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勇;任昕宇;杨润功;吴克俭;孙大铭;张伟佳;侯树勋
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经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血管和其它软组织损伤,被认为是复杂的距骨骨折脱位,其骨缺血坏死率为90%~100%[1],创伤性关节炎、足内翻畸形发生率高,预后差.临床处理较困难,其治疗存在争议[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2月~2004年4月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53例56足复杂距骨骨折脱位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蔡靖宇;郭涛;郑华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找出一种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就影响愈合效果与承载能力的实际手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面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手术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结果 在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4个参数是骨折断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大应力和股骨大应变,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较好的手术参数,对手术结果给出了综合评价.结论 获得了在不同体重、骨折面位置的情况下合理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参数,可以完成手术规划导航,并对手术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周力;裴葆青;吕坤;王田苗;王满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来自骨髓与其它组织的脂肪、脂类物质栓塞肺、脑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所导致的一组临床征象,以呼吸窘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多为严重创伤或骨折后的紧急危重合并症,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正确治疗,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刘安庆;鄢宏;郝敏;刘浩江;尚宏喜;芩景文;胡利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口咽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3月,应用改良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平均为(83.0±13.4)分(46~100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0个月(3~20个月)随访,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82~100分[平均(93.5±4.0)分].10例D级和3例C级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平均(13.1±9.4)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达89.2%,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Ⅱ代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Ⅰ代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艾福志;章凯;麦小红;刘晖;何帆;刘景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运动范围、Lysholm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统计等来评价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前抽屉试验:0级38例,占67.9%,1级12例,占21.4%,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Lachman试验:0级41例,占73.2%,1级9例,占16.1%,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膝关节运动范围缺失均在10°以内,其中过屈受限3例,过伸受限4例.Lysholm评分优37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Tegner运动评分平均为6.7分(3~9分).无关节感染、腘窝血管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意外损伤发生.隐神经髌下分支损伤导致小腿上段内、外侧皮肤麻木6例,发生率为10.7%,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接骨钢板、接骨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待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接骨钉刀口滑口,使接骨钉取出非常困难,以往采取的方法是将接骨钢板打弯折断,再取接骨钉;或尝试用牙科磨钻将接骨钉刀口磨深后再取钉,非常耗时、费力.
作者:吴同军;倪彦君;赵东风;杨柏;许立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1999~2006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载文进行计量学分析,评价其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载文数量、栏目分布、基金论文比、论文发表时滞、评价指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06年该刊共载文1807篇,年均发文量225.9篇,每期平均发文量为34.1篇.集中刊载在37个栏目.1999~2006年获基金资助论文占全部发文数量的14.61%,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12、0.05、0.05、0.11、0.30、0.18、0.13、0.19.论文发表时滞平均为218.6 d.2002~2005年的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9、107、371及582次,影响因子分别为0.002、0.406、1.563及0.783.结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表的论文专业学术水平较高,是国内骨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建议进一步丰富栏目设置,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增加基金论文的刊出,加快国际化办刊进程.
作者:李广宇;张宁;金丹;聂兰英;梁平;王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工关节置换年龄的年轻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由于假体的存在,使得再次手术固定较为困难.既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钢丝钢缆环扎、异体皮质骨板等材料固定,手术较为复杂,骨折不愈合或再移位的发生率高.我院自2001年12月~2005年3月采用多臂环抱型锁式接骨器治疗7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红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报道,显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已超过90%[1],各种游离组织瓣的移植在临床上、尤其是矫形外科广泛开展.100037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
作者:郑晓勇;任昕宇;杨润功;吴克俭;孙大铭;张伟佳;侯树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海明;姜佩珠;范存义;张长青;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初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1],以后逐渐在椎体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皇甫小桥;吴春根;尤小芳;赵金忠;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活跃着一批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殷国勇博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研究湿热环境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mRNA在爆炸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两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湿热环境下战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环境下爆炸伤创面的动物模型,收集伤后4 h、24 h、48 h、5 d、7 d、14 d、21 d、和28 d创面渗液及创面组织,采用明胶酶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对创面MMP-9和TGF-β1进行检测.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分别对创面组织内源性MMP-9 mRNA和TGF-β1 mRNA进行检测.结果 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及其mRNA、TGF-β1及其mRNA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48 h为高峰,TGF-p1伤后7 d出现第二高峰,而TGF-β1 mRNA伤后7 d未出现第二高峰.伤后2周TGF-p1及其mRNA水平下降,而MMP-9及其mRNA水平上升,即MMP-9与TGF-β1呈现不同步的现象,两个指标在趋势图中表现为分离走向.给予创面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干预,在早期无明显作用,但在伤后2周可以降低MMP-9及其mRNA的水平,而上调TGF-β1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爆炸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早期MMP-9和TGF-β1水平的上升促进了创面细胞的迁移,有利于创面炎性坏死组织的清除,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而MMP-9水平的过度升高,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合理外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能促进延迟愈合创面的愈合.
作者:朱新勇;方驰华;刘胜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创伤骨折后期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问题,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8%~10%[1].自1994年5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42例骨不连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周其佳;郭雄虎;孙月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科技期刊是没有围墙的传媒大学,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社会产品与经济产品的加工厂.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在于科技成果的历史记载、科技信息的传播载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市场经济的特殊商品.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是含有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和骨骼等多种成分的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肢体完全缺如、重建肢体功能的理想方法.与单一器官移植(如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不同,由于复合组织的各种成分的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复合组织移植的成功在医学领域更具有挑战性.
作者:石作为;张信英;崔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前臂骨折为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常见的损伤,约占骨折总数的11.2%,青壮年居多.前臂的旋转功能对手部灵巧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前臂双骨折后如何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1imited contact-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内固定治疗18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赵建国;卢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