达89.2%,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Ⅱ代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Ⅰ代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艾福志;章凯;麦小红;刘晖;何帆;刘景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参数规划与评价系统的研究

    目的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找出一种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就影响愈合效果与承载能力的实际手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面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手术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结果 在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4个参数是骨折断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大应力和股骨大应变,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较好的手术参数,对手术结果给出了综合评价.结论 获得了在不同体重、骨折面位置的情况下合理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参数,可以完成手术规划导航,并对手术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周力;裴葆青;吕坤;王田苗;王满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指动脉终末分支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指动脉终末分支皮瓣在临床指端修复中的可行性及相关手术指征.方法 2001年11月~2006年3月,以指固有动脉向指背侧的终末分支和向指掌侧的终末分支为蒂,设计中节指背侧的逆行皮瓣(16例16指)和中节指掌侧的逆行皮瓣(14例15指),对因切割伤、挤压伤、撕拉伤造成的指端软组织缺损进行覆盖修复.指背侧皮瓣面积为(1.0~1.7)cm×(2.0~2.8)cm,指掌侧皮瓣面积为(1.0~1.5)cm ×(2.0~2.5)cm.供皮瓣区皮片移植.结果 本组30例31指获2周~4个月随访.指背侧逆行皮瓣全部成活;指掌侧逆行皮瓣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其余皮瓣成活.成活皮瓣二点辨别觉一般为7~10 mm,平均8 mm,疗效好1例为3 mm.远指间关节伸屈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 指动脉终末分支皮瓣对有骨裸露或肌腱裸露的伤指创面覆盖良好,适合末节指横断创面、斜行创面的修复.

    作者:胡鸿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于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直通交流

    ITST转子间/转子下髓内钉系统是捷迈新推出的产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转子间和转子下区域骨折.捷迈公司日前邀请了来自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院的Mark Andrew Lee教授到北京、成都等地,与中国医生交流手术经验,尤其是用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迪;刘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游离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分析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报道,显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已超过90%[1],各种游离组织瓣的移植在临床上、尤其是矫形外科广泛开展.100037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

    作者:郑晓勇;任昕宇;杨润功;吴克俭;孙大铭;张伟佳;侯树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科会客室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体髂骨修复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膝关节损伤,多因膝关节受到内翻或外翻暴力所致,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受损,处理不当,易造成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或畸形等不良后果[1].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的治疗十分棘手.

    作者:刘建斌;李春龙;丁伟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